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战国秦汉时期,巫觋的社会地位呈日益下降之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巫觋集团对王权的依附性,使中国的巫没有象西方的祭祀集团那样走向独立,发展到可以与王权分庭抗礼的程度,而是随着王权与神权的衰落一并衰落了;巫对文化知识垄断权和祭祀垄断权的丧失,使其逐渐远离神权中心和政治中心,开始向民间滑落;巫觋自身素质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一职业的神圣性,也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考的重要问题。商周之际,为了解释周代商政权的合法性,产生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周公提出了“以德配天”的重要思想,开启了神权政治观向道德政治观的转变。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的瓦解,“公室衰微”.人的主体地位上升,“以德配天”思想被诸子发展为“以人为本”的政治观和系统的民本思想,从而使中国政治文化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研究先秦政治伦理,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观与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滥觞;秦汉时期对先秦政治理论的整合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范型的确立,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型;隋唐与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制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的波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形式之异与精神之同,政治思想的兼容性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政治观与敬德保民的政治哲学,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滥觞;秦汉时期对先秦政治理论的整合与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范型的确立,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型;隋唐与明清时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改造制作,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演变的波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形式之异与精神之同,政治思想的兼容性与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经由夏商周三代以神权与王权合一为特征的神权政治到周秦时期以仁政礼制、王霸杂陈为治国圭臬的伦理政治,呈现出由多元走向一元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6.
神权是古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它毫无例外地对古代世界各国产生了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又因不同的国家而有所差异。而在古代埃及,神权对它的影响就多一些、深刻一些。“神权政治,殆与埃及古史相终始。”笔者论述了埃及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权最终确立的历程,从而揭示出神权对埃及古代社会特别是王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早期法律思想从夏商时期的"神权至上"、"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经过西周的"以德配天"、神人互补,发展到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这种发展变化使我国古代法律很少受宗教的影响。而春秋时期的"以人为本"的政治法律思想又使法律与伦理道德结合,礼与法结合,人无法真正地独立。法律思想的这种发展变化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欧洲中世纪,神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政治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神权政治哲学。中世纪的政治统治与宗教神学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哲学从思想基础到内容主体都是唯心的、错误的,其影响是消极的.本文试图从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哲学的伦理基础、理论依据、从教会派和世俗派神权政治哲学的内容主张等方面,对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哲学作以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历史变迁经历了五个阶段:商周时期的神权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阶段;封建社会儒家一元主导阶段;清末民国时期的多元阶段;当代儒家传统权威主义与西方新思想并存的二元政治价值体系阶段。政治价值的竞争和冲突促成了政治价值体系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新阶级的产生和利益结构的分化是政治价值体系变迁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同社会整体转型一样处于过程之中,还存在着官本位主义、权威主义、等级思想与人民自由民主并存,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没有完全得到结合,理论期望与实际功用存在差距等等问题,未来应朝着将二元政治价值体系转变为具有很强代表性、稳定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一元政治价值体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部编辑史,源远流长,全面论述,需要多部专著来完成,这里想粗略地划分几个历史阶段,作简要阐述。一、春秋和两汉时期的编辑工作商周时期,用文字记载世事的活动,已很广泛。但是,这种记录活动,都垄断在巫、史手里。劳动人民创造了文化,并培养了巫、史这样的知识分子,但劳动人民却被剥夺了享受文化的权利。当时巫、史记录的典籍史册,都归统治者所专有,它可以供子孙世代传习,但平民百姓,无权查询和受用。这种著书(记载)、藏书,还包括读书的垄断局面,一直到春  相似文献   

11.
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巫觋有别于西方那种压迫、控制神灵以达己愿的巫师。前者通过献祭、谄媚的手段来取悦、诱使神灵满足愿望。中国五帝时代前的早期巫觋中男性比例占据一定优势,但女巫在农业、生殖等关键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保障了她们在精神世界的影响力。五帝时期,巫觋集团随着众神地位的分化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女巫鲜有置喙政治活动并获得最高权威的机会。男巫则占据了群巫之长的位置,并成为政治领袖。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卜筮联称,实际上卜与筮并不是一回事。卜指龟卜,筮指蓍筮。卜与筮是商周最高统治者实行绝对专制统治的护身符,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理想手段,是决策国家大事或私事的重要方式,是愚弄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工具。卜与筮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商、周时期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商周时期,中国艺术结构与巫文化及史官文化发生分离,其标志是美饰象征结构意识呈现于艺术的深层机制,并通过与德性观念的相互协合,促成艺术观念的"实用化",使中国艺术结构之文化体征有了十分关键的推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巫文化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已经由一种古远的民间信仰转变为文化集体无意识,深入到了我们民族的骨髓与血肉里。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梦家先生就探讨过商周时期的巫术,而80年代以来,萧兵等学者讨论楚辞与上古巫术思维的论作,也令人印象弥深。近年来,作为神秘文化核心的巫文化,在戏剧、诗歌、绘画、雕塑等诸多艺术种类的审美生成探讨中,几乎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关于文学与巫文化的互动关系,国内外学者也已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巫文化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较少有人涉及这一领域,这…  相似文献   

15.
商周时期因青铜文化显著而叉被称之为青铜时代,根据对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和青铜器用途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看出商周早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纹饰主要表现为对天和神的敬畏;西周中晚期以礼器为主,纹饰方面开始表现写实内容;东周时期的兵器和日用品增多,纹饰以社会生活的场面为主题。这些发展变化都彰显出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利用能力的增强,体现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圣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巫文化时期的“巫”存在着渊源关系 :圣人由巫演化而来 ;先秦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 ,直接促成了这一转变演化 ,也就是说 ,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过程也就是他们对“圣人”政治理想的构建过程 ;巫之所以能演化为“圣”和“圣人” ,有深刻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7.
自从原始社会产生对超自然的力量的盲目崇拜,形成神的观念以来,信神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经久不衰。在夏朝以后的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更是假托神的权威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形成神对人的统治即神权,并与政权、族权、夫权相结合,构成延续几千年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宗法制度,成为束缚广大群众的极大的绳索。考察殷商与周时期神权的形式及其不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先秦神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对鬼神观念的影响,了解神权的社会作用及其危害,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谈起“巫”,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将它同装神弄鬼、愚昧无知联系在一起。然而,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巫术在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曾经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经历了一个以神为本向以人为本发展的过程。而巫术则正是人类试图直接控制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最初尝试,因此它是人的觉醒中自我信赖的最早最鲜明的表征,是人类早期与自然社会进行生存斗争的精神武器。以神权政治为统治基础的中国古代先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犯罪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先秦儒家承袭了前代的犯罪学思想 ,但又予以改造和发展。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是世俗的思想理论 ,这一理论摆脱了神权的束缚 ,以民本主义的观点对犯罪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曾有深远的影响。先秦儒家的犯罪原因理论、先秦儒家的犯罪防治主张以及伦理(道德 )与犯罪之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礼制是中华文明模式和统治秩序的核心制度。礼制与王权相适应,起源于祭祀神权并逐步发展。礼制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与神权与王权之间的消长转移过程相一致。红山、良渚时期神权为主,龙山、二里头时期王权占优。以夏禹时期大型青铜礼器的出现为标志,王权国家最终形成。礼制完善与国家形成之间的互应关系,宜视为古代文明的动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