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会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闵雪  薛忠义 《理论界》2012,(6):15-17
"消极腐败"是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失职失德型的责任行为。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探析"消极腐败"的产生根源、主要表现、恶劣影响及克服对策,不但可以丰富和深化"消极腐败"的相关理论,而且对于推进当前的廉政建设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实践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产生了三个伟大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研究这三大成果产生条件、理论体系、成功要诀,对于繁荣社会科学理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8,(4):176-18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行对于促进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假合作社现象"等问题的突显,法律制度目标与实效之间表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于合作社自身、农村经济发展、法的大众信仰等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寻求消弭差异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有鉴于中国合作社特有的"人合性"与"舶来性"的属性角力是制度目标与实效产生差异的成因,将"主体性"理念运用于立法实践以期可调和二者的矛盾,因为"主体性"理念既强调对于法律调控对象的尊重,贴合"人合性"需求,同时,亦是立法者对于现实环境的审慎思考,符合移植制度本土化规律,可应对"舶来性"特征,故而具备消弭差异的可能性。通过实证调研也验证了此理论的现实价值与用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上对某种自然力的有效利用而产生的生产力。他较早关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提出了重视自然、尊重自然的"自然生产力"理论。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屈原"美政"思想源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对于帝王的强烈希望和期待心理。先秦帝王观念中的先王崇拜思想则是屈原"美政"理想产生的重要文化因子。屈原"美政"理想的构建缘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尤其是儒家、法家的法先王思想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屈原心中凝重的帝王情结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自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等师范院校里普遍存在的"阴盛阳衰"现象,全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具体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对于加强师范院校男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也谈无"是"即无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左立 《学术研究》2007,1(11):23-29
如何看待"是"对逻辑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逻辑哲学问题。本文考察了"是"字在传统词项逻辑理论中的作用,分析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阐明了古汉语中没有"是"对于中国古代没能产生类似于西方传统词项逻辑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化"是指文人创作的白话小说受传统文章写读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类文章现象,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创作方法、理论建构和鉴赏阅读等方面与文章极其接近.明末清初白话小说产生"文章化"现象的内在背景是晚明以来小说创作的文人化,外在背景是宋元以来文本位思想的风靡."文章化"导致的"类文章性"是古代文人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白话小说的"文章化"现象对于剖析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形成、建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说学和小说史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七世纪中叶,明清朝代更迭带来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氛围的变迁,新的学术方法和观念随之产生。以金石、考据为特色的实学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访碑"活动令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清初的著名学者朱彝尊便是这一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于访碑所得碑板的研究是其金石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曝书亭集》中关于访碑、读碑的文字是研究朱彝尊学术活动的重要材料,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读碑、考据的心得体会,如实反映了一个学者、士大夫的活动和感受。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清初学者对于新的学术方法的尝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新观念,对于研究十七世纪文化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出现,当今一个传播形式的新特点就是,由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小众传播"转移深入,同时也就产生了与以往媒介文化有所不同的新媒介文化。对于当前的新媒介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机制极其规律的探索,必将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在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国民身体羸弱不堪之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提出同时也是对于救国兴邦道路的思考与探寻,试图通过体育锻炼彻底摆脱"东亚病夫"这个称呼,振兴中国。体育的实质就是人的养生之道。毛泽东体育思想有两个创新点:一是将"易"之思想加入体育观中,从变动的角度看待人生与世界,具有先进性。二是将"乐"之文化融入体育思想中,体育能够让人生发快乐,能"兴味",由此能够建立体育之自觉心。毛泽东进一步从"增知识"、"调感情"与"强意志"三个方面论述了身体对于精神意志的重要影响,是对于中国传统身心对立两分思想之超越。毛泽东体育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维度,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身体与生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语言符号是人类所特有的重要标志。自语言产生以来,它和思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就语言对于思维的影响方面而言,特别是它对于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起着物化规范、引导规范和固化规范的作用。正因如此,才有可能使人们把握哲学思维的走向,使人类思维与思想文化既处于静态;又处于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4.
原则主义作为当下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路径,在我国生命伦理实践中遭遇现实困境。生命伦理学是理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产生与对于生命伦理问题的解读决定了生命伦理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要回答我国生命伦理学产生的问题,必须依赖于我国的文化语境。儒家伦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能为原则主义困境的消解提供异于西方的德性基础,即"仁爱";能提供"经权"原则为支撑的方法;以及情理交融、通情达理的理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6,(11):48-54
从东晋到南宋的近一千年间,"梁祝"传说的文本化,基本上停留在"史料"的层面,唐宋时期初步受到文人的关注,直到元明清时期,其价值才被充分发现并被吸纳到文艺创作中来,这是推动"梁祝"走上早期经典化路径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元明清时期的文人创作,体现出了对于"梁祝"传说的空前兴趣,在戏剧、小说、诗词和散文创作等领域内,均出现了以"梁祝"为主题的作品。文人"创作"因素的加入,对于"梁祝"这一"文化母题"的流传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民间叙事到文人叙事,"梁祝"故事的叙述方式日益精致化、典雅化,实现了对民间传说、故事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36-140
宋孝宗之有作为堪称南宋诸帝之首,他即位后为彻底扭转高宗时期对金屈辱的投降路线及文弱苟安的政治风尚,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拨乱反正、重整朝纲的改作,使孝宗朝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的"新气象"。此种"新气象"对于重振南宋士气和政风、重塑宋金关系及造就孝宗朝"乾淳之治"的局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晗 《南方论刊》2014,(7):37-38
近年来,"婚外包养情人"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对于这种行为的规范还仅仅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然而,道德约束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如果不能对这种行为采取更为严厉的规范措施,那势必会对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故而,对于"婚外包养情人"这一行为的法律定位也变得重要起来,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婚外包养情人"入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姚合,在当时诗坛颇具声名,与贾岛并称"姚贾".他的"武功体"诗歌,丰富了唐诗的创作题材.他以"苦吟"求意味的创作特征,对晚唐律诗以及宋诗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姚合生平、仕历、创作成就及其诗集版本传承的系统梳理归纳,学界迄今尚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爨氏作为汉唐时期南中大姓中的重要一支,对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国内众多学者的重视。现阶段对于"爨"的研究逐渐由"史"的视角进入到"文化"的视角,但从众多研究成果来看,只是形式甚至是词语上的转变。对于爨文化的研究不仅要解决爨氏的兴衰、爨地的区域、爨区的民族族属以及中原王朝对南中地区的经营等问题,更要解决爨文化的内涵、变迁以及地域关系等问题。在理论方法的运用上,更要注重多学科的交叉,注重运用区域社会史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而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20.
路强 《云梦学刊》2016,(4):53-57
法家的伦理思想几乎全部针对于政治,而晋法家作为法家的核心代表,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建构有着奠基性的意义。从历史上看,晋法家强调政治的起点是人的自然属性与基本欲求构成的"人情",而最终目标则是要确保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秩序,由此也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具有理性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的政治伦理理念。这一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也是人们将中国古代政治称为"阳儒阴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