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圈框架下的四川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是优化四川经济空间结构的必然选择。构建成都都市经济圈,有利于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问的空间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的优势,有利于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协作,使区域的整体功能得到很好发挥,更能推动四川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都市圈目前已经跨入了从竞争转向竞合、从产业一体化走向功能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新阶段.本文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转型创新发展,首先需要依赖于城市功能的转型,而城市功能的转型又需要城市价值导向的转型为前提.在长三角区域由“产业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发展转变中,本文指出区域制度合作是实现长三角功能一体化的核心与关键,并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合作、制度实施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了制度合作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市场扩张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要求政府降低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制度成本和行政壁垒,这是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长三角来说,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政府作用是推动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市场化推动了市场规模扩大和分工的深化,工业化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组织完善及空间形态的优化,国际化使得长三角逐步纳入全球生产体系,政府的制度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筑海峡西岸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都市圈的建设。海峡西岸都市圈建设形成一线四群一主体总体格局。区域都市圈建设的主体是中心城市建设。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其建设发展将幅射影响多个城市和地区,形成都市圈发展,推动海峡西岸建设。  相似文献   

5.
都市圈是城市经济演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产业集聚、市场扩展和开放型经济成长都要求构建新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内在动力.对长三角而言,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政府作用是推动都市圈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市场化推动了市场规模扩大和分工深化,工业化促进了人口、企业和产业向城市的集聚,国际化使得长三角逐步纳入全球生产体系,政府的制度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张颢瀚  张超 《学术研究》2012,(11):84-90,159,160
地理区位差异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并决定了城市功能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地理区位差异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竞争关系的存在,互补与竞争的空间作用构建了大都市圈内既相对稳定又动态优化的层级结构体系,推动大都市圈成长。区域交通格局优化则进一步促进市场潜力扩大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后者又进一步强化大都市圈的空间集聚、成长动力和空间结构优化,提高整体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因此,大都市圈成长动力主要包括区位动力、结构动力和市场动力。  相似文献   

7.
吕彩云 《江汉论坛》2008,7(2):100-102
清代以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助推了我国省会城市从传统功能向功能多元化的发展演进.省会城市沿袭了传统的中枢功能,并开始成为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地方先锋与对外影响扩展的极点.探析清代省会城市功能演进及其动力机制,旨在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对城市的影响,为当今省会城市的定位与功能发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城市: 都市圈与生物圈的双重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系统控制论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系统,它和周边的农村集镇以及其他城镇构成了一个更大范围的,互动辐射都市圈层或城市地带。对城市生态的管理当然也绝非仅仅是中心城区的单一管理,而必须从整个都市圈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同时,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生态发展的管理也不能仅限于对环境要素的单一管理,而必须将环境循环圈和人口、资源以及经济循环圈作协调统一的整合控制。因此,一个完整科学的城市生态发展,必然是在较广泛意义上进行的都市圈和生态因双重规划管理,这便是本文试图阐明的新发展理念。本文首先较系统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生态恶化的主要趋向,然后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新生态发展观,最后从“制度创新”、“行动创新”、“组织创新”等层面论述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9.
日本都市圈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都市圈经济,推动了日本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我国经济的诸多特点为都市圈理论的本土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我国都市圈空间结构变化模式不应局限于城市规划的范畴,要突出经济因素在都市圈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南京融入上海都市圈可能存在的疑虑 ,然后对这些疑虑进行了逐个剖析 ,得出南京应当融入上海都市圈的结论。同时 ,提出了南京融入上海都市圈后的协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从WTO三大基本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双重视角入手 ,论述了当今中国都市圈 (城市带 )规划建设中所要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强调了同一区域内外部资源科学配置、内部要素有机整合对于提升都市圈总体竞争力的重要性。作者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国家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应该抓住入世后政府职能转换、地方经济割据色彩弱化以及跨国资本迅猛涌来等机遇 ,降低发展成本 ,提升特大城市的资源聚集和辐射能力 ,加速培育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都市圈。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生成的动力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生成是一组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组因素依据相对贡献的大小,可排列成由核心层、支持层和辅助层组成的圈层布阵模型。其中,由企业家能力、企业资本量、企业的顾客网络和企业的社会网络构成核心层,由政府、技术和市场三大因素形成支持层,由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组成辅助层。  相似文献   

13.
构建南京都市圈金融网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圈”在南京都市圈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建设好南京都市圈金融网必须重点研究。本文从建立南京都市圈金融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构建金融网的设想及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以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大公众凭借网络论坛、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介传播平台,以现实生活中共同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对象,进行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影响着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网络围观现象迅速流行起来,虽然在其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弊端不能避免,但是它已成为广大公众表达诉求、抒发己见、舆论监督、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围观表达主体的公众化、表达议题的公共化、表达方式的大众化,成为当代公共话语表达的新范式。而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民主观念、公民主体意识则有力地推动着公共话语表达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激发贫困治理共同体内生动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内源扶贫重要论述包含激励贫困者弱鸟先飞、培养贫困者能力和共享扶贫政策红利三个核心主题,为新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重庆市巫山、彭水、开州、涪陵、江津、荣昌6个代表性区县的贫困治理,依然存在基础条件不优、致富底气不足、造血功能不强、输血通道不畅等影响激发贫困治理共同体内生动力的因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贫困治理质量,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要聚焦贫困治理共同体内生动力,在教育上弘扬美德,增强脱贫主动性;在培育上倾斜资源,增强脱贫行动力;在组织上夯实基础,增强脱贫自发力;在产业上科学规划,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在长远发展上,增强脱贫持续力.建立健全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脱贫体制机制,切实摆脱意识贫困能力贫困治理贫困和机会贫困.  相似文献   

16.
中华科学文化在近代落后于西方,但是在古代中华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对于世界科学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用人制度的推动作用、教育机构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几个角度分析促进中华古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动力因素包括社会推动、知识价值拉动、社会政策整合,其中,社会推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外源驱动力;知识价值拉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源驱动力;社会政策整合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最根本的整合动力.  相似文献   

18.
"南京都市圈"建立以来,加快了圈内交通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初步形成了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交通一体化的推进,降低了交易成本,加速了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并促进圈内资源整合,增进产业分工和协作,给南京都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带来了成倍的放大效应.但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仍存在层次不够高,发展水平不平衡和产业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南京都市圈应通过交通一体化建设,依靠圈内核心城市的产业带动、各市之间的产业互补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分工体系,建设大网络的产业配套生产集群,加强区域合作与发展,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与城市化的新阶段,要求城市间建立有机联系、等级结构合理的新型功能关系,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也由单个城市扩展为城市集群.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先导区和动力区,随着空间的拓展,南京将成为长三角的中心区域之一.宁镇扬城市共同体的形成、南京都市圈的整合,对发挥南京的公共作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南京周边城市乃至整个长三角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整合过程中,主要遇到行政区划限制较大、缺乏统一的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趋同等障碍.应以南京为主导,采取核心 互补的发展模式和圈层武组织方式实现城市问的整合,形成以南京为核心,由核心层、城区外围层、宁镇扬城市共同体、远距离幅射区共同组成的四大圈层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全球竞争中,国家的竞争是都市圈的竞争,能否拥有世界级的都市圈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及和平崛起等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而构建世界级都市圈成功与否的核心又在于都市圈城市的政府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履行政府职能,领导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政府能力是由许多子能力组成的复杂集合体,本文从生态位理论出发,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的政府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