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元581年,隋王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族关系又出现了新的局面。但在评论隋代民族政策时,大部分人对隋文帝时期加以肯定,而对隋炀帝时期极力否认,认为他“抚之非道”。①其实,隋炀帝的民族思想和政策有许多是继承隋文帝的,隋代民族关系的高涨也主要在大业初年。所以,关于隋炀帝的民族思想和政策是不可忽视的,很值得加以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2.
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此话并非全属虚夸。隋文帝杨坚自公元581年,代北周建隋登上皇位后,至公元604年被其次子杨广所杀,前后在位不过二十四年。经过他的苦心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确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富庶局面。史载:“隋代资储遍天下”,“比之(文帝)末年,计天下积储,得供五、六十年。”其原因何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方面,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个著名王朝。建国伊始,两朝统治者均以法律手段对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分别修订了著名的《开皇律》与《唐律疏议》,因而,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时期。史载:隋文帝时“中外仑库,无不盈积”,“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唐则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正因如此,历史上往往隋唐并举共论。然而,为什么隋祚日短,李唐却传世近三百年,结果如  相似文献   

4.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刘兰生,张学军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所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有名的“治世”.他耳闻目睹了杨隋短命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亲自参加了推翻暴隋的斗争,深知创业艰辛,更知守成...  相似文献   

5.
隋朝国名最初究竟是"隨"还是"隋",隋文帝杨坚是否因"隨"字带有"辶"而将国名由"隨"改为了"隋",学术界争论已久。隋、唐时期的碑铭中显示,隋朝的国名至少有7种写法,其中,既有"隨",也有"隋"。"随""隋"两字自古就有通用现象,隋代碑铭中多次出现国名"隨"字,足证历史上不存在隋文帝"改隨为隋"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宇文泰、宇文邕父子在六世纪中国诸封建统治者中,是峥嵘的佼佼者。他们不但匡扶了西魏,创建了北周王朝,而且统一了北方,为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隋的统一,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隋文帝杨坚  相似文献   

7.
吐谷浑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隋灭陈的战略路线所想到的隋文帝将灭陈,以晋王杨广为帅,分兵五路,《隋书》卷1《高祖纪上》记其“东接沧海,西拒巴、陵,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共中一路由杨素率领,兵出永安,文帝又专遣善战的第四子越王秀往镇益州,可见巴蜀在灭陈战争中据有着重要位置。历史上三次由北方统一南方的大规模战争:晋灭东吴,隋灭陈,元灭南宋,都考虑到先立足巴蜀,这种作法不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帝王中,隋文帝杨坚一直是为封建史学家所竭力推崇的一个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时期,历史上还有所谓“开皇之治”的誉称。近年以来,有些同志亦曾撰文评论,给杨坚和“开皇之治”以很高的评价。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望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新旧王朝的兴衰更迭,京师的确立或迁徒,屡见不鲜。然而,它们多出现在新王朝肇建之时,或王朝将亡的偏安一隅。惟有明代在其立国不久,永乐帝朱棣就由南趋北,遥遥千余里,进行了京都的大迁移,这无疑是明代的重大事件,抑或在封建社会里也是罕见的。永乐帝为何要迁都北京?此举对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笔者不揣浅陋,拟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质之高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隋朝是屈指可数的短命王朝之一,犹如第一个大~统王朝秦一样,仅历二世而亡。然而,在它38年的短期统治中,虽有后期专制、腐败,急趋灭亡的大业之衰,却也有它初期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开皇之盛,在历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一页。这一盛一衰的急骤变化,笔者认为,与其法律上的前严明、后混乱的变化不无关系。公元581年,杨坚废周立精,到公元589年灭陈,完成了统一大业。作为一代开国之君,隋文帝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稳固政权的措施,其中有很重要的两项,一是对国家机构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魏晋以来,由于政权更…  相似文献   

