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进 《老年世界》2006,(3):11-11
在我们社区里有这么两位退休老人。一位退休后,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天天在外打工。为了什么呢?为了给大儿子买一套像样的住房、为了给小儿子的婚事办得体面些、为了给孙子存一笔上大学的学费……他在一个私人老板那里干活.每天十几个小时,年老了.体力不支,但他仍然撑着.一年、两年、三年……  相似文献   

2.
AFVW是南加州第一个为社区、政府、国家服务的老年退休人员的退休社区,在这里生活的老人通常都有在美国政府或军队的工作背景  相似文献   

3.
张龙 《当代老年》2007,(1):17-17
老爸去年从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那一天他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的抽了好多烟。没有人去打扰他,儿女们知道老爸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那可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啊!退休后的老爸脾气变得暴躁异常,好在我儿子放了暑假,就整天陪着爷爷,老爸的情绪缓解了很多。暑期过后。儿子上学离去,老爸生活无味起来,开始学着靠“网上冲浪”打发时光。看着老人因孤独而“迷恋网络”,我的心里生疼,但又不好阻止。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蚌埠市某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在开展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中,有27名老人子女前来工作站报告,称他们的父亲或母亲因病卧床,不能来社区认证。于是,3名协理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登门到这27名老人家中进行认证,使老人和子女们很受感动。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社区工作,发现有些社区在退休人员精神文化服务方面工作做得不到位,社区很少为退休老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退休人员精神文化服务工作没有被列入街道对社区工作的目标考核,社区没有这方面工作的压力。其次,虽然所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每年都将退休人员的文体活动经费直接拨付给了社区,但不少社区都将这部分经费作了“截留”,  相似文献   

6.
《老人世界》2013,(4):10-12
和梅云认识完全是偶然。2005年夏天,我退休以后在社区里帮忙,当电工。她呢,是社区请来的钟点工,我们年纪相当。有时擦玻璃要爬很高的梯子,我就过去帮她扶着梯子,时间长了,彼此有了了解。梅云的丈夫工伤死得早。一个女儿下岗在家没工作,还离了婚,带一个年幼的孩子。她退休后工资低.只好出来当钟点工补贴女儿。梅云的经历很平淡,和大多数母亲一样,生活里唯一的希望似乎就是儿女。我离婚很多年,儿子因为我离婚和我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7.
听说社区要组织部分退休人员开展市郊风景区一日游活动,王大妈心里十分高兴,赶紧来到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向负责退管工作的协管员提出了报名申请。可是,对方回答说,45个名额已经报满了,等下次再说吧。事后,王大妈得知,这45个人,都是由社区主任内定的,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已经是连续3次参加过这样的免费旅游了。王大妈和社区里其他退休人员对这种做法颇为不满。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2,(7):22-22
吴强,平江路街道东园社区退管协理员,自2004年底至今担任社区退管协理员工作,他以“我工作、我快乐,我奉献”为服务理念,组建了一支退休人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快乐团队”。具体做到“五个要”:  相似文献   

9.
清晨,在公园遛遛、街头巷尾散步,经常见到老年人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聚在一起聊天,家长里短、天南地北,话题丰富有趣。老年人聊天,身心愉悦,益处多多。退休后,与其自己在家发呆,不如聚在一起交流,沟通是人们精神情感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北京东城区几位热爱生活的退休老人牵头创意,社区居委会为老人们创造条件,创建北京首家“社区温馨聊天室”,  相似文献   

10.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母亲,退休伊始心情低落到极点,不习惯脱离了同事和学生的生活。由于担心她一人出远门无安全保障,我只能劝她在小区内找娱乐,或是找人打打牌,或去左邻右舍家走走,可是几日下来,母亲以“七律”口吻报怨:“花虫鱼鸟男人爱,老妪出门无处转;乱敲邻里防盗门,彼此尴尬有损害。”我意识到,老人颐养天年还得投她所好方可。  相似文献   

