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章龙  卢彪 《江海学刊》2012,(2):223-229
当代西方哲学从主体性哲学正在走向主体间性哲学,这一走向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传统的价值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可塑性为基础,往往采取"灌输"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主体性的展示,它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精神和灵魂的交流活动,不仅要有主体性,而且更应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互识"与"共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主体性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的基础,主体间性教育是对主体性教育的丰富和完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诉求主体间性,交往式和对话式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强调在"人的实在"中交往、在"以人为本"中对话,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主体间性中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德友 《兰州学刊》2008,(4):192-195
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个前沿课题。围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特征、实现模式以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文章就近年来学界关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促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过分强调单一主体,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主体间性的转向,西方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对此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西方主体间性理论基础上,加之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作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三个层面不断建构和拓宽路径。以期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培养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  相似文献   

4.
教育政策是社会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教育发展中的“二元”格局:城乡间、区城间、性别间和校际间的差距。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所以,消除差异是中国教育政策的理念转向:教育政策要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占有式教育走向交往式教育,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它把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建立在人性的本质上,注重生活世界的回归,主体之间是整体和谐的共在。这就要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抽象化、概念化灌输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探究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生活化路径,只有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为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质量服务,才能逐步引导受教育者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英 《学术论坛》2008,31(3):193-19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与教育者一样平等的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通过主体间认同一致和相互理解,使交往双方获得思想政治道德发展和境界提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与自主、对话、责任意识等主体间性和谐伦理理念;提倡与鼓励多向、发展、多层次、多维度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关系,从而增强大学德育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误解是因主体间认知起点、认知目的、认知方式不同,导致教育交流双方认知方向偏离、认知意义共同体未能达成、认知结果错位的现象.误解产生、发展于实践,教育误解生成和发展于教育主体间对话交流活动过程中.由于主体及其知识的局限性、不确定性,由于人类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教育交流沟通不畅等原因的交互影响,教育误解在所难免.但是,并非一切教育误解都是合理的.只有那些遵循了误解发生的自然规律,本着为了人的教育的误解才是合理的.合理性教育误解方式就是合误解发生的自然规律与合教育目的的统一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师范教育类专业重构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了标准。重构教师教育课程首先需要以课程目标为"黏合剂"形成课程建设团队,然后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课程与目标"交互效应分析,接下来运用课程与目标的关联指数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课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最后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指数确定教师教育课程的增删、类型、课时及顺序等。  相似文献   

9.
由诸多方法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是一个整体系统,而这一系统间的各层次、各要素间最本质、最普遍的属性联系是一种层次间两种要素的辩证逻辑关系,认识这一种辩证逻辑关系,我们在处理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就不会存在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会走上科学化道路,本文例举其四,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体间的关系,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思维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挖掘其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以此为引导,建立以交往为纽带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实现以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建构,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来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表现出非均衡的特征,主要体现为部分适龄儿童因上学远、上学难而辍学,学校间教育差距继续拉大.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做到: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保障每位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办好教学点、寄宿制学校,缩小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缩小学校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求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承对话教育的理念、体验教育的理念和隐性教育的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则要借鉴传授关系互动理论,构建师生广泛交流的新媒体场景;借鉴零距离换乘理论,构建学生移情体验的新媒体平台;借鉴传播媒介理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载体;借鉴"守门人"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13.
人是关系性的存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主体间性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本真,主体间的理解与"视界融合"是沟通的基础,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是沟通的途径,主体间的共同建构与提升是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情感特征决定了其本质是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关系。教师要善于发挥师生关系中的人际情感因素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位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但也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障碍。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心理互动的结果。师生间的心理互动是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其教育影响作用能够促使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5.
从对象性教育到主体性教育再到主体间性教育的视角的嬗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系统作用的发挥做了深刻剖析,以期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公正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21-226
教育公正原则是根据现代社会自由、平等、和谐的理念以及教育自身的特点所确立的一系列原则体系,涉及教育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包括基本权利保障原则、教育机会平等原则、程序公正原则、能力匹配原则和补偿原则。诸项原则间具有整体性和顺序性。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网络空间,教师的主体性减弱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传统主客体关系向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它在实践过程中常受制于诸多现实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不足和主体交往互动性沟通的缺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师生交往资质和建立合理的交往互动关系,以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影响西藏教育发展的若干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边疆教育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而且,诸因素间彼此相关,它们分别以教育为切点,交互作用并影响了当时西藏地方的教育发展,乃是我们在研究这一时期的西藏教育发展时值得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0.
黄海波 《学术论坛》2006,(11):184-186
方法、思想、智慧、人性、创新、想象、梦想和激情在教育中比单纯的静态的知识更重要."教书育人"强调的是教书为本、育人为末,与当代科学的教育理念相悖,故应以"育人教书"置换之."育人教书"的实然化,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实现教师专业化,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结合,重视学生主体间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