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构建了江苏省各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其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提出了江苏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整体潜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株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得到了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级别,对比相应的研究成果,证明其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与科学性,进而又对长株潭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长株潭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城市土地投入、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大,城市土地投入次之,城市规模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最小。要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要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二要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反对"摊大饼"的城市扩张模式;三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四要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安徽省17个地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经过分析,从不同方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解释,尝试性地给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同时,在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综合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对城市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归纳总结了用于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期在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中得到应用,并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测度城市群各市域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ESDA-GIS模型分析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总体与局部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而全局Moran’s I 指数均为负值,表明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相关特征不明显;从空间关联格局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据此提出以地区土地利用“综合型”集约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解决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群实际情况,首先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据此对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除长沙市和岳阳市处于基本集约外,城市群其它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时间上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并与区域经济的差异高度相关;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对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平面拓展空间和转变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以SD仿真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扩展潜力预测动态仿真模型,并对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应用SD仿真模型预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拓展潜力是可行的,其潜力预测结果对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已经在全国启动,论文以江苏省某省级开发区——S县经济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包含4大层次14个具体指标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分别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据此测算出该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论文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的“江苏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运动,正由"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向以产业升级主导、城市空间集约的"精明增长"型城市化转变,城市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载体,服务业又因城市的集约化而进入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期,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型动力系统。"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江苏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等大战略,让城市与区域的空间扩张,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互动、共融之势,促进空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服务经济体系的形成,探索出一条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江苏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四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级市中长沙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邵阳最低,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因此,湖南应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城市内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积极改进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然而和全国平均及发达地区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是产业用地集约度不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作为产业的入驻门槛,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实现皖江城市带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克服目前我国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研究只局限于单一城市的缺陷,为评估区域性城市土地价格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提出了城市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将城市土地价格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进行研究是未来城市土地价格研究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立区域性城市土地市场的必然要求,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武汉市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武汉市及13个辖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绩效评价。研究表明,土地集约利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汉市土地单产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节约了用地量。但各辖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绩效存在差异:在3个研究阶段中,主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土地单产贡献额显著高于郊区,但增幅趋缓,郊区增幅显著提升。对经济总量的贡献额,郊区在第三阶段反超主城区。在土地节约量方面,各阶段节约土地总量相当,但主城区表现为土地节约量的持续下降趋势,郊区表现为持续上升,城乡结合部的洪山区和发展相对滞后的主城区汉阳区表现为土地节约量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代表研究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并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势,为制定合理措施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1)丰都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闲置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是影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2)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以丰都县为代表的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均用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自1996年以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的高端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无污染、低能耗、少占地、少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等特点和优势,已经成为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优先发展方向。文章运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苏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