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直接将生态危机及自然观问题作为其研究的主题,形成了较系统的生态危机理论与社会自然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生态危机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重新评价传统自然观,批判资本主义盘剥自然的反生态性自然观,重新阐发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完善注入了新的元素,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晓宇 《兰州学刊》2012,(10):206-207
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当今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基于此,从环保角度出发,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挖掘其内在的、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将其作为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理论基础和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论,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所包含的自然观内涵,对新时期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国进 《北方论丛》2001,4(4):34-37
自然观作为科学历史的文化背景之一,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受到普遍认同的。然而自然观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在自然观与科学的逻辑关系中,科学是自然观形成的基础,科学在自然观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人类自然观经历了四次演变,即:古希腊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进化自然观-系统自然观。进化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自然科学领域最直观的表述,系统自然观是进化自然观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是当今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建设就是要人类遵守共同的道德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仁爱原则、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为此,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境、资源有价观念;要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5.
《新学术》2007,(2)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得人们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既然外力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亦即外力与运动变化有严格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被严格决定的,机械决定论由此而产生。但用这种思想解释整体性问题时它的局限性就显示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赵笑蕾 《兰州学刊》2014,(12):42-45
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考察后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恩格斯除了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反复论述了共产社会实现的历史条件之外,还从自然观的视域,即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物质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及历史自然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实质就是传统自然观的危机。要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必须有正确的自然观作指导。共生自然观是对传统自然观的扬弃,它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为基础,其主要特征是人和自然的共生性、整体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庄子道化哲学中的自然观背景:庄子的"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为而治"等观念,均围绕着"道"这一以自然为核心的哲学理念,伸张着"天人合一"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庄子道化哲学中的自然观背景:庄子的“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为而治”等观念,均围绕着“道”这一以自然为核心的哲学理念,伸张着“天人合一”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0.
亨利·大卫·梭罗被称为自然作家的奠基人,被誉为环保主义的先驱。本文主要探讨梭罗自然思想的形成过程、内涵及其对现时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与自然观密切相关。自然观的不同往往导致发展观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带来不同的发展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传统发展观的自然观误区使其引导下的实践活动给人类带来了生态价值危机和生存发展困境。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的自然观为基础,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观。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科学发展观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困境的根本指南,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直接指向人类的生态文明前景。  相似文献   

12.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机械自然提供了全新的境域与立场。植根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现实语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动力,坚持尊重自然与积极介入自然的辩证统一,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的人性观主要体现在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学说中。在孔子那里,人性虽然没有被独立加以讨论,但是他似乎主张人性无善无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他们之所以这样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论点,是因为这种主张构成他们政治理论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黄乃祝 《兰州学刊》2009,(10):133-136
人性问题是人类文化研究的重点课题,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人性观点。文章在分析中西历史上的各种人性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复杂人性观:一是人性的复杂性,二是人性的生成性,三是人性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5.
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不可以提纯抽象为空洞的"善"与"恶"的情感本体。这一情感本体即是血缘亲情,它构成了孔子思想学说的理论基石,又是"性相近也"的确切内涵。因此,不同于孟、荀的"性善"与"性恶"论,孔子的人性观是以血缘亲情为内涵的"亲情之爱"。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用大量的时间致力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并形成了后人为其辑录的《自然辩证法》。书中展示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于马克思的辩证自然观,恩格斯自然观中应然地蕴含着辩证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是这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延续与自觉,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然观的现代形态——自组织生态自然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赋予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新的形态和内容 ,2 0世纪以来 ,自组织性成为科学地理解有机体的基础 ,生态性成为理解自然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一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整体论的世界观 ,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消费观反映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走向成熟,与我国当前发展理念相契合,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夙愿。厘清生态消费观的概念,建构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规整其消费行为、升华其消费观念最基本的前提,更是大学生自身价值的时代性实现,是人之为人为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和谐状态的应具备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9.
思想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成分,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引导着人们前进的步伐。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下人的思想力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问题,所以要深入了解文化与思想力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人的思想力释放的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下人的思想力发展的提升理路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