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共环境规划设计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形状、色彩等特征体现了人类的文明积淀和创造精神。在广场、公园等空间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老年人规划设计更多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旧城改造建设时,按照城市重新规划,开辟了以各类园林植物景观为主体,将自然气息引入城市,冲淡了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空间的单调枯燥气氛,以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园林艺术和古建艺术相结合给人以感染和艺术享受,满足人们久处环境向自然环境过渡的要求,城市广场绿地已成为人民业余生活的最佳选择,对城市生活直到积极重要意义。一、城市广场绿地的作用和影响1.城市公共广场绿地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起到了点缀和美化城市的作用。2.城市公共广场绿地能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起到了保护环境和生态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论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空间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设计的,这些人是具体、富有人性的个体。环境以人为本是当代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强调研究城市空间中的人性化场所,以及如何创造符合人性化、美观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而更重要的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公共”这一概念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题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广场的审美形态进行了论述,详细的分析了场面宏大、具有强大震撼力的崇高的审美形态以及尺度适宜、以人为本的优美的审美形态,分析了广场现存的盲目求大等现象,认为在城市广场的建设当中,一定要有合适的审美形态定位,并在设计中把握其特征,才能为市民创造出具有良好空间质量的、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城市广场在中国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人性化在城市广场中的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人性化城市广场所具有的特性,并对国内外城市广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析时代背景下人与广场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人性化设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结合当代的市民需求,提出"人性化"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新趋势,以便为市民提供更适宜,更方便的生活空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加强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是建设"和谐大泉州"、改善投资环境、弘扬侨乡文化、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目前,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主要存在政策支持不够、资金渠道不畅、高校资源缺位、历史文化融入不够等问题。加强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应完善泉州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政策与管理,采用政府与企业共建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解决资金问题,建立以高校资源为依托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认识,在汲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比如泉州市东海片区市民广场的公共艺术空间建设,应该通过体现时代特征、活化公共建筑、注重时空脉络、融入地域特色来表现其品格。  相似文献   

7.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城市的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城市广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因此,提出以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从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空间层次、空间序列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地探讨创造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建成区,“小型广场”是克服大尺度、粗放型的公共空间建设手法的有效形式,是对户外空间资源深度挖潜,盘活存量的有效途径。同时,“小型广场”也是城市建成区中“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简述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广场”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明确了“小型广场”的概念及来源,并探讨了“小型广场”的设计原则,如“微介入”原则、“构建网络体系”、“公众协商”和注重“文化品质内涵”等。  相似文献   

9.
对大连星海广场艺术空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它体现了城市的生活模式和社会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大连星海广场是大连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作者通过采用问卷访谈和观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其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对星海广场的使用现状进行评价,对广场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手法给予肯定,同时发现使用设施不到位等不足。通过分析星海广场规划设计的得与失为同类广场设计提出讲求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设施体现人性化等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评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定义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分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属性,并建立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某滨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为例,对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科学评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品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位于城市中的风景区入口广场,不仅仅要满足其作为入口的基本功能,同时应该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作为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延续.肇庆七星岩东入口广场联系着城市干道与自然风景区,应当处理好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关系,通过不同的造景手法处理城市和山水空间的关系,运用构筑物和其他景观元素对空间进行过度和转换,使城市森林和自然山水衔接流畅.  相似文献   

12.
广场起源于古希腊 ,在当时 ,广场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举行庆典、祭祀的场所。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广场空间设计的规范才初步形成。而今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广场已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综合性功能。广场设计应符合现代城市的需求 ,突出人文特征 ,加强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提出了基于社会价值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脉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城市的"客厅"和"起居室"。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城市广场已成为一个包容市民休闲活动、承载城市文脉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过程及脉络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建筑的物质存在,也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容器。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应该具有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视野:一方面重新点燃乌托邦的激情,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探索与创造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空间内容与空间形式,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超越现实,追逐幸福生活的乌托邦之梦;另一方面则以意识形态为引领,将矛盾、冲突、混生与挤压的多元空间融入有机和谐的公共空间之中,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再生产重构现实,展现意识形态在创造幸福生活过程中的无限潜能。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和城市特定区域内标志性符号的城市公共空间,历来扮演着政治宣传和教化使者及人文景观的双重角色。经济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匮乏的日益凸显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公共空间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先例,迫使我们对本国城市公共空间功能进行重新发掘和定位。不难发现,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现代化主题的城市公共空间,应是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再造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城市规划国家标准与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配置规范和量化标准的现状,给出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提出了规划设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时应遵循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某些城市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总体增置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总体增置综合评价的模型和评价标准,对于科学的衡量和评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真实总体规模以及城市是否需要增设新的公共开放空间,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规划控制。本文试图从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的界定切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理解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城市整体形象建设中结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注重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建设中融入公共艺术,能够实现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良好传承,并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旨在对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展开深入研究,并从整体性设计的城市文化、规划、建筑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解析。  相似文献   

20.
城市街道和广场设计的历史演进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街道和广场是城市生活的共有空间,本文通过其各历史时期的成因、演化及特征分析,揭示出现代城市街道和广场设计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