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化"一直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和实践双向互动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指导中国实践和中国实践的不断自觉提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过程,而无论是理论向实践的流动还是实践向理论的提升都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述,这对于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资源,进一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张闻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二是,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开拓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土壤、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三大因素互相结合共同作用产生和发展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统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中国革命和建设两大实践主题和两种发展逻辑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和理论成就。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4.
张可  宗成 《理论界》2014,(1):10-12
农民问题是事关中国发展的最大的影响因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势必要研究中国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对于实现马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刻的历史影响,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观点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农民地位的客观评价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农联盟启蒙思想两方面入手,引出农民问题的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论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革命伟人把马克思主义农民观点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进而获得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民问题的相关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解决农民问题,使得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在中国社会得到了实践和发展的同时,也造福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 ,无产阶级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最突出地表现为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在中国社会不同发展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道路 ,自觉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高继文 《晋阳学刊》2022,(2):142-144
阎树群教授所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学风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思想的历程、宝贵经验和阶段性特征予以全面深入阐述,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创造紧密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有独到见解。该书以严肃端正的学风研究党的学风思想,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领域、推出新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精辟论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特征,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历史意义。一、中国共产党三代卓越领导人,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柏文涌 《兰州学刊》2008,(10):43-4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以及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更为我们科学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和中国气派的理论和政策,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80多个春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中找到了许多带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认真总结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内在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是中国化统战理论成果的思想渊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三大历史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实践,促进了党的统战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与中国统战实践相统一,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主题;新时期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前提条件是科学认知统战新情况,基本理念是秉持“问题意识”,重要原则是根植优秀传统文化,多维视角是树立宽广的国际眼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是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农联盟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工农联盟理论的继承,是构建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的“外因”,这个“外因”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这个“内因”起作用的,而对中国工农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为构建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提供了理论前导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个讲话深刻地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揭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本质和重大历史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李志荣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阐明了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是指引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内涵、意义、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以识.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产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范秋迎 《理论界》2008,1(3):16-17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并特别重视处理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形成了一系列的有关处理社会矛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构成部分.这些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来建设我国现代化事业的理论指导,对我国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矛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