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构改革,我离岗休息。开始一段时间,以搓麻将打发时光,后来感到成天坐着不动,不仅精神越来越空虚,而且有害身体健康,便想干点别的事。一天,一位老同事送给我两本《老年人》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了几页,很快就被杂志里的文章吸引住了。慢慢地,阅读《老年人》杂志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感到,有《老年人》杂志相伴,眼界开阔,生活充实。我老伴见了《老年人》杂志也爱不释手,认为它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刊物,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现在,《老年人》杂志成了我和老伴的良师益友,我们决定长期订阅。我要长期订阅《老年人》杂志@…  相似文献   

2.
彭国梁 《老年人》2008,(8):34-35
我为《老年人》杂志写的一系列有关“老年人”的文章,有许多篇都是因书而起。现在所写的这一位凌翼云先生,也是因为书的缘故。2006年,我写作《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时,我的桌上摆满了各类与长沙史料相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湘剧诗联选》,编者为张九、凌翼云。在这本书中,有一首抗战初期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班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我与《老年人》不解之缘1986年,侄儿给我邮来了一份《湖南老年》(现改名《老年人》)杂志,我读完就被它吸引住了。从此,我年年订阅,至今已整整12个年头。我与《老年人》为何有这样的不解之缘?道理很简单:它能给我们许许多多有益的东西,譬如我有严重的脑外伤...  相似文献   

4.
我是《社会学家茶座》(以下简称《茶座》)的忠实读者。自上大学时接触《茶座》以来,我的校园生活多了一份精神上的追求与愉悦,而品读《茶座》也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一件像喝水般那样自然的事儿。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我觉得能把讨论社会科学的刊物办得这么生动有趣已经是科普传播上的进步了。当然,对于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偏好和追求的读者来说,更是一种久违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彭国梁 《老年人》2009,(10):34-35
认识范良君先生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他和《新创作》杂志的老社长杨里昂老师是很好的朋友,而我也曾经在该杂志供职。我记得有一次他出了本《心系药业》的书,到杂志社来送书给杨老师,恰好我也在。杨老师就跟我介绍,说范先生是省医药公司的老总,喜欢文学。范先生身材魁梧,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当时就把那本书翻了开来,全是与药业相关的人和事,于是,我便看其《后记》。《后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中途辍学,我也是一名老三届,  相似文献   

6.
我在岗的时候是一个党委宣传部的部长,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和《老年世界》接触,离休后,身上繁忙的工作担子卸下了,觉得一身轻松。旗委老干部局给每位离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年世界》和《中国老年报》,《老年世界》便成了我离不开的挚友。  相似文献   

7.
《当代老年》杂志今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一首小令,并寄来样刊一份,使我有幸第一次捧读《当代老年》。展读《当代老年》,一股新风迎面扑来。我也接触过许多其它老年刊物,与其它老年刊物比起来,《当代老年》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是:(1)栏目名称突出一份爱心。杂志以“心”字命名,充分展示了编辑一心一意为老年朋友服务的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8.
陶冶 《老年人》2010,(9):43-43
我与作家韩少功久未谋面了,他不一定记得我,但我却时常想起他。 上世纪70年代,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七月洪峰》、《月兰》等作品,我读过之后就爱不释手,对他心生一分敬慕之情,只想找机会见见他。  相似文献   

9.
去年底我退休了,老干办的同志给我送来一本《老年人》杂志。那段时间,由于心绪杂乱,我没顾得上看。一天,整日下雨刮风,我闲着没事,就拿过这本《老年人》杂志看起来。谁知,一看就放不下了,越看越有味,连老公喊吃饭也没理会,惹得他发了火。  这以后,每期《老年人》杂志一来,我几乎都要一口气读完。《老年人》十分关注社会热点。比如今年第一期刊登的《中国加入 WTO:机遇与挑战》一文,简单而明了地谈了中国为何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又会碰到什么新的问题,面临什么严重的挑战。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0.
姚明 《老人天地》2013,(1):12-12
在深圳一家期刊上看到《将门之子——张德江》一文,我这个耄耋老人也不由想起多年前与年轻的张德江打交道的一段时光。1986年,张德江时任民政部副部长,我在《老人天地》(《新天地》前身)任主编。因为杂志面临变更主管单位,重新注册,我找到了张德江同志。  相似文献   

