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经济萎缩、豪族地主经济的壮大是这一时期动乱的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是造成该时期动乱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记时的改革家”。十一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逐步走向崩溃。当时的宋王朝在一小撮大地主、大官僚的代表人物把持下,对外屈从于异族的侵略;对内则大肆兼并土地,残酷地压榨农民。使自耕农和中小地主大量破产,政治上和经济上出现了一连串的危机。具有法家思想的革新派王安石,代表着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力主变法革新。在他执政期间,先后实行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短短的几年内,使国家财政由亏损变为盈余,国防力量有了增强,曾经取得“熙河大捷”,收复了一些失地。由于变法对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有所触犯,所以从一开始就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王安石也遭到以司马光(当  相似文献   

3.
封建庄园是封建社会一种大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单位,是无论在西欧还是中国都曾经存在过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体。本文拟对中、西封建庄园进行比较,弄清二者的差异,着重点在探讨中国封建地主庄园的一般特点。一、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考察中西封建庄园,必须先从土地所有制着手。我国的封建庄园的土地是地主私人所有制,而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则是领主等级占有制。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一般是由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授的,所有权属于最高封建主,受封者得到封土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均田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均田制是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对私田的管理制度,不是土地分配制度。设置这一管理制度的目的有二:一是给与贵族品官(实际上是地主阶级上层,也包括一部分一般地主)多占有土地的特权,同时又限制这一特权。封建国家规定,贵族品官按照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高低,可以占有顷亩多少不同的土地,并规定他们所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二是维护自耕农民的一小块土地。封建国家以其行政权力,以收、授为手段,在自耕农民(实际上也包括一部分一般地主)所有土地之间进行收退田补欠田;以括田授田为手段,在贵族品官所有土地与自耕农民所有土地之间进行括踰制田补欠田;企图使大多数自耕农民长期稳定地保有一小块土地。封建国家也鼓励自耕农民所有土地的增加,但其最高限额为百亩。由于达两个目的,唐代均田制分为两部分:一为贵族品官受永业田制,二为百亩之田——应受田已受田制。  相似文献   

5.
公元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末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东南地区城市市民阶层的势力也有所发展。当时封建的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为了满足奢侈享乐的需要疯狂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一些地方聚集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无家可归的“流民”。可是土地兼并继续在疯狂地进行。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朱厚照,登极的一个月里,就霸占了几万顷土地,建立了三百多处皇帝私人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对土地买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系统梳理自秦统一后封建社会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过程,分析其特征,认为封建社会存在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种土地所有制且互相转化,“均田”“限田”与“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循环往复;不触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根本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土地多功能特性及其优先顺序,防止过度资本化挤占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7.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北高峰塔》)这是王安石唱出的豪放诗句。它反映出这位具有尊法反儒倾向的改革家乐观、昂扬、勇敢的反潮流精神。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法家。他主张革新,反对保守,主张前进,反对倒退。当顽固守旧的宋代大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并不断神化反动的孔孟之道,用以维护他们自己无餍的利欲和腐朽的统治秩序时,他揭起变法图新的旗帜,发动和领导了当时的变法运动.抑制兼并,裁抑豪强,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集团兼并的气焰。在思想领域中,他继承和  相似文献   

