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固载α-淀粉酶.研究了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水溶液中α-淀粉酶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体系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对α-淀粉酶吸附的影响.热力学研究表明,α-淀粉酶在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数据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过程吸热.较高的温度、较低的pH值和离子强度均有利于α-淀粉酶的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D201GF阴离子交换树脂对α-淀粉酶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强吸水性树脂对Cu2+、Mn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通过改变强吸水柱树脂(SAR)吸附时间、溶液的浓度、pH值等条件,讨论影响SAR吸附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SAR对Pb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实验范围内,SAR吸附量随吸附时间、溶液浓度、pH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砀山梨渣为原料,经磷酸酯化改性,制备一种酯化梨渣阳离子吸附剂,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pH值、吸附剂量、吸附质浓度和吸附时间)对金属锌离子和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锌离子在pH=3.5时达到最大吸附值,铜离子在pH=4.5时达到最大吸附值;对于浓度为100mg·L^-1的锌溶液,5.0g·L^-1及以上的改性梨渣能吸附96%,浓度为100mg·L^-1的铜溶液,15.0g·L^-1及以上的改性梨渣能吸附62%铜离子。改性梨渣对锌离子和铜离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能力分别为28.98mg·g^-1和6.68mg·g^-1辞离子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30min,铜离子为100min;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描述锌离子和铜离子在改性梨渣上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环氧酚醛树脂(F44)经多胺交联固化得到了胺固化酚醛型螯合树脂,测定了该树脂在不同温度、浓度、pH值等条件下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Cu2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快的吸附速率,表观吸附速率常数为0 0293s-1,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对微量Cu2 具有较好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甲壳质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溶性甲壳质(CTS)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值3~3.8、吸附时间为4h时,CTS对铜离子的吸附量最大.不同来源的甲壳质,琴虾壳制备的CTS吸附效果优于小虾壳的,其吸附量最高可达3.05mmol/gCTS.  相似文献   

6.
在离子质量浓度25~500 mg.L-1和吸附剂(蛭石)质量浓度10~150 g.L-1范围内分析测试了平衡固液体系中Zn、Cd离子等温吸附量.试验数据表明:平衡离子吸附密度qe(离子吸附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唯一由C0/W0(起始点液相离子浓度C0与吸附剂浓度W0的比值)与Ce/W0(平衡液相离子浓度Ce与W0的比值)的差屿来决定,与离子、吸附剂的浓度及吸附反应过程无关.重复测试证实:给定C0/W0时,qe与Ce/W0具有唯一对应的值.指出液/固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不是离子的浓度而是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比值,离子吸附反应的方向与速率取决于系统中离子量与吸附剂量的相对水平,离子吸附反应达到平衡的条件是离子与吸附剂化学势之和在液、固相之间的差异为0.  相似文献   

7.
以铜离子为模板,用F44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备了氨基交联铜模板螯合树脂,并测定了其对金属离子Cu2+,Ni2+,Zn2+,Cd2+,Pb2+,尤其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对吸附机理的初步探讨表明,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Hg2+的液膜扩散系数为0 0085.  相似文献   

8.
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间接碘量法和酸碱容量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终点变化不明显或终点拖得太长而造成分析误差,因此我们提出用离子电极法测定其含量,本法简单、快速,国内未见报导,是目前测定甲醛含量较好的方法.离子电极法测定溶液离子含量是以测量其电极电位来确定物质浓度的,当总离子强度保持不变时,Nernst方程式为E=K SlgC.我们根据甲醛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甲醛化的亚硫酸钠时,可以析出当量的氢氧化钠(H_2O HCHO Na_2SO_3→NaOH HO-CH_2NaSO_3)这一反应,利用pH复合电极测量深液中的pH值(或电位值),从而直接测定甲醛含量,并且推导出本实验的Nernst方程为pH=K SlgC_(HCHO).  相似文献   

