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政党观念大量传入中国,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梁启超是较早接受并宣传西方政党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家。早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就对欧美及日本的政党活动作了大量的介绍,并且较全面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与《太阳》杂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杂志是当时日本言论界的代表性综合杂志。编者岸上质轩(Kishigami Shikken)曾采访梁启超,并在《太阳》杂志上刊登了采访内容,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也在《太阳》杂志上获得岸上质轩的几次介绍。梁启超和他创办的刊物为《太阳》杂志提供了中国改革志士的形象和他们所处的历史情境,《太阳》杂志也被梁启超及其同伴的报刊积极有效地加以利用。梁启超在上海办《时务报》时,已很关注世界各国近事以及国内各地新闻,使读者知晓政治动态和新的学问。参与《知新报》编撰的何树龄也很关心《太阳》杂志,根据何树龄寄给岸上质轩的书简可知,何树龄比梁启超略早就与岸上质轩有了交往。通过《时务报》、《知新报》以及《清议报》,梁启超一直与《太阳》杂志保持着联系,在《清议报》阶段,尤使得双方的交流内容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的中国人。一八七九年自英国留学回国,长期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直至一九○○年离去。在这二十多年间,正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刻,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都在为祖国的前途担忧,积极寻求救国的真理。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变法维新,到处奔走呼号。严复也以老庄思想为依据,利用自己的西学知识和对资本主义的了解,为改良变法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他曾经创办《国闻报》,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重要政治论文;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名学》、《法意》等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著作,并对《老子》、《庄子》进行评点,把西学纳入老庄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1873—1929年),是中国近代坚持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并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重要政治活动家,又是一个领袖群伦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学者,在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艰苦历程中,他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于20世纪初对新型经济组织——托拉斯的考察、分析和预测,在当时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近代文化遗产上看,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即以日本为据点,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多种报刊杂志,倡导民权,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5.
《民立报》是继《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相继遭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迫害、封禁后,由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革命报纸。民呼、民吁、民立三报创办人都是于右任,被人称之为“竖三民”。“竖三民”中,以《民立报》办的时间最长,时人称它“振振有辞,崇论闳议,大为党人张目”,是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国内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一九一○年冬,宋教仁由东京到上海,会见了于右任,两人“相见即作深谈,时中国外交正亟,先生(指宋)言其关系与准备之策,旁及报社之宗旨趋向暨进行之方,抵掌而谈,记者(即于)心折。”经于的极力挽留,宋教仁便开始了与《民立报》“困厄坚忍”,“相依为命”的主笔生活。《民立报》成为辛亥前夕一家有声有色的革命报纸,与宋教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于右任曾说:“今日我报之有成绩者,先生实规其先畴。”宋教仁主《民立报》笔政时,署名“桃  相似文献   

6.
《渝报》是戊戌时期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它直接启迪了四川一代青年。资产阶级革命家邹容就曾深受《渝报》的影响而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本文介绍了《渝报》的创办经过、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它的局限性;分析了它的主要思想倾向,并和同时期的维新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正>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6月在德国西部的科伧创办的一份大型政治日报。它是对《莱茵报》(马克思曾于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任该报主编)的继承,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报纸的命名就可看出。但它却比《莱茵报》有了重大的发展,并且起了质的变化。如果说《莱茵报》还属于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报刊的话,那么《新  相似文献   

