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作为副词,其语法作用是经常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高,有时也用在助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以及动词性词组之前,表示程度高、多量或强调语气。(注①) 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很”的用法还要复杂得多。比如:“很”修饰动词及动词性词组有哪些类型?“很”在不同的结构类型中表示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很”除了一般的语法作用之外有无特殊的表意功能?总而言之,我们对副词“很”的用法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从不同角度对“动词词组”的不连续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内,重新界定了“动词词组”这一概念,并区分了传统语法和悉尼语法对此概念的描述和解释。本文认为“动词词组”由主要动词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构成,后者又可以由副词、介词或副词+介词填充;“动词词组”不连续和其他词组中的不连续现象类似,可以在树形图中直接体现;而在系统功能语法范围内,这种不连续主要归因于三个方面:语义重心的后置、信息单位的分布和语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常用祈使句“A+V+(一)点儿!”(V代表单音节动词,A代表单音节形容词)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意愿,句式中的A常为表示数量范畴的形容词“多”和“少”;而其他语义范畴的形容词只能构成“V+A+(一)点儿!”的句式,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语言现象。而且后一种格式都可以转换为前一种格式,前一种格式一般不能转换为后一种格式。从认知语言学和汉语语法化的角度去探究其动因和机制,可以发现祈使句对语境的依赖性使得表达了数量范畴的“多”“少”使用的频率高,范围广,在人们的头脑中有深刻的认知基础,祈使句与数量范畴建立关联后是无标记项,同时“A+V+(一)点儿!”的语序结构也是保留了古代汉语中形容词用于动词前直接作状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前言 现代汉语的定语、状语是修饰语。在句子中起形容、修饰、区别、限制等作用。其语法意义在于限制或描写中心语。如何正确区分定语和状语,这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至今仍未圆满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及语法学界的同仁。 1.当前语法学界的观点 1.1 什么叫定语、状语?《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持这样一个观点:“名词前的修饰语是定语;状语是修饰动词的。”这与“中学暂拟语法系统”的观点一脉相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下的定义是:“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定语;动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语叫做状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的观点是:“定语是  相似文献   

5.
动词重叠V1V1V2V2式的性质,有动词和形容词之说.通过对近代汉语明清时期的十部小说中所有用例语法功能的考察,发现将其看作动词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词语根据它的语法功能可以分为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两大类.名词性词语主要是指:名词、数词、量词、大部分代词(如“我”、“什么”)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联合词组(如“学生与教师”)、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勤劳的人民”)、用名词或人称代词作定语的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会议的召开”、“他的到来”)、“的”字词组、数量词组(指数词和物量词的组合,如“三本”、“五个”)、指量词组(指示代词与物量词的组合,如“这个”、“那件”)等.  相似文献   

7.
“V的V”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通过动词(或动词词组)叠用而形成的主谓结构格式。它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的”前后的动词或者动词短语相同,功能上主要作并列分句或者并列谓语。“V的V”式常通过该格式的叠用,表达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意义。其基本语用特征是描述存在多种情况的场面,这也是通过该格式的叠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由动词(广义的动词,包括形容词。记作“V”。)作中心语,名词(广义的名词,包括代词。记作“N”。)作定语的“N的V”结构(“他的来”),在语法界被普遍认定为名词性结构。例如朱德熙在《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和《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等文中一再重申这个观点。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也认为,“动  相似文献   

