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变迁,隔代抚养成为比较普遍的抚养方式,学者对隔代抚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隔代抚养的成因、利弊以及对祖辈和孙辈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2.
现在,隔代抚养或称"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抚养就更为普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广州50%,北京多达70%。  相似文献   

3.
可宏 《老年人》2005,(4):8-8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0%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隔代抚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川 《老年人》2005,(4):9-9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0%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许多年轻夫妻忙创业,忙工作,忙“充电”,或者忙发财、忙享受,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这种“隔代抚养”的家庭形态,在我国城乡已呈普遍现象。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我国家庭中的“隔代抚养”占到了40%以上,而且孩子年龄越小,与老一辈共同生活的比率越高。有人推测,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快,“隔代抚养”的现象还将更加普遍化。事实上,相当多的年轻夫妻在抚养孩子方面,已经完全依赖于双方的父母,显得无能又乏力。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隔代抚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祖辈抚养孙子孙女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呢?这种方式还要不要继续?本期就此策划的这组报道,也许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隔代教育是当今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许多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没时间带孩子,抚养和教育好孩子的责任实际落在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上.但是,老年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都与现代社会有所差别.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比较传统,要承担教育好孙辈的责任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寻求教育好孩子的方法途径,因此成立隔代家庭教育学校是极为必要的.天津市河西区陈塘庄街老协把辖区内老人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这些老人离岗不离职,参与到隔代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常在网上或媒体看到公公婆婆、外公外婆带孙辈或不自量力、或马虎疏忽、或疾病发作导致自己或孙辈受伤甚至死亡的悲剧。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老年朋友:“隔代看护”要注意安全和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 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 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 多得。就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 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双职工的家庭。据调查,目前我 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而祖、父、子 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孩子由 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南昌一对年轻夫妻结婚时就定下了“世界旅游计划”:在35岁前,旅游50个特色国家,在此之前不生孩子。就在妻子意外怀孕准备人流时,却遭到了双方父母的极力反对。经过协商,双方父母与小夫妻签订了一份“抚养协议”,同意隔代抚养他们的孩子。最终,计划有变,她竟然将公婆起诉到法庭……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祖辈疼爱孙辈超过儿辈的例子几乎在所有家庭上演,孙子孙女被爷爷奶奶宠坏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其实,“隔代亲”是人之常情,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就是古代皇帝爷爷也同样疼爱孙子超过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2.
报载:吉林省梅河口一位老太太溺爱孙子,每顿饭给孙子作三个揖、磕三个头后,孙子才肯吃饭。天津市66岁的梁老汉视孙子为心肝,谁知一天竟被孙子拿牙签扎瞎了一只眼睛。某科研所对城市875户独生子女的家庭调查显示:老人过分宠爱孙辈的达743户,能配合孩子父母进行教育的仅132户。老人爱孙,人之常情,“隔代亲”老人爱孙,人之常情,“隔代也没什么不好,但要爱得有理、护得有道、亲得有度。如果一味放纵,不鼓励孩子读书明理,不教育孩子纠正毛病,不帮助孩子区分善恶,就会适得其反。现在,社会上“小辈潇洒,老辈苦煞”、“爱幼有余,敬老不足”的现象,与…  相似文献   

13.
正"隔代抚养"之弊乐乐爸:在老人家的观念里,常把吃好喝好作为照顾孩子的首要标准,而对孩子精神和行为方面的教育却很缺乏。比如,爷爷带着乐乐过马路时,常常趁着没车就闯红灯,以至于孩子有样学样,没有安全意识。有时乐乐犯了错,我和妻子批评惩罚他,爷爷奶奶就会护着,认为"他还小,长大就好了"。他们有时甚至会给孩子错误的鼓励,比如孩子霸道蛮横,他们认为是有"本事"的  相似文献   

14.
正家事妻子因病早逝,留下一名幼女,他将幼女委托给岳父母代为抚养。谁知,翁婿双方就孩子抚养问题发生矛盾,历经多年,从基层法院到中级法院再到高级法院……隔代抚养,丧偶女婿索要女儿受阻郑坤、董静是一对夫妇,他们的女儿郑雅丽在一所学校当老师。郑雅丽与同事冯军结为夫妇,并于次年生下女儿冯蕊。意外的是,生下女儿刚1年多,郑雅丽突发重病。为了减轻女婿的负担,老夫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些年来我国隔代抚养现状及社会根源的分析,简要归纳和总结当前当隔代抚养对老年人身心影响研究文献中的有关研究现状和基本观点,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靖 《现代交际》2011,(5):60-60
隔代抚育现象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有关隔代抚育现象的研究中,多数关注这一现象对孙辈带来的负面影响,抑或关注这一现象的根源等,缺乏对这一现象中祖辈群体的关怀。本文针对这一方面展开了分析考察,试图浅析问题。  相似文献   

17.
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可谓司空见惯。当今,就业和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年轻的父母对抚养孩子所感觉到的困难和烦恼越来越多。上辈老人出于亲情和家庭责任,甘愿帮助,自然就成了照看和抚育下一代的“主力军”。据调查,全国目前有50%以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这一方面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也等于在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满足了老来对亲情的需要,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老一辈那些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孙辈过分溺爱的心态,往往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还贻害了孩子。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形成,祖辈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祖辈抚养人的访谈分析了祖辈抚养产生的原因,探讨了祖辈抚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如今,我国家庭的隔代抚养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通常,老人不仅无偿看护孙子孙女,还能经常主动贴补一些费用,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日前,网友“您好”—篇名为《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引发网民热议。  相似文献   

20.
正趁着还有机会,多陪陪孩子,好爸爸需要用心去做。有人如此评价"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的确,在很多时候,父亲承担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为抚养孩子奔波,为家庭大计忙碌,更多时候,他们只能把孩子交给妻子看管,而自己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个匆匆而逝的背影。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