9.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二乙烯三胺、二硫化碳和氯乙酸反应,合成了含氮、氧、硫配位原子的功能化聚氯乙烯树脂,探讨了该树脂在不同的吸附时间、Cu2 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Cu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树脂对Cu2 具有较快的动力学吸附速率;在30℃,pH值为5.7、Cu2 的初始浓度为16.03 mmol/L时,该树脂对Cu2 的吸附量为0.78 mmol/g.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的活化能为34.83 kJ/mol.用0.2 mol/L的HNO3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吸附Cu2 后的树脂,洗脱率可达96.5%.  相似文献   

10.
在测定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NKA-Ⅱ上吸附等温线的基础上,对采用Fenton试剂再生吸附苯酚的NKA-Ⅱ树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再生温度、pH值和微波辐射对树脂再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相平衡关系符合Freundlich方程;升高温度不仅可以加快Fenton试剂再生吸附树脂的速率,而且可以提高最终的再生率;较低的pH值有利于吸附树脂的再生;微波辐射能够大幅度提高吸附树脂的再生速率.  相似文献   

11.
有机改性伊利石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伊利石黏土,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2种有机改性剂分别改性后,对水溶液中苯酚进行了吸附研究.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探讨了2种吸附剂各自最合理的吸附条件:pH值分别为9和6,吸附平衡时间分别需要40和80min,吸附剂用量均为35g/L,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6%和62.8%,且有机改性伊利石比天然伊利石去除苯酚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琼脂具有非常强的凝胶特性。文章以研究琼脂凝胶的流变学特性为切入点,测量凝胶机械模量的动态变化,表征琼脂凝胶形成的过程。利用质构仪测量琼脂凝胶,以凝胶硬度为指标,对琼脂浓度、离子强度、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优选各因素的较好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琼脂凝胶的最适条件:琼脂浓度2.5%,离子强度0.8M,pH值为7。  相似文献   

13.
以离子液体为介质,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尿素醇解法最佳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条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结果对比,最终确定尿素醇解法最佳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条件是:150℃下,离子液体与尿素化学计算量比为2.0下合成7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微波消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钙含量的方法,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物质的量浓度、pH值、邻甲酚酞和三乙醇胺用量、显色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在pH=1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钙与邻甲酚酞迅速形成紫色络合物.该法用于测定市售牛奶样品得到较满意的结果,Ca2+质量浓度在0.02~2.50μg/m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回收率在84%~108%之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偶氮型聚阴离子PAZO与感光型聚阳离子重氮树脂DR进行层层静电自组装,制备非线性光学薄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跟踪成膜过程。经过紫外光照,层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转化为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稳定的多层膜。对制备的DR/PAZO多层组装膜进行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热稳定性及抗溶剂刻蚀能力的研究表明,膜层具有较明显的SHG信号,同时曝光后的膜层比未经曝光的膜层表现出了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溶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N-乙烯基吡烙烷酮(CSg-PVP)和海藻酸钠接枝聚N-乙烯基吡烙烷酮(SA-g-PVP),然后利用静电自组装得到了pH敏感性聚电解质纳米粒子,研究了纳米粒子对5-氟尿嘧啶的负载及释放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验证了聚合物的结构.当CS-g-PVP与SA-g-PVP体积比为3∶7时,形成的纳米粒子结构最稳定.透射电镜表明纳米粒子具有较规则的球形结构,尺寸在30~50 nm左右.聚电解质纳米粒子对5-FU表现出较高的负载能力,环境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5-FU的释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废旧聚苯乙烯(PS)泡沫塑料为主要原料,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作为混合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增塑剂,最后加入由丙酮与二苯胺合成的防老剂,填料氧化锌作为辅助材料,对聚苯乙烯进行改性并制成一种新型PS胶粘剂。本文着重讨论了溶剂、增塑剂、防老剂和填料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确定胶粘剂的最佳配方,所制得的胶粘剂的固含量大于40%、旋转粘度大于3.4Pa·s、室温剪切强度为3.5Mpa,适用于木材、纸张等包装材料的粘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