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ぃゐ”是日语补助动词中最常用的一个。“ぃゐ”前接“て”构成的“てぃゐ”的使用方法极其复杂,根据前接动词的不同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从而给日汉互译带来不少麻烦。具体说来,不同语境下,“てぃゐ”既可译成“着”,又可以译成“经常、已经”等。本文主要从汉语“着”与日语“てぃゐ”所表达的含义及语法功能的角度着手。通过大量例句,考察两者互译成立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提高英译汉水平,优化译文质量出发,举出若干译例,并通过对例句的翻译分析提出在英译汉中发挥汉语“四字格”词组和“四字格”成语优势,借助其节奏感使译文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3.
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底层”日益成为倍受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研究范畴。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底层”问题,厘清“底层”研究中尚未明晰化的相关概念就迫在眉睫。社会学分层研究、人类学“他者”研究和史学“庶民”视角是当代“底层”研究的重要理论体系。通过梳理和分析以上学术脉络之下的“底层”概念及其相关研究,发现无明确定义的“底层”概念通常被置于或结构性的或文化的解释框架,二者在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的互补有助于理解“底层”和深入底层研究,进一步实现对“底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表扬”与“惩罚”在体育教学过程工作中的作用、要求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表扬”、“惩罚”教学手法的巧妙运用,有效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彝语语法学者习惯用汉语语法来套彝语语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汉语“不”在彝语里就是“ap”的意思,彝语“ap” 在汉语里就是“不”的意思;因此,汉语“不”和彝语“ap”的用法完全一样。因为汉语“不”是副词,所以彝语“ap”也是副词。但 是,通过比较分析,汉语“不”和彝语“ap”的词义、词性和用法异大于同。  相似文献   

6.
名词性从句中的“の”和“こ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但是根据主句谓语和名词性从句内容,也有只能使用“の”或者“こと”的情况.为了查明学生对二者区别的掌握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从完善教科书编写与改善教授法两方面来降低“の”和“こと”的使用误用.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旭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ほずだ”“ゎ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启事”和“公告”在使用上常会用错,情况有二:一是将“启事”误写为“启示”;二是将“启事”,“公告”混同。其实,“启示”并不等于“启事”;“公告”也并非公开告知之意,启事的内容切不可冠以“公告”之名。  相似文献   

9.
“有界”与“无界”是语言学概念中的哲学意义上的二律背反,是认知主体对其在时间、空间、性状和心理上的投射。通过分析梳理可以解释语言符号形式或多或少地映射事物本身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主体的认知方式,并且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句法现象。但对于两者概念的确立与区分,必须适应一定的“认知域”和对其作主观上的“识解”。在“有界”和“无界”范围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准有界,,的认知体,一有界”认知体是认知原型,具有容易学习、记忆、使用等完形特征。“无界”的认知体因为可以被看作为属于另一认知结构,因此可成为新的认知原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儿童“读经”现象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儿童“读经”的本质是一场经典文化的教育活动。在“经”的选择上,要关注文学的经典,在内容上要体现广博性、科学性和递进性;在“读”的问题上,不仅要关注儿童的兴趣,而且要处理好“阅”与“读”、“读”与“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日同形词在词义、用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由于中日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日同形词的词义、用法会有所差异。作为副词的“多少”在现代汉语和日语中都属于低量级的程度副词。本文通过分析例句来阐释“多少”在两种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异同,以其能为汉日同形词的教学及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托物寓意类散文,借写某种“物”.通过展现其的精神内涵来表达作者的态度情感.这就把事理爱憎“物化”.把抽象道理形象、生动化,因而易于让人理解,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教益,但这类散文必须紧扣所托之”物”与作者”意”之间的联系,以一条明晰的线索和精炼含蓄的语言把文字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3.
安徽庐江方言中用“把”字句和“给”字句来表示处置和被动,但除了表示处置和被动以外,庐江方言中的“把”字和“给”字还具有普通话中“把”字和“给”字不具备的涵义。通过对庐江方言中“把”字句和“给”字句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对庐江方言的研究,甚至是江淮官话以及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证券市场上 ,“壳”公司本无价值 ,但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而具有价值 ,并成为众多公司和企业买卖的对象。作者以“壳”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来分析其价值本质及其相关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从“壳”价值的形成入手 ,认为其价值的本质在于其“稀缺性” ,并分析了“壳”资源的买卖行为对证券市场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指出对“壳”资源的买卖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的践行过程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追求和需要时,就形成“个人梦”,“中国梦”与“个人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中国梦”视域下的“个人梦”内容丰富广泛,需要采取有效路径来发展完善.同时,“中国梦”实现过程增进公民认同凝聚“个人梦”;在实现方式上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完善“个人梦”;在实现成果上通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求丰富“个人梦”.  相似文献   

16.
对四个与言语行为有关的词:“没有”“不会”“不行”“拜托”,在台湾“国语”与普通话中使用情况的不同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不同主要是语法化程度深浅之不同,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台湾“国语”中这四个词在用法上都已有往前推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时间指向关系上对体标记“着”和“下去”进行分析。认为虽然二者都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但是在时间指向上仍有细微差别,正是这些差别导致了二者在具体使用中的差异和互补。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状语后置”说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句式的“变换”和“今译”是其理论基础,以补语、谓语为后置状语是其两大误区,而用以证成其说的例句多不可信。作者就此问题,通过强调分析句法结构必须按其原型,今译必须照顾原文不同的语法结构所要达到的修饰效果来对“状语后置”说进行解惑释疑。  相似文献   

19.
“散文”、“对文”为传统训诂学中的常见术语,它们主要是针对文献语言中同义词使用状况而言的。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广泛地运用此术语来研究同义词。我们描述了《周礼正义》中“散文”、“对文”所涉同义词的各种动态演变关系。并将其与之性质相似的“通言”、“析言”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同与异。“散文”、“对文”为考查词类系统提供了参考,并启示我们,汉语词汇研究.必须结合词语运用的具体语言环境,.必须考虑汉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不同种类的例句,论证了“of a…”结构在英语运用中的理解和翻译的原理,进而阐述了该结构在英语运用中的一般性及特殊性规律,强调了掌握“of a…”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