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群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4):33-37
“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由供给不足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消费需求不足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发展消费经济,培育消费热点,转变社会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成为经济增速减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刺漱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碧波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15-17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消费需求的疲软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解决消费需求问题 ,经济手段已失灵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消费文化。我国消费文化滞后于经济与市场的发展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需要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创造、培育、规范新型的消费文化 ,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扩大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消费需求 ,其中消费需求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只有增加消费需求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启动消费市场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启动消费需求的必要性、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张东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95-104
近代中国和日本政府消费支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在较低水平基础上,保持了一种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增长态势,且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特征和周期性波动。由于中日两国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变动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对两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孙友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4):90-92
发展经济是社会的根本问题。本文从经济增长源于社会有效需求出发 ,论证了教育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 ,而且是一个经济源 ,是一个经济增长点 ,应不断扩大教育消费 ,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8.
当经济发展已由供给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日益明显。消费需求不再只担当经济运行结果的角色,更多的是被看作经济运行的前提。究竟怎样的消费与投资策略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哪些部门的投入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增长,研究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对经济发展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是当前经济发展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投入产出法分析显示:消费需求拉动第三产业总产出最显著,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次之,说明消费需求的增加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为了促进安徽经济的健康发展,扩大消费需求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包括既要扩大投资要求又要扩大消费需求 ,但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 ,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论述了激活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启动消费需求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长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前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对于启动国内市场,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即期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需求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1):53-58
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或制约着经济增长,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是不一样的。文章首先对长三角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从产出和就业两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算,然后从结构效应的角度,就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了一般分析和规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且就三大区域之间的比较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速度与初期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具有负相关性,即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存在收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制度与经济增长:一个数理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制度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出发,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制度质量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均衡点的存在性影响.模型的结论是:良好的制度质量可以使得经济中存在正的均衡点;可以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和总体经济增长率,加快经济增长,从而可以解释后发优势现象.反之,不好的制度使得经济系统中无法肯定地得到正的均衡点,使得人均产出增长率和总体经济增长率出现负增长,从而可以解释一个富裕的国家亦可以变穷现象,即制度的逆转.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利用初级产品与工业制品的和、差比例关系,构造了一个描述出口商品结构的变量,并根据东北地区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东北地区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和检验,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与西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是影响西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先导性作用入手,系统地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供给结构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4):86-95
本文从供给结构角度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特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寻求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使东部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内部,FDI流入较早且规模较大的省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增长率同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向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21-23
文章首先概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产生的背景及在国外发展现状,从技术手段和经济措施两方面论述了需求侧管理的具体内容。结合需求侧管理在我国引入、发展的历程,详细分析了我国推行需求侧管理面临的种种制约,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结构突变的兵团和新疆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采用结构突变与协整分析,研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1952-2006年GDP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兵团GDP序列及兵团和新疆经济的协整关系在1975年前后发生了突变,以此为依据分别从整体和两个区间1952-1973年和1978-2006年论证了兵团和新疆的GDP增长均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是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整个样本区间及1978-2006年区间内,兵团的GDP增长均不显著影响新疆经济,但是在1952-1973年内兵团和新疆的经济增长有双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再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77-80
首先论证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了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基础设施经济增长效应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0-16
基础设施作用于交易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能有效促进产出。文章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如果偏重于能大幅度提高交易效率的那些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公路、通讯等),则会较大幅度地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但是,当该比重达到一定水平后,交易效率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就变得十分有限。这一结论是在提示政府:不能总是拿基础设施投入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惟一手段,它不是拉动内需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