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聚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中部论坛4月25日在合肥举行,会议透露出强烈信号: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论坛上说,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主管部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部六省,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或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徐浩程 《决策》2007,(7):25-27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湖南在中部六省中率先启动高层人事调整,但最后才得以确定.2005年12月,原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调任湖南省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六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徽省和合肥市提出把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在日前落幕的2008中同国际徽商大会上,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一致看好中同中部地区的发展前景。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在奥运后出现衰退,而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地很可能是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这一区域将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湖北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人才战略是实现湖北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举措。本文对中部六省人力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比较,深入分析湖北人才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人才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决策与信息》2005,(6):18-18
为期两天的“中部崛起战略论坛”5月15日在汉闭幕。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及湖北、湖南、河南、安策、江西、山西等中部地区六首的近200名代表汇聚江城,为中部崛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汇聚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中部论坛4月25日在合肥举行,会议透露出强烈信号: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论坛  相似文献   

9.
吴明  周江 《决策》2010,(11):I0002-I0005
2005年,中部地区六省发出一个同样的声音:中部要崛起。随之,合肥市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远景目标: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翻三番,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把合肥建设成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08,(8):26-27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增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的初步统计显示,2007年,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51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4.2%,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深入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中部崛起”列入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之一以后.“中部崛起”又成为2005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热点问题。中部地区是协调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杠杆和桥梁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良好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安全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原崛起须加速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中部发展已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第一大省,地处中部6省腹心位置及战略支撑点的河南.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中.无疑有着中部其余5省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5月18日~20日,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万余名客商齐聚河南,携手共谋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并宣布大会开幕。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主持开幕式并在致辞中说,第八届中博会是中部六省加强合作、携手共进的一件盛事,是海内外客商会聚中原、共谋发展的一件喜事,也是河南加快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件大事。本届中部博览会主旨是"开放、合作、发展、共赢",主题是"持续转型、协调发展、促进崛起"。博览会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投资贸易促进为主线,以信息交流、展览展示、项目推介、合作洽谈、专题论坛为主要内容,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中部地区与国内外市场、资本、资源的全面对接,实现双向互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升开放水平,推动中部崛起。在本届中博会上,河南省共有435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4469亿元人民币,合同利用境内外资金4233亿元人民币,其中合同利用外资145亿美元,合同利用省外资金3336亿元。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作为中部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已成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载体,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中部六省在谋求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次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中部六省无一缺席。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八部委和中部六省在联手搭建“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更是中部六省协力谋求“中部崛起”的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15.
聚焦     
《决策》2009,(10)
中部崛起新规划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从八个方面对中部地区发展进行再部署,同时提出了到2015年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要全力以赴,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真正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11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再次提出:"希望湖北的同志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10):30-31
2007年,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推动下,在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国家级两型社会综改区获批及中原城市群飞速发展等有利因素带动下,中部六省经济继续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统计显示,中部六省去年共实现生产总值51864亿元,同比增长14.2%,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3%以上水平,其中安徽的投资增速高达44%,跃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25):12-13
对于"十二五",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这样判断:这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难得黄金发展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委书记李鸿忠说:"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为中部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中部崛起的新契机,中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六个重要省份,人口超过全国的1/4,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国的1/4,中部崛起,对于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期综合编发了国内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科研单位有关中部崛起的报道和对策建议。供读者研阅。  相似文献   

20.
张道刚 《决策》2005,(1):14-18
在中国区域政策版图上。东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政策板块构成了三个政策高地。剩下的中部在三重挤压下。陷入了“政策洼地”。当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中部时。实际上是在关注“政策中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津津乐道的“经济中部”和“地理中部”已不复存在。从这个层面看,“政策中部”概念才是本次策划的主旨所在。事实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从“中部塌陷”的尴尬,到“中部崛起”的呼喊;从去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表述,到“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项任务之中;从官方和民间的热议,到电部六省频频出招推销各自对“中部崛起”的理解,在经历了东部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开发浪潮之后,“中部崛起”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