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对此"宗教文化叙事"其实比"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叙事"之类的命名更为合适。"宗教文化叙事"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它与少数民族作家普遍受到本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有关。另一方面,它也与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文化(比如宗教)的认同有关。"宗教文化叙事"的发现还有着叙事学上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宗教文化旅游"正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旅游界对当今与宗教文化结缘的旅游主要有"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之提法,本文认为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应混淆使用.文章从分析宗教、宗教文化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说明"宗教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联系和区别,认为"宗教文化旅游"的提法较为科学.  相似文献   

3.
论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类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宗教信仰,处理好宗教问题,对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推动"一带一路"的积极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宗教信仰的意义及其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加以阐述,从统一战线理论、群众工作角度分析中国宗教的现实处境及其基本定位,强调对宗教的积极引导,以充分发挥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研究在当代中国已走过了一段很不寻常的道路.它肇始于当时理论界特别关注的"南北鸦片战争",然后从宗教文化、宗教伦理的研究,发展到宗教哲学、宗教历史学的研究,乃至神学研究,大致上已呈现出一个十分可观的学术规模,自立于当代中国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一直与哲学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事实上,在当代西方文化哲学研究领域,宗教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认真分析甄别有关当代西方宗教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其价值取向,对于我们整体把脉当代西方文化哲学体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体验与信仰——当代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调查"为基础,就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与宗教信仰、宗教体验与宗教行为、宗教仪式与宗教信念等关系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宗教体验可以作为宗教信仰的依据"、"宗教体验传统被颠覆"、"宗教仪式不能完全证明宗教信念"等命题的论证,揭示了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现状.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也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这种发展既对我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效应,但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文章主要探讨了推动我国宗教当代发展的主要社会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社会进入了所谓后工业社会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则产生了以"后现代"命名的文化运动。以约翰·希克为代表所倡导的宗教多元主义观念以及相应的宗教普世运动也应运而生。他们在主动谋求与后现代语境中的多种主张相契合的同时,却也遭到来自于后现代话语者的严厉批判。宗教多元主义理论有其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社会宗教的文化属性日益突出,而少数民族地区是宗教文化比重较大的区域,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宗教文明是宗教文化的积极因素,现代宗教文明是立足当代、面向世界、服务人类的积极的宗教文化,宗教文明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一部分,开展宗教文明建设是直接提升宗教文化水准、提升宗教文明境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有益尝试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宗教电影是韩国当代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同步参与了韩国当代社会文化与民族集体心理的现代性转型,也形成迥异于西方经典宗教电影的表现主题与泛亚美学特征。根据主题表现度对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进行分类,可以概括其三种美学特征:高纯度宗教电影的寓言化特征;宗教题材的通俗化处理;现实语境中围绕宗教信仰的国民性反思。作为泛亚地区面对当代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韩国宗教题材电影不断强化自身的民族主体性与情感价值,其多元发展的美学形态也提供了比较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