11.
吴景 《女性天地》2014,(7):14-15
这个秘密母亲捂了20年。星期天,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说:“小毛.我给你儿子搞了一笔钱,有五千来块。”我吃了一惊。母亲只是个普通的退休女工,买点小菜也要和菜贩子还半天价,虽说这几年养老金年年涨,但到现在她也只拿1500来块,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真的很奇怪。  相似文献   

12.
人老了,没事喜欢到处走走,看到好镜头,就拍下来上上报刊。这天去晨练,我向儿子借了台数码相机。在社区公园一角,见一群老人在引吭高歌,一个个神采奕奕的样子,实在让人感动。这不是现代老人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吗?我飞快掏出相机把这个场景拍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人社部门在对社区退管协理员和助老员的一年一度工作考核时,经常采用在社区工作站里上网看资料、翻看一本本台账、听听社区领导的评价意见等通用方式。但我认为,社区退管协理员和助老员,虽然是公益性岗位,但服务对象都是社区退休人员,其中包括不少70岁以上的老人。对于他们的工作考核,应该赋予社区老人更多的话语权。所采取的方式,可登门听取老人们褒贬说法,也可用电话回访老人的方式或召开有老人参加的座谈会等,通过不同渠道,让老人们在考核退管协理员和助老员工作中扮演“主角”。  相似文献   

14.
去年年初,我探亲回老家,当时老爸刚退休。原本想退休后的他不再奔波劳累、健健康康安享晚年,可是忙了大半辈子的他像突然换了一个人似的,整天闷闷不乐,干什么都没有精神。为此,不放心的我,特意向单位多请了两天假来陪他,希望用亲情来打发他的寂寞,使他早日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72岁的宋大伯报名参加了安徽省蚌埠市某社区退休老人志愿者服务队,担任义务护绿员。有一次,他发现某住户将小区里的一块公共绿地私自圈起来,改成了自己家的菜园子,而对于宋大伯的劝说和制止,该居民不仅毫不理会,还当众辱骂他,甚至砸碎了老人家的几块玻璃。后来,在街道、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的干预下,该住户才承认错误,向宋大伯道了歉。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家乡死了一位老人,她三个在外工作的儿子为老人办丧事,吹吹打打,热闹了好几天,丧葬费花去上万元。外界人羡慕老人福气好,儿子个个孝顺。知情人则说,老人早年丧夫,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们却“娶了媳妇忘了娘”.每月只给娘一点点生活费.娘住的破屋无人管,有了病痛无人问,逢年过节也不回来看娘,老人昏灯孤影,常常以泪洗面。这真是天大的讽利生前不尽赡养之责,不报养育之恩,死后却不惜钱财,大操大办丧事,这是哪一家的“孝道”:)说穿了,“孝”的不过是用钱财挣面子,图个不实的虚名,玩弄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相似文献   

17.
王瀛 《当代老年》2010,(5):30-31
一群退休老人,在家里,他(她)们是爷爷奶奶,退休前,他们是行政职员、教师、绿化工人、司机、自由职业者……他们中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缘于一份对于音乐的热爱,他们聚在一起,从零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51-51
“编外保姆”是社区老人们对高彩芬的昵称。 今年66岁的高彩芬曾是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副校长,退休后居住在顺义区双丰街道马坡花园第一社区。自退休以来,她利用自己会理发的好手艺,坚持为社区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义务理发,被老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贴心的“编外保姆”。  相似文献   

19.
小非 《老人世界》2011,(8):22-24
退休后,老人们颐养天年可谓理所当然。可是,有—部分老人乐于发挥余热,自愿再找份工作,成为“退休打工族”的一员。不少企业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热衷于聘用退休人员。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退休后打工不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遇到劳动纠纷时,劳动部门无法认定“工伤”,法院还有可能驳回诉讼请求……面对一系列的维权困境,法律界人士提醒,如果家有“退休打工族”人员,请一定要签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以便维权……  相似文献   

20.
《当代老年》2006,(4):4-4
“回到家能当面叫声‘娘’,是我天天最高兴的事。”“给娘洗洗脚,这不是一种福?”说这些话的是河南长葛市人民医院70岁的退休医师薛永年,他的母亲张香今年已101岁,昏迷卧床整整10年了。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薛永年独自回老家伺候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