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重论“五行说”的来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行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其来源则迄今未明。问题之所以难于解决,主要是两个原因: (1) 古代典籍中未曾保存关于五行说可以征信的原始资料。褚少孙补《史记·历书》称:“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他以五行起源归之于黄帝。然黄帝其人与时代却是上古史中最大的谜之一。典籍中“五行”最早的资料有人推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但此篇所出时代不明,篇中“五行三正”究为何指,则自汉代以下一直聚讼纷纭。近人多以《尚书·洪范篇》为五行说之可信出典。然《洪范》书出于战国时已有定论(说见刘节《洪范疏证》)。而且篇中关于“五行”的说法实际是指“六府”  相似文献   

3.
《黄石公三略》战略思想初探颜吾芟《黄石公三略》(简称《三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相传作者为西汉初隐士黄石公。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提到此书,并称楚汉战争中名士张良即是凭黄石公亲授此书而助刘邦夺得天下。但从《三略》的内容分析,其成书...  相似文献   

4.
贾东海  李华 《社科纵横》2006,21(6):166-166
经中央文献研究室授权,由马福元先生编撰的《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民族出版社,北京,2005年4月版)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论阿拉伯文化》的坚实力作。一、这部文集作者收入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教、穆斯林和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重要论述和能查阅的全部文章。全书共分十二部分。(一)马恩“论阿拉伯;”(二)马恩“论伊斯兰教;”(三)马恩“论穆斯林;”(四)马恩“论叙利亚;”(五)马恩“论埃及;”(六)马恩“论阿尔及利亚”;(七)马恩“论摩洛哥;”(八…  相似文献   

5.
《史记》体系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保成 《求是学刊》2005,32(6):117-124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史记》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不以司马迁本人的认识来解读《史记》,而是将后人的某些“程式化”的认识强加于其书。文章试图以司马迁本人的史学思想为指导重新对《史记》作一考察,以还原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由赵天成和李娟芬主编的《中外著名科学家及思想方法论》一书 ,分为《中国著名科学家及思想方法论》和《西方著名科学家及思想方法论》二卷 ,每卷35万字 ,共计 70余万字。由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 97年 5月出版。该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4 5位著名科学家 (中国 2 3位 ,西方 2 2位 ) ,每一位都是“凡夫俗子” ,“人之欲求 ,莫不具焉” ,但都是从小立志 ,或“为国争光、争气” ,或“造福于民众”。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和动机 ,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二、这些科学家均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尽管他们都是自然科学家 ,其中许多人同…  相似文献   

7.
“著名”者多了起来,忍不住要去查手边的词典。“著名”在词典上说是“很有名”的意思(《四角号码新词典》商务印书馆1985年)。被人冠以“著名”者(以下简称“被冠”)之“有名”需“报”到什么程度,词典上没有说,冠人以“著名”者(以下简称“冠者”)可以怎样开发“著名”一词的丰富含义,词典上也没有说。只能靠我们自己来解读。解读一,“著名”是“有名”、较“很”的意思。司马迁、鲁迅、爱因斯坦等“很有名”没什么可说,但如果某日突然撞见“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著名作家鲁迅”、“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肯定会以为“…  相似文献   

8.
徐日辉 《浙江学刊》2003,(2):127-136
体大精深的《史记》为什么会阙“刑法”这门十分重要的典章,是司马迁的疏漏,还是有意安排,尚未有人专题研究①。从“一家言”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司马迁,就会发现他的八书中之所以不撰《刑法书》者,一、是他道家黄老思想在著述中的实践和完善;二、阙“刑法”表现出司马迁对历代暴政,尤其是对秦皇汉武峻法酷吏烦苛人民的抗议,他通过对汉朝建立以来一兴一衰的考察,揭示法与道德,暴力与礼义,兴盛与衰败的辩证关系;三、不向强权者低头,不为暴君作《书》,旨在恢复传统的礼乐制度,批判“卖官鬻爵”、“入粟除罪”的经济政策,净化每况愈下的社会风气;四、司马迁不开“刑法”之先河,兼有以“刑余之人”告诫后人的现身说法,内涵着为自己鸣冤叫屈的无声呐喊。亦是他思想与体例的完备统一。  相似文献   