9.
愿望动词是能愿动词中的一个语义语法类。从语义上看,它表示说话者或动作者的主观心理愿望;从语法上看,它必须后接动词性结构。“欲”“愿”“要”三个古汉语中的主要愿望动词在先秦汉语当中出现的频率很不均等,其中,“要”虽然多次出现,但尚未发展成为愿望动词。从“欲”和“愿”作愿望动词的用法来看,由它们构成的句法结构和该结构的句法功能呈现出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说明了能愿结构是汉语中一种很具有表现力的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让”字存在共时平面的多种意义,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现有文献主要认为在现代汉语中“让”字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这种传统语法研究视角使得学界对“让”字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功能考察缺乏一定的解释力。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加的夫语法模式为理论指导,系统探析“让”的意义及句法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汉语“让”字有动词、介词和“让”成分三种功能。作为动词,“让”说明小句的谓体,并体现过程意义;其中表致使义的“让”也应为动词而非介词。作为介词,“让”的功能是引出过程的施动者;在句法上,“让”与其后的名词词组组成介词词组一起说明小句的补语而非状语。作为“让”成分,“让”字为一种语气结构标记,没有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结构助词“者”与动词、形容词、数词及动词性词组结合,可以表示……的人或事物,在这种结构中,“者”具有指代作用。有些语法著作把它称作特指代词。“者”的指代作用虚化,成为语气助词,有时用在句中,有时用在句末,表达各种语气。本文讨论语气助词“者”用在名词(词组)后的格式,着重辨析在“所……者”中“者”的语法性能,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比较流行的一些看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2.
关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性质及其用法,近年最为通行的说法是: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词组。介词词组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作补语、定语。 张静先生批评上述说法,认为:“介词是一种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是专门介绍一个实词(或词组)作另一个实词(或词组)的附加成分,是偏正关系的一种语法标志。……介词只是介绍者,是一种语法手段。介绍者不能参加被介绍者的行列,不能包括在词组成分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动宾结构——“动词 +复杂宾语”。在这种动宾结构中 ,动词所带的宾语必须是一个名词性偏正词组 ,也就是说 ,宾语中的定语是必现的。这种“动词 +复杂宾语”现象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互相制约的结果 ,这种制约不但体现在语法上 ,而且还体现在语义、语音和语用上 ,其中 ,语义在大多数场合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智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智,做动词用,是意动用法.意动,又叫意谓性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形容词可做意动词,它与后边名词的关系是动宾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是前面的名词、形容词的性质、样式或状态.如智子,不是以“智”修饰“子”,而是认为儿子是智慧的.名词、形容词做修饰语(定语)还是做意动词,从形式上看没有区别,主要是从上下文意和词语结构上来分析.智子疑邻,“疑邻”是动宾词组,而在这种结构中,“智子”与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非限定性小句中的“动词词组”不表示时态等意义。然而,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提出,非限定性“动词词组”建构时态意义。本文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集中探讨了非限定性小句中诸如having v-ed、v-ing、to v等现象的性质归属问题。文章提出,这些现象属于“时态”语法范畴,构成次要时态类型的一部分;其体现形式与其他次要时态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速、高速、公然、全能、稳步、大力”这类一般只能作状语修饰一部分动词(主要是表动作变化的动态动词)、表示情态方式或状况的词称为方式词。方式词和副词、形容词、区别词在语法功能上有本质区别;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方式词和区别词是处于一个层级上的,即加词层级,它们在分布上有互补关系,从本质上说,它们都属于单功能的实加词。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中,词类和句子之间不存在一种平行的对应关系,充当宾语的不限于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本文所指的O_A——形容词性宾语,就是由形容词和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短语所充任的宾语.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在各类实词中是最广泛的.与形容词做定语、补语、谓语的情况相比,我们对形容词性宾语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形容词性宾语是相当复杂的,这不仅与宾语相联有关,还受到不同类型的述语动词的制约.本文从形容词性宾语的外部联系入手,对能带O_A的动词进行分类描写,探讨其语义、语法特点、试图建立一种动词与形容词性宾语的同现与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一部约二百三十年前口语性极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当时北京话为基础写成的。本文拟就其程度副词“最”的用法的分析来比较它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方法如卜;(1)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所修饰的是哪些词、哪些结构(2)对所饰词语的具体分析a.对动同、形容词意义的制约(褒、贬、所表达的情感等)b.对动词、形容词有无音节限制C.其他结构,结构的类型门)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不”的连用(4)与现代汉语功能的比较归纳据统计,《红楼梦》的程度副词“最”共出现186次,修饰的词语有形容词,动词和动词短语。《现代汉语八百…  相似文献   

19.
“之”字是古汉语中词性和用法都较为复杂的一个词,《马氏文通》站在语法学的高度,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其语法特点:用于名词性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形容词、名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代词、形容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名词、动词组成的偏正词组或主谓词组之间。此外,马氏还对“之”字的固定用法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其搭配功能。尽管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马氏有时欠妥当,但也有许多超越前人的精到见解,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略论先秦动词带谓词性宾语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先秦动词带谓词性宾语的语法特点陈克炯所谓谓词性宾语,是指由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或动词和动词词组(包括动宾词组和介宾词组)充当的宾语。在古代汉语中,谓词性宾语句与名词性宾语句,无论就谓语动词、宾语或由动宾结构所生成的语义关系,都各自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