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迷失与逃亡——对王蒙“季节系列”人物的一种解读李广仓主持人许树森:自去年下半年“北京文学季评”开栏以来,已有“北京文学的现状与流向”、“北京女性文学”、“关于文学现实主义”三组专题讨论与读者见面,引起了界内人士的关注。从本期起,我们准备用三个季度的时...  相似文献   

2.
女性、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从里约到北京:性别视角的形成谭琳面对目前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后果和广泛的贫困危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已普遍认识到对导致目前发展的不可持续和贫困危机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十分重要,同时,性别分析(即考虑性别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北京文学季评栏目主持人吕智敏的话:中国的女性文学自其滥觞至形成自觉的性别意识,乃至成为一种文学思潮,几乎都是以北京作为中心舞台的。这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窗口的特殊地位和新进开放、自由活跃的文化氛围使然。80年代初,以张洁萌发着本能女性...  相似文献   

4.
清代北京的满族妇女创作群体是研究清代北京文学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中的代表人物顾春为例,其在道德价值、女性意识上与同时代汉族女性精英既有共同点,又有本民族的特性。她的创作出色地反映了清代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及满族贵胄生活。  相似文献   

5.
男性诗论与女性诗人的“隔”——朱淑真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胡元翎作为女性诗人,南宋朱淑真的诗词集《断肠集》一问世,就面临着众说纷呈的评价。而统观这些评价,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隔。隔的原因即在于,以男性视角与评价标准去要求、衡量一个女性诗人,不能正视女性作品...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2009,(4):70-70
任何一个准备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一定会惊讶于某些北京人的认真强调和纠正,我不是北京人。他们口中强调的北京人,是那些生长于胡同、住在大杂院里的、“儿化音”特别重的北京土著——胡同北京人。  相似文献   

7.
“1996——北京文坛”座谈会纪要孟固1996年10月17日至19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在房山宾馆召开“北京文坛——1996”座谈会。会议回顾了1996年北京的文学艺术作品、文艺文化现象,认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宏扬主旋...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广州香港在职女性就业调查”看三地职业妇女的角色冲突刘伯红北京市妇联、广州市妇联和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于1988年12月至1990年11月,合作进行了“京穗港在职女性就业调查”课题研究。本文主要以此次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对三地职业妇女所面临的双重角...  相似文献   

9.
天下看点     
《东西南北》2014,(21):4-5
最近一群女性在北京一家咖啡店演出了话剧《剩下的独白》,反响颇佳,于是组 织者决定在大一点的场地加演两场。报道说,这出话剧呈现了诸多“剩女”的第一手口述,它的成功反映了年轻未婚女性在中国所引发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0.
海面与岛屿的参照——90年代北京文学流向马相武作为古都和现代文化名城,北京在极为特殊的甚至得天独厚的时空关系和人文环境中发展着、演变着自己的文化,这其中当然包括文学。但较之其他地区文学,北京文学最为复杂,最为敏感。建国以来,一直如此。新时期以来,文学...  相似文献   

11.
都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活脱当下纵横职场的女性管理者代表。不是这么回事儿。我一个熟读红楼的朋友就说。王熙凤只一条就犯了职场女性大忌——和老公同时服务于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读唐五代女性诗歌,我们发现其传播方式有石刻——女皇帝、皇后的女性意识的流露;驿壁屏风——公主的控诉;袍、树叶、金锁——宫女的愿望;燕足、石壁、写真——弃妇的哀怨;龟形——征妇的渴望;寺壁、观壁——勇敢女子宣言;红绡帕——“疯女人”的行动;青楼妓馆的墙壁——妓女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迎接1999年北京国际满学大会——北京满学会学术年会召开1996年4月24日,北京满学会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召开学术年会。北京满学会会长、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所长阎崇年教授就拟议中的1999年北京国际满学学术大会的设想、计划,向到会的全体会员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边缘”和“极端”的女性书写与殊途同归的悲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和“极端”的女性书写与殊途同归的悲剧主题高音90年代活跃在北京文坛上的陈染、林白、徐小斌、徐坤、海男等女性作家与她们的前辈作家宗璞、张洁等人相比,表现出强烈的性别意识,和处于男性中心话语包围中的孤独与抗争。陈染的《潜性逸事》、《无处告别》、《...  相似文献   

15.
“传媒中的女性——下一个两千年亚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国际研讨会黄育馥1997年11月12—14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马来西亚委员会和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传播系联合召开的“传媒中的女性——下一个两千年亚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国际研讨会在马...  相似文献   

16.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以哲学的表述方式讨论和介绍了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已知的不同研究方法中,我们已将其作为首要的研究方法。库克(Cook)和福诺(Fonow)已经条理清楚地描述了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具体构成要素,或者说“内核”。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在导言中和在威斯特考特(Westkott)先前文章中所讨论的诸多主题——转向对女性的关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知识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女性研究中变革的或解放的力量——进行具体分析。虽然库克和福诺的观点建立在早期社会学之源(sociological sources)出版的著作基础之上,但是她们抓住了所有社会科学中女性主义作品的精髓(她们没有专门探讨口述史,但在下面的章节中这些问题还是被考虑了进去)。  相似文献   

17.
右边这张照片——“恩妍丽”的本年度专属模特,是否是你阅读这段文字的直接原因。媚惑的曲线,不仅诱惑了男人,即便女士,也会偷偷地瞥上一眼。时尚的风标无论如何变化,对女性身材的评价标准是始终不变的。环肥燕瘦,却不是没有章法的,女性的标准三围比例,永远是衡量女人身材是否婀娜的尺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事与话语意蕴李霆鸣90年代的北京文学,以小说创作为主体的女性主义写作,真正开始走进了一种语言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男性“菲逻各斯中心”(Phalogocentric)的解构、颠覆与逃离;一是对新的女性特有话语场的寻求与开辟。女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在有1.8亿文盲,其中70%是女性的中国,社会对她们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高等学校中的女大学生多数勤奋好学,渴望成才,渴望自己人生有所作为,对此,她们已经付出了青春的辛劳和汗水。但是,由于种种习惯限制,特别是传统的择偶意向——“男强文弱”、“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仍然影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追求,成为现代女大学生成才的心理误区。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男女两性社会劳动能力和强度的平均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在家庭中女性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20.
满语对北京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自1644年入关定鼎,满八旗几乎倾全军主力进入北京,把原明代北京汉人“尽徙于城南”。之后,东北满族又全迁进北京内城,有清一代,作为统治阶级的清朝官员,说着自己的国语——满语(至少顺治至乾隆年间的满人是如此),更多地是说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