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官名不仅是职务的指代,也是称谓的一种。古代官名用于称谓的现象很多、特别是唐宋以来。不过利用官名称呼的不一定就是担任官职的,这就是常说的僭称。古代官名与称谓语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古代官名有的演变为一般的称谓;另一方面,有的一般称谓语在一定的场合则又反过来成为宫廷和官员之间的特定称呼。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理之学,虽然发达得很早,但迄未成为一种独立性的学科。班固是东汉时代人,毋怪作《地理志》,只附在《汉书》里面——从《隋书经籍志》以至《四库全书总目》,也都是把地理著作附入史部,而不曾把它看做独立性的专著。现将《汉书地理志》在中国史学史上的价值介绍于下。一、撰修最难撰修的《地理志》及其影响《禹贡》,是中国古代地理志的权舆;职方,是中国古代掌天下地图,管四方职贡的官名,这因“天下山川险要,皆王室之秘奥,国家之急务”(《宋史·卷四四吴淑传》)。所以西汉初年,肖何得着秦所藏图书,因而知道了天下的要塞。以后,汉政府又得到了《山海经》,当更有助于了解各地区的地理情况。武帝时代,有关天下的财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所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一直简称之为“史”。考史字的原义,本为官名,而非书名。所有甲骨文、钟鼎文以及《周书》、《周礼》中的史字,都是指官而言的。周代史官制度确立,史官名目详备。计有太史,如《国语·晋语》载胥臣曰:“文王访于辛、  相似文献   

4.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追根溯源 我国古代的会计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各种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直接渊源。西周时期,“会计”这个名字就已经出现了,国家设有“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周礼》中明确记载了初步成形的会计工作组织系统。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  相似文献   

6.
“给我一杯减肥水,让我一天不伤悲……”一阵浑厚的歌声由远至近,不用说,一定是“张郎”又在吐露心声了。此“张郎”非彼“蟑螂”也,他是我们肥肥的张老师。“郎”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把它加在张老师的后面,就得来了这个雅号。二轮名车“叮铃铃”张老师悠闲地骑着一辆老式“35”自行车进了车棚。我们迎上去问“:张老师,都什么年代了,您还不换辆新车!”“张郎”边小心地抱下车后座上的女儿,边转过身来“:你们不觉得我这辆‘凯迪拉克’很先进吗?现在买都买不到呢!就是能买到,我也舍不得丢下这跟随了我十八年的老伙伴!”我们面面相觑,真是哭笑不…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中不同的职官名计有188种之多。这许多职官名,既不能因作者标榜作品是写宋徽宗时事,而认为都是采用宋官制;也不能因作品实际是明季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而认为其中职官名即采明制;而是错综复杂,古今兼用,其中不少甚至还是作者故意虚拟以示讽刺的。了解书中职官名的来由,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也有助于了解作者的为人及其所采用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枢密使本中原汉官名,始设于唐代宗永泰中,至唐末已趋于固定化,定额两员,且“贴黄”视事,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其权力膨胀,甚至可废立人主。五代戒唐之祸,枢密使开始任用士人,枢密院的设置也日趋完善,枢密使的权力甚至超过宰相。契丹辽朝早期本无“枢密”之职,太宗扶立后晋,始临时设立枢密使。克汴以后,沿用中原官制,先后命李崧、赵延寿担任枢密使。世宗即位,任高勋为汉人枢密使,在契丹官制中也设置枢密使,是为北院枢密使,让耶律安抟担任,与之相对应汉人枢密使则被称为南院枢密使,使枢密使成为北、南府宰相之上的最高职官。  相似文献   

9.
使是派遣、支使的意思,唐以后朝廷特派去负责地方某种政务的官称“使”。持是执着、握住的意思。节是符节,以竹、木或金属为之,上书文字,剖分为二,各执其一,使用时以两片相合为验。古代使臣出使,必持节以作凭证。魏晋以后以持节为掌地方军政的官名,分三等:一等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  相似文献   