8.
北宋政权从公元九六○年建国的那天起,内部就充满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封建大地主阶级是这个政权的统治支柱,他们在北宋王朝的庇护下,垄断着朝廷的主要官职,享受着许多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凭借着这些权势到处为非作歹,残酷地剥削和压榨劳动人民,疯狂地进行土地兼并,使广大自耕农民丧失土地,流亡破产。就是一些中小地主的利益也受到威胁。土地高度集中和残酷的封建剥削正在成正比例地向前恶性发展着,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阶级的某些代表人物,经常用均田或均税的措施,来调整封建的生产关系,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其统治秩序。大体说来,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前的封建社会前期,封建统治者用以调整生产关系的主要手段,是把国家掌握的部分荒地,以各种形式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用,造成一个类似自耕农的国家佃农阶层,以缓和由于大土地私有制无限发展带来的土地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10.
水江土地契约文书(天柱卷)是研究中国乡村社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的第一手素材..从天枉文书看凸洞侗族地区土地产权转移,自乾隆四十六年到1950年168年间,发生了2098次地权转移,有465人购进土地,反映出地权转移相对自由、活跃;其参与地权转移人多、规模小、土地量不大的特征,抑制了激烈的土地兼并,保持起一个庞大的自耕农小土地所有者群体,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经济在这里根深蒂固。,土地契约透露出许多民族地区经济关系信息,如乡村的阶级结构,田赋、地价等的演变;地权转移大都在周首(首士)或寨老等宗族权力规范下进行,经济关系与民族地方传统政治结合,是一个依靠民族传统维系的小农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数次变化,其中一个总的趋势是从国有到私有。土地的私有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消失,而是以另外不同的方式存在。秦汉以至明清,国有土地大致有公田、屯田、学田、皇庄、官庄等名目。土地的私有化只是导致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的出现。秦汉以后的土地制度,大致有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半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不同的土地制度,“田赋”征收亦不相同,“田赋”征收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在田赋征收的过程中,涉及诸如田赋的征纳物品、田赋征收中的考成、田赋征收中的私饱以及田赋的预征和蠲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耕农是我国封建社会占有小块土地独立耕作的自由农民。它同租佃农一起,构成我国历史上“小农经济”系列。在这个系列中,自耕农又别具一格,它以独特的姿态,独特的生产结构,在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直到土改的前夕,它仍以中农或富裕中农的面貌存在于广大农村之中。那么,自耕农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在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拟就上述诸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爱国者。浮沉宦海近四十年,其中在江苏约十年,先后任淮海道、按察使、布政使及巡抚等职,尤其是在1832——1837年的巡抚任内,他努力整顿吏治、关心生产、兴修水利、赈灾济荒等等,表现了卓越的施政才干。本文拟就以下几方面进行述评。一、整顿吏治与禁烟 1811年林则徐中进士,1823年就任江苏淮海道,接着升任按察使,开始了江苏任内的宦途生活。此时,清王朝日趋衰败,吏治腐朽,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农民生活恶化,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其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三方面探讨日本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和进步的原因。首先是庄园制度瓦解、政治动乱和“惣村”建立,农民人身附关系削弱,获得相对自由,促进农业生产进步。其次是战国大名为巩固领国统治,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第三是战国时期社会上形成一大批拥有自已土地和人身自由的独立自由农民(自耕农),其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巨大作用。这三个彼此密切联系,又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是当时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一)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年,这是一个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社会生活动乱不宁的时代。当权的门阀世族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奴役人民,“山川湖泽,皆为豪右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以致“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宋书·武帝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自行内哄,自相残杀。地方军阀同东晋中枢权贵,兵连祸结;刘裕同桓玄连年火并,先后发生两次纂夺帝位的政变。一些门阀大地主被消灭了,一些新起的封建权贵胜利了,都引起了社会的大动荡。而广大人民则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受尽了苦难。陶渊明的故乡江州浔阳柴桑,一直是军阀必争之…  相似文献   

16.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美国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界一般认为,列宁关于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美国式道路”,是按照“土地国有化→小自耕农经济的普遍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一种逻辑发展起来的。其实不然,“美国式道路”的真正含义是国会与大地产商、金融集团联合控制西部待垦土地资源并以地租形式分配资本平均利润的过程,是国家与金融资本联盟和用资本替代土地和劳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东晉南朝时期,在生产战线上的劳动者有自耕农民、佃客、部曲、奴隶、小手工业者,等等。他们因为在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身份的不同,因而所受的剝削也各异。本文所討论的范围,只限于封建国家对自耕农民的剝削,而其他身份的劳动者所受的剥削,则不准备討论。一东晉南朝时期封建国家对自耕农民剝削的主要內容,仍然是以征收实物为主的租和调。东晉和宋前期的戶调制度,文献里沒有确切记載。但我们知道,西晉时戶调的剝削  相似文献   

18.
论晋和戎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在这时期里,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新的经济关系的成长,新的阶级力量也壮大起来;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诸侯割据状态,于是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安建华一、对土地兼并的一般历史分析。土地兼并是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早在公元前350年商秧变法时,随着土地私有与自由买卖,土地兼并就跟着出现了。《汉书·食货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自秦汉以来,皇位世袭、皇权无限、“官无定守、民无定奉”,庞大的官僚群组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历久不衰,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愈来愈强。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多年来,史学工作者为它寻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封建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小自耕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这个基础的补充。以上五种观点其实可以简化为三种,即封建土地国有制、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我认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的提法是比较科学的,现将理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