11.
公元589年,隋军灭陈,统一全国,隋政权面临控制江南“易动难安”的地方势力、巩固统一局面的问题.隋政权据有江南后所面临的形势较之西晋灭吴时要复杂得多,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使南北之间在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与风俗习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江南腹地经济的长足进步,浙东山地、赣江流域以及福建、岭南都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地方豪族,亦即史书所谓“溪洞酋豪”,这些“顾恋巢窟”的地方豪族趁梁陈之际的混乱局势,起兵控制了地方政权,与孙吴以来的三吴豪族和西晋末徙于江南的北方士族一同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隋政权要安定江南,必须针对江南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关键在于处理好隋中央政权同新被纳入其统治之下的江南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消其反侧之心.可是,隋文帝杨坚灭陈后针对江南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并未达到控制江南,维护统一的积极效果.试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隋灭陈的8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巩固和逐步完备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由经学的附庸逐渐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时期。本文只就本时期散文发展的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这个历史时期的散文可以分为两汉和魏晋南北朝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的散文固然有不少共同点,但却表现出一些基本差别。  相似文献   

13.
孔见 《中华魂》2014,(19):62-6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隋朝前后经历三个皇帝(最后一个还是起义军李渊、李世民父子拥立的傀儡皇帝),总共37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可算是一个短命王朝,但它留给后世的警示却是深刻的。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起自西晋末近300年南北对峙的大分裂局面,统一成为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的中华帝国,将中国历史大大向前推进。开国的隋文帝杨坚原是北周的一位权臣,早有称帝取代的野心,经过苦心经营已成气候,遂采纳亲信建言,选定(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登基,因为周武王是在二月甲子定天下,创周朝800年;刘邦也在二月甲子称帝,开汉代400年基业。但这个迷信说法并没有帮他的忙,杨氏帝业很快就烟消云散。后人多把隋朝灭亡的原罪归于隋炀帝的荒淫暴虐,这是有道理的,但也不尽然。应当说,隋文帝、隋炀帝都还属于有作为、有建树的帝王,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值得总结的。  相似文献   

14.
秦是我国历史上首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朝,也是短祚之朝。秦始皇之所以能迅速一统天下,秦国又所以二世而亡,历来评价莫衷于一。就人才学角度而论,秦始皇遂成一代帝业,相当重要的内因是在统一过程中他善于识才、爱才和用才;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则是统一后他惧才、弃才和毁才,独断专横,妒贤嫉能的结果。换言之,秦始皇既具有任用人才,建立  相似文献   

15.
壹曹操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曹操是当时地主阶级武装首领之一。他的镇压黄巾运动是一个罪行。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要历史地具体地评价曹操,就必须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给他以一个科学地位。决不能只抓着镇压黄巾起义这一点而一切抹煞他。黄巾起义以后,东汉王朝曾大批地遣兵调将来镇压农兵军,最出名的“将军”们就有朱隽、皇甫嵩、董卓、刘备等,不能把打黄巾的全部责任放到曹操身上。黄巾运动是阶级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东汉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6.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疆域虽不及汉、唐,而经济、文化和科技却不逊于汉唐,甚至比汉、唐更为繁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的王朝却被一个综合实力远不如己的金国所灭,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其中,腐败而亡是其主要原因,同时还与北宋统治者、体制和党争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施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这种制度开创于隋文帝开皇(581——600年)年间,设明经、进士两科。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等十余科。武则天又增加武举一科,但仍以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考试科目增加,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就多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这种收买笼络读书人的办法非常欣赏。《唐摭言》记载: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  相似文献   

18.
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9年)是汉初著名的青年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西汉王朝有远见、有才华的忠实谋臣.他对历史非常熟悉,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从十八岁开始从政以后,他在短短十五年中,对汉初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他对巩固西汉王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论积贮疏》是贾谊就粮食生产和积贮问题写给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文体.积贮,是指粮食的储备积蓄.秦亡汉兴,连年战乱,使新生的西汉  相似文献   

19.
隋文帝分舍利建塔活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弘法护教活动。从缘起、经过、献瑞、僧人四个方面考证和讨论了这次活动,特别是从《续高僧传》中发现了隋文帝第三次分舍利的诏书,从献瑞中分析了隋代舍利石函上的佛教造像题材。笔者认为隋文帝分舍利建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恢复曾被周武帝灭佛而废毁了的寺院与佛塔的目的等。  相似文献   

20.
忽必烈在其先辈统一蒙古及灭金亡西夏的基础上,于1279年最终灭亡南宋小朝廷,完成了全国大统一。在元王朝统一管辖下,四百年来四分五裂的中国重新振兴、强大起来,国内各民族之间以及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在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国内的民族大融合,也再一次出现新高潮。元朝大统一是符合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是依时顺势推动历史前进的。忽必烈本人,在这惊心动魄的政治、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