10.
近年因工作之需,经常翻检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1982年7月第2版)。就总的情况而言,新版《三国志》的标点质量相当不错。不过,在标点体例的统一和具体文句的标点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个人意见分类整理如次,供读者和古籍整理工作者参考。 一,指代人之官名标点体例不纯之例。古人称呼他人时,为表示尊敬,常以官爵指代其名字。对这类官名之标点,通常的处理是:当官名前冠以姓氏时,如“曹丞相”、“杜工部”之类,整个词语加一专名号;当官名前未冠姓氏时,则不加专名号。本书标点此类官名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这样处理的,如六三四页曹操问御史中丞陈群:“御史中丞能申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典文献的发展史上,署名并非从一开始即存在,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探讨古典文献署名的源起、体式及特征等必须以原始文献为基础。汉魏之际,在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之下,经史子集四部逐渐出现了独立署名,以姓氏或姓名署,并在魏晋以后渐成常例。到隋唐时期,四部典籍和各类文体的署名方式基本确立,但又各有分野,其中以诗歌最为复杂多样,有自署,有他署,有以姓名署、以字署、以官衔署。“某官某”逐渐成为文献署名的一般体式。就书写方式而言,写本诗歌的署名与印刷文本相比更为复杂、随意、多样。我国古典文献独立署名的出现和体式的确立与我国学术发展和文体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每种署名方式背后都是一部学术史和文化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观念使中国古代诗文佳篇层出,而自近现代以来,由于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方式的淡退,中国古代语境下的整体性的"文体"含义不断遭到分化。文类文体观念、个体文体观念、体用一如的思维方式相继在人们观念中的淡退,中国古代盛极一时、追求别致文体的胜景不再复现,这不能不令人感叹这是一个"中国文体精神"缺失的时代,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当代的批判与思考。中国文体精神已经失去了其在古代特有的生存土壤,但如果能在人文学科范畴内通过官方对文体写作进行有效的措施与制度,对目前人文学科界的文体精神现况的改善起到一定成效还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没有行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行政法".其实,从行政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法、官吏法和监察法三方面对古代行政法作一简要分析,可以说明古代行政法不仅有,而且有许多理念、制度、原则值得现代行政法借鉴,我们应以史为鉴,形成古代行政法与现代行政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4.
论明代科举发展对选官世袭制的遏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官员选任制度中的世袭制是维系贵族特权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动乱和腐败蔓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举制的实行使选官世袭制受到遏制,但是唐宋在发展科举制的同时还保留了凭借父祖官职入仕的门荫和恩荫制度,这实际上是选官世袭制在新形势下的遗存和变种。明代科举制发展到鼎盛,选官必由科举,非科举者毋得授官和扩大科举取士数量等措施的推行,有效地遏制了长达数千年的选官世袭制,确立了远比唐宋更为完备的名实相符的以文官考试为基础的科举政治,对社会的稳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代公文政治功能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体,起源于人类社会活动。公文是国家权力的触须,只要它能到达的地方便是国家权力可控制的地方。皇帝通过公文控制政府,政府通过公文控制国家。公文有着强烈的政治特性。公文反映的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能够在国家的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公文必然受一定的政治观点的指导,为一定的政治制度服务,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观念随着通俗小说的发展而成熟,其成熟又促进了通俗小说的全面繁荣。宋代说话四家之一的小说在内容形式上有统一的特点和鲜明的文体特色,这标志着通俗小说观念的成熟。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比同时代的正史子部小说观念成熟、纯粹,尽管宋代说话四家之小说观念与现代的小说观念还不完全相同,但是,它的出现使小说的含义从正史里包罗万象的兼有叙论式的残丛小语过渡到叙述虚构的完整事件,通俗小说观念的解放和成熟使通俗小说得到大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宋祠官寄居书院讲学或兼任书院山长,是宋代士大夫文化值得关注的现象。祠官寄居书院讲学兼任书院山长,透露出书院私学精神与官学制度的结合与矛盾,也反映了南宋士大夫在政治之外对经世之志和生命意义的另一种实践与诠释。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古典诗歌中撷取大量诗题诗句,从地名相同、一地多名、地名泛指、地名省称、地名旧称、地名改变、政区治所变化而名称不变等七个方面,探讨古典诗歌地名特点,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本文从已发现的史料和遗迹、遗存入手,探讨和分析了远古煤炭的早期利用状况,叙述了古代中国人发现煤炭的简要过程,指出了远古中国人对煤炭的利用仅限于制作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同时,列举了远古煤炭的其他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