9.
对历史发展的"事"、"势"、"理"的探索,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显端倪,而司马迁汲取前代认识,提出"事势之流,相激使然"(《史记·平准书》),其撰史目的为"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寻找对现实和未来具有指导意义的事理和法则.柳宗元在《封建论》中用"势"来解释社会制度的变化、更替之故,认为社会的进步"非圣人之意也,势也",这是他超越前人的地方.宋朝以后的史学家、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家提出的"事"、"势"与"理"等范畴,并以对这些范畴的阐释来揭示历史变化的法则,凸现历史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谭史斋论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出版 ,以下简称《论稿》)一书是葛志毅教授继《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之后结集出版的又一部史学论文集 ,本书共收录文章 2 8篇 ,约 30万字。《论稿》一书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 ,包括作者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考辨以及对学术思想、史学文化的论析评说诸方面 ;其所涉及的时间亦较长 ,对上古社会直至民国初年的史事和学术发展均有论述、考证 ,故作者在“后记”中曾自谓本书“内容稍显庞杂”。其实不然 ,此乃是作者的自谦之辞 ,本书所收录的 2 8篇文章正反映了作者所笃信的治古史亦须治学术史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文史不分家,著名的史学家,往往也就是文学家;同样,著名的文学家,往往也有史学著作。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他的《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灿的明珠,而他的《南唐书》,在史学领域里也应该算是较为优秀的作品。关于陆游的《南唐书》,目前虽然有人提出怀疑,认为陆游未作《南唐书》。但是这种怀疑毫无道理,我将在本文附论中加以商榷。本文以《南唐书》系陆游的作品为立论根据。在陆游一生甚为坎坷的仕途生活中,曾三度出任史官,参与修撰国史。第一次是在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参与《太上皇帝圣政》的编修。这一次时间很短暂,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说他实未至史院。第二次是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为时约十个月。第三次是在宋宁宗嘉泰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墨经》中的推论形式虽为国内外一些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有不小的意见分歧。文章针对这一情况,就长期争论不休的“或”、“效”、“辟”、“援”、“推”、“止”、“擢”等七种推论形式作了论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探讨了类推、类比是中国古代逻辑思维论式的主要特征,及其对人类逻辑思维初始形式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来源     
研究《周易》,自古称难。这部书从书名到内容,历来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又于“术数略”载:“周易三十八卷”。许多人认为《周易》的“周”是指周人,然而,郑康成早即以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研究《易经》的著作,《系辞传》可称为早,其亦谈到《易》之为书也“难知”。求象者,易无达象;论德者,附会儒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传说,是古人难于《易》的绝顶之论。“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古代研究者如此叹难。除了《周易》本身之难解和文献资料不足以外,主要是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齐效斌 《唐都学刊》2009,25(2):27-31
“成于三”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一个洞察历史的新视点。但是长期以来,这一视点并没有引起历史学界的足够注意。笔者认为,这一视点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它突破了中国古代既有的占统治地位的二元对立式思维模式,倡导一种和合式的思维定势;作为一种哲学,它开启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历史哲学,不但瓦解了自足型、封闭型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语言霸权主义,导引新的意识形态,而且还衍化出一种新的生存智慧或生存哲学,体现了司马迁构建理想化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吁求。它不但成就了司马迁特殊的人格,成为司马迁特殊人格的象征;也成就了司马迁的思想,成为司马迁创新思想的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生成性、超越性、稳定性和平衡性。  相似文献   

15.
《论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说“民主”是当代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了。《论民主》一书的作者卡尔·科恩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和《民族》周刊、《耶鲁评论》的定期撰稿人《论民主》一书从理论上系统阐明民主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民主全书包括民主的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之所以为中外古今许多学者推崇和学习,是与其优良的史笔有密切的关系的。 (一) 史笔的优劣高低,首先是能否写历史真实的问题。司马迁的《史记》素有“实录”之称。《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司马迁讲这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地理、气候等历史记载为依据,认为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所提出的“治水农业”不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实,他的东方“治水社会功能导致专制社会”的立论在事实上和理论上也都是站不住脚的。作者认为,造成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深层原因,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族社会组织和结构为内因,以抵御外敌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侵扰为外因,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还就如何历史地评价中央集权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征以及中固历史发展道路的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刘家和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先后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史、以及中外比较研究与教学,以治学严谨、功底深厚、学识渊博著称。《古代中国与世界———一个古史研究者的思考》一书,是作者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执著求索、精研覃思、厚积薄发的结晶。虽然以论文的形式结集,但其内容却非常丰富。就所涉及的地域而言,是融中外古史为一炉;就所涉及的内容而言,是纵横捭阖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史之间。综观全书,非但所论多为中外古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焦点”和“空白点”问…  相似文献   

19.
论天人合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天人合一宋志明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汉书·司马迁传》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的独到之处。中国历代哲学家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邵雍曾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为之学。”(《观物外篇》)他认为作...  相似文献   

20.
<正>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牟以石同志的《宏观控制论》一书,作为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第一批书目,于1989年7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反映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是我国理论界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控制规律的专著。通览全书,我认为《宏观控制论》一书有以下的几个主要特色。第一,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容。《宏观控制论》一书共分十章,包括着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运动的速度论、比例论、定额论、模块论、模型论、模式论、系统论、结构论、指标论与范畴论、自由王国论。作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