8.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中国同时并存的两股政治势力。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和思想主张,但在他们的活动早期,却有过不寻常的关系。他们的接触和交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讨论和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笔者对此作些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历史学者对于冯桂芬的历史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最早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讲授提纲》把冯桂芬列入资产阶级改良派。周辅成在《冯桂芬的思想》中提出另一种见解,认为冯桂芬是地主改革派。后来王栻在《冯桂芬是不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改良主义者?》一文中,又提出一种见解,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报》等,将宣传变法的阵地由国内移到了日本,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梁启超办报以“广开民智”、救国报国为宗旨,提出了“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以及经济上独立等基本原则。他把报刊当作维新派的阵地,鼓动“兴师讨贼”,传播西方新思想,主张报刊应发挥“监督政府”和“响导国民”的作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且也是新闻报刊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三)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差不多同时出现于中国社会,但是在改良主义思潮弥漫全国,维新变法的声浪高入云霄的时候,革命派的政治力量还很薄弱,他们的活动地区也主要局限于海外华侨和东南沿海少数省份。他们的革命主张当时还不能被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运动的健将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为救中国,他在一段时期内如饥似渴地向西方国家的思想武库中寻求真理,从一九○一年至一九○三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大量介绍西方哲学思想,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启蒙人物。但是梁启超这段时期,仍然积极地为保皇党卖力,反映到他的宣传上,其言论又确带有浓厚的改良主义味道,因而后来一再遭到革命派的批判。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偏于批判他阻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面,并把他进步的一面视为投机、欺骗。近年来有些研究者比较重视他启蒙宣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开始知道孟德斯鸠其人,大约是1899年,这一年12月13日的《清议报》上刊载了由梁启超撰写的《蒙的斯鸠文学说》一文,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孟氏的生平和著作。此后他的名字和学说便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一面旗帜.被尊奉为与华盛顿、拿破仑并肩而立的“孕育今世纪”的巨子。[1]。1900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首次译成中文,中译名叫《万法精理》,由日文转译,刊在日本创刊的《译书汇编》上(只译了全书的四章)。1902年,在上海南洋公学执教的张相文翻译了《万法精理》.张译只占原著的一半,第一本由西文译出全书的是严…  相似文献   

14.
《知新报》是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华南地区创办的机关刊物。关于它的停刊时间,众说纷纭,兹归纳如下:一、1898年1月(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郑慧英等编《中国杂志总目提要(1815~1936)》持此说。二、1898年12月。主此说者有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中集)》、余家宏等编《新闻学简明辞典》、潘贤模《鸦片战争后的香港报刊——近代中国报刊史初篇》。与此说类似的还有陈恭禄的“发行二年停刊”说。(见《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三、1900年7月26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一日)。冼玉清《广东大力提倡变法维新的报纸——谈清末的〈知新报〉》主此说。(见香港《大公报》1964年8月27日副刊《古与今》)  相似文献   

15.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又名光汉,号左(今酉皿),江苏仪征人。他生活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二十岁(1903年),他与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结识,卷入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至1908年,他的政治思想几经变化,向西方学习,他写成《中国民约精义》一书,有“东亚卢骚”之称;继而又与邓实等在上海创办《国粹学报》,与章太炎并称“二叔”,却成了国粹学派“巨子”;1907年和1908年,先后创办《天义报》、《衡报》,倡“废除人治”,在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与《新民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前,特别是20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粱启超起初在《清议报》上发表《呵旁观者文》、《中国积弱溯源论》、《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过渡时代论》等文,抨击中国人奴性、旁观等“劣根性”,提出新时代新国民应有的“德性”。接着,从1902年开始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载了他的10万余字专著《新民说》,全面剖析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国民性的种种…  相似文献   

17.
《大江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湖北地区出版的重要机关报;武昌起义前夕,以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被封,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家革命报纸。从1904年起,湖北地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后来合并改组为文学社和共进会。他们的活动是首先从深入细致的宜传和组织工作着手。他们很注意报刊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进化史观与民生史观不直接来自中国本土,而是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这种思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前,代表了西方一种最进步的思想理论,具有相当强烈的感染力.一部分先进的中国资产阶级学者接受了这种思想理论,创立了他们的进化史观与民生史观,并运用这种史观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出了他们"治世"的药方;这就是震撼大地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本文拟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如何用进化论思想开出他们"治世"之药方问题,作一个简略地分析,以就正于同人.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著述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及未刊信札文稿二百余篇。本文拟以黄遵宪主要著作为线索,探寻其历  相似文献   

20.
严复介绍的进化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在哲学上围绕着世事“变”或“不变”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思想斗争。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法维新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观,但由于各自经历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不同,在改良派内部,思想和变法维新的理论不完全一致。康有为从今文经学派的公羊三世说中找变法的理论武器,牵强附会地把变法维新说成是继承并发扬孔子托古改制之教。严复则不同,他曾留学西方,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进行过细心的观察和研究,攻读过大量资产阶级政治、社会学说。这是康有为及其他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所远远不及的。因此他有条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作为自己宣传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