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决定》。该决定对于1981年12月13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原合同法)作了修正(以下简称修正案)。此次修正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合同法不仅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法合一 ,而且创造性地规定了许多新的法律制度 ,如缔约过失责任 ,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代位权、撤销权等 ,本文从这些新内容分析入手 ,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下同)的修改和完善就越来越迫切。自一九八七年开始修改《经济合同法》起,对《经济合同法》中是否应确立合理预见原则,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在《经济合同法》中确立合理预见原则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对于我国《经济合同法》中是否确立合理预见原则,取决于我国的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任何一项法律制度、法律原则的产生,从根本而言,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人们只是把这种物质条件的决定性能动地反映出来。“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培育,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予以保障,在调整经济关系的诸多法律规范中,合同法是最主要的一种,因此,合同立法的完整与否,与能否形成相对稳定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秩序,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尽早建立至关重要。问题在于,目前我...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保障其有序的运行、持续的发展.这种法律体系的核心就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则是资本主义的尤物.因此,不论是前苏联、东欧国家,还是我们中国,这一观点长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学术界和制宪者都主张把保护计划经济作为神圣责任而载入宪法之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实践的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中,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舞台.在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1993年对宪法作了修正,明确而郑重地宣布:“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应的修改是,将“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分别改为“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且更突出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进行经营活动的自主权;还增写了“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在法制上标志我国从产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是1918年苏俄宪法开创  相似文献   

7.
经济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法律行为,它是当合同履行困难或一方严重违约时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对于挽救合同,避免损失,妥善解决合同履行中出现的困难,有着重要的作用.去年九月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对经济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款作了重大变动.本文依据修改后的条文,论述了经济合同变更和解除的基本含义及作用;经济合同变更和解除的原则及其必备条件;经济合同变更和解除的程序及其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法是仲裁法的重要渊源 ,完善仲裁法律体系 ,不仅需要对仲裁法本身进行修改和完善 ,而且还应对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调整对象和经济合同法律关系主体方面对《涉外经济合同法》与《经济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作了比较,就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理解和执行《涉外经济合同法》和《经济合同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颁行已逾十载,在改革开放形势日新月异、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的大背景下,立法和现实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少法律条文在经济实践面前已显露出捉襟见肘的窘境,修改经济合同法迫在眉睫.在此,笔者想就《经济合同法》修改的总体思路,从宏观角度谈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但我国现行合同制度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合同法制。合同解除制度,就是我国合同法制中亟待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经济合同法》是我们运用法律组织和管理经济,促进和推动横向经济联合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但是,随着我国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体制的发展,一些新的经济实体的出现,各种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交叉,对于具体理解和实施合同法的问题又有了不同的认识。所以,对于合同法的准确含义的认定和条文的注释,就成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合同法本身的修改也有重大意义。那么,何为经济合同的解除?解除的依据是什么?其效力怎样?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王允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施行以来,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转变企业经营作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大力宣传、学习《经济合同法...  相似文献   

14.
表见代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所确立的新法律制度。该法律制度的确立其宗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维护人们对代理制度的信赖 ,从法律上保护善意的、没有过失相对人的利益 ,保障交易安全 ,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合同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经济合同法施行以来,对保证国家计划任务的完成,推动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经济协作和经济联合,促进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起了重要的法律保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法制的日益完善,改革现行的经济合同法律制度,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改革我国经济合同制度的过程中,下列问题是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新《公司法》在三个方面对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作了修改和完善:一是鼓励设立公司;二是落实公司自治理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三是健全公司股东和公司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机制,保护投资者,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7.
法律价值取向决定了法律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向。合同法作为法律制度尤其是私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和维护了一定的价值目标。它确认和维护了交易秩序、合同自由与交易公平,以及交易效率。在网络时代,电子商务将成为商业活动乃至整个人类生活的主流方式。与之相适应,网络坏境下,合同法的首要价值取向将是保障安全。对合同法的上述价值目标的探讨,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合同法的要义,更好地运用和实施合同法,使这部合同法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经济发展的态势向人们昭示:经济与法律愈来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济行为不能没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正以其独特的功能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经济。没有法律的规范,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的关系,试图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大大推动了中国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浪潮;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50条《决定》,使改革进入以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为内核的新阶段。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史上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势必给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即使是最简单的市场关系,也是以一系列法律规则为基础的。换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受法律规范、保障,并严格按照法制运作的经济。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同步进行,使经济体制改革能在法律的引导、制约下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正>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彻底变革甚至摈弃与原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那么,建立和完善真正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即本文所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当以什么为其重要杠杆或基石呢?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杠杆或基石就是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