11.
杨忠燕 《当代老年》2007,(10):54-54
今年5月底,我到邮局续订下半年的报刊时,在征订目录中突然发现了一本专属老年人的杂志——《当代老年》,而且还是本省出版,当时真感觉相见恨晚,如获至宝,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比较适合自己的老年刊物,《当代老年》一看刊名就很出彩,肯定是办给我们这些当代的老年人看的。于是,我毫不犹豫就在邮局订了下半年的《当代老年》。如今我已经收到7、8两期杂志,  相似文献   

12.
我是《当代老年》的一名新读者,因为以前只是听人介绍有这样一本杂志,直到今年元月份我才开始订阅,真正成为它的读者。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竞从一见钟情发展到离不开它了。更有趣的是,我在华师一附中上学的孙女也对《当代老年》情有独钟。家里订阅了3种老年报刊,孙女只看《当代老年》,对其它两种老年刊物几乎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13.
周明 《老年世界》2008,(1):41-41
编辑同志:我的老友们都感到我晚年生活很幸福,那么,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呢?我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老年世界》带给的。自《老年世界》创刊起,我对《老年世界》每一个栏目、每一篇文章、每条消息都是非常认真阅读,《老年世界》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和往常一样,我来到长沙烈士公园晨炼,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打量我一番之后说:“昨晚好像在《焦点访谈》特别节目中看到了你,怎么今天就到这里来了?”自4月17日那天起,每天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向我问起这事,我简直成了新闻人物。我的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开播5周年而举办的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的录制。3月14日下午,我坐在演播室头排正中位置,接受了《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采访,同《焦点访谈》主持人方宏进、敬一丹、水均益和几位记者进行了交谈,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我是一个退休老人,怎么会受到《焦点…  相似文献   

15.
张月如 《当代老年》2013,(2):M0002-M0002
自从退休后,《当代老年》就走进了我的生活,慢慢地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精神食粮。相比而言,《当代老年》有许多独到之处:选材精、品位高、版块多、容量大、文图新、可读性强……对于一向喜欢读书的我,《当代老年》无疑是最好的“老伴”。  相似文献   

16.
我与《老年世界》有缘,它伴我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通过《老年世界》,我及时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学会了不少生活知识。这不仅使我陶冶了情操,也鼓起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老年世界》彰显了与时代同步、与健康同行、与生活同乐的办刊宗旨,《老年世界》在手,党的方针政策驻我心,与时代同步;《老年世界》在手,自我保健常运用,与健康同行;《老年世界》在手,平淡中见真情,与生活同乐!  相似文献   

17.
读者心语     
《当代老年》2013,(11):M0002-M0002
我太喜欢《当代老年》啦!虽然我和《当代老年》相识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却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踏歌而行     
春晚一首《时间去哪儿了》火了之后,我连续接到几篇约稿,题目都是一样,都叫《时间去哪儿了》。我回答说:“非常抱歉,没时间。”看看.挺幽默。  相似文献   

19.
姜炳炎 《老年世界》2013,(15):34-34
退休以后,疾病缠身,生活上的麻烦不断,精神上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每天我情绪低落、心情郁闷,与老伴儿、孩子们总是吵架。有一次去朋友家,我发现她家订阅了《老年世界》,我随手翻看起来,这一看,彻底改变了我。《未晚余谈》栏目中《美丽女人书中来》(2013年6期)文章启发了我,让我有了去读书的想法,我原本就是单位工会的通讯员,喜欢文学,上班的时候想读很多书却苦于没有时间,现在退休了,时间一大把,也正好圆了读书梦。先是和邻居、朋友们借着看,后来就去书店淘,再后来我还学会了在网络上购书。  相似文献   

20.
李相 《当代老年》2009,(9):57-57
看完《当代老年》2009年第7期,如同看了一部教育深刻的电影,看到了《当代老年》的光辉历程,看到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编辑队伍。《当代老年》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构思巧妙,人见人爱;《当代老年》贴近老人,是我的精神伴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