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活的一种     
正院再小也要栽柳,柳必垂。晓起推窗,如见仙人曳裙待立;月升中天,又似仙人临镜梳发。蓬屋常伴仙人,不以门前未留小车辙印而憾。能明灭萤光,能观风行。三月生绒花,数朵过墙头,好静收过路女儿争捉之笑。吃酒只备小盅,小盅浅醉,能推开人事、生计、狗咬、索账之恼。能行乐,吟东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以残墙补远山,以水盆盛太阳,敲之熟铜声。能嘿嘿笑,笑到无声时已袒胸睡  相似文献   

2.
仙人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保健、食用、药用等作用。是世界公认“真菌皇后”。1991年3月25日召开的全国仙人伞产销信息与新技术交流会上论证。1991年起仙人伞产品将供不应求,收购价每公斤1000至1400元,栽培仙人伞是一项播金种银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庾阐的游仙诗注重对仙境之景的描绘,其游仙诗十首中有七首都是整首诗去呈现仙人的所居、所食。仙人主要居住在天宫、山岳、河海之中。天宫位置高耸,面积宽大,装饰华美且晶莹剔透;山岳云雾弥漫,苍茫神秘,极其灵异;河海汹涌澎湃、场面壮阔。仙人所食多为光彩鲜艳的奇花异草,所服均为生长不凡的灵丹仙药,所饮也是甘甜可口的神泉之水。庾阐游仙诗的其三、其四和其六出现了仙人意象并描写了仙人活动,他们具有神异的能力,火化登仙,乘烟上下,随天地遨游,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小康生活》1993,(5):27-27
仙人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保健、食用、药用等作用。是世界公认的“真菌皇后”。1991年3月25日召开的全国仙人伞产销信息与新技术交流会上论证。1991年起仙人伞产品将供不应求.收购价每公斤1000-1400元,  相似文献   

5.
情系井冈山     
石大法 《新天地》2016,(10):12-13
我从小酷爱涂鸦,爱山画山成了一生的情结.我生长在风景秀美的大山之中.家住的小山村叫大坑口,房后的大山叫仙人峰,上下15里的山路,我爬过无数回.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心旷神怡的感觉无法言表.  相似文献   

6.
《百姓生活》2008,(5):59-59
在印度北方的纳米罗村,有一位名叫巴亚·米切尔的老人,他修炼瑜伽40多年,能漂浮在半空中,如同神话中的仙人。2004年3月,美国物理学家卡莱曼思教授闻知此事,赶到纳米罗村,期望能解开这个"飞人之谜"。他来到老人独自  相似文献   

7.
东汉的《仙人王子乔碑》《肥致碑》《仙人唐公房碑》,因碑主身份的特殊性,叙事强调“征实”,体现出鲜明的“征实追虚”的文体特质;葛洪《神仙传》在描写“须臾间万里取物”、“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两大情节时,并未取法《列仙传》、《论衡》此类传世文献,其情节结构更多与东汉仙人碑传雷同。可见仙人碑传对仙传叙事的传承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体现了汉代至两晋时期仙传撰写的发展与变化。东汉三仙人碑传中展现的神术只不过是东汉末年道士集团为争取社会地位、取信于人的设计,是更形象、更直观、更具体的宗教性阐释。在这样的阐释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诗意与修辞要素”,使叙事富丽详赡,情节曲折离奇,意境神秘悠远,并且创造了血肉丰满的道教仙人形象,形成了独具趣味的文学叙事模式。   相似文献   

8.
仙人以长生不死为主要特征,信仰者相信通过修炼服药可以达到长生不死的目标。早期传说中的仙人都变形飞升,东汉以后很多仙人则居住名山或优游人间,葛洪称之为地仙。地仙不仅长生不死,还享受各种世间快乐。我国神仙思想从来不强调学仙者的身份,所以既没有基于英雄崇拜的"古代神仙思想",也没有基于祖灵崇拜的"新神仙思想"。小南一郎新旧神仙思想的提法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误解之上,应予以批评和纠正。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对仙人夫妻,他们常常到山顶上下棋,在他们下棋的地方有一棵树,树上住着一只猴子。这只猴子经年累月地躲在树上看仙人下棋,终于练就了高超的棋艺。不久,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人是它的对手,国王  相似文献   

10.
明星玉女是原始宗教中祖先崇拜与星辰崇拜相结合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有祠祀之,颇行于世。受《庄子》、《楚辞》、神仙方术的影响,西汉以后,又分别演化出仙人玉女、六丁玉女,从而形成了古代神仙观念中三个不同系列的玉女。泰山玉女属于汉晋游仙诗赋中的仙人玉女系列。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3,(Z2):35
星期天,我在家欣赏爸爸养的仙人掌。突然,我发现仙人掌、仙人球、仙人鞭等仙人科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茎肉质地厚实,呈绿色,茎上尖刺密布。我问爸爸:"为什么仙人掌会长成这个样子呢?"爸爸说:"因为仙人科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是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逐渐进化而生存下来的,所以  相似文献   

12.
《源流》2007,(2)
博罗县城濒临东江,自古水害连年,百姓深受其苦。相传某年又逢洪水,顷刻之间全城一片汪洋,哭声四起。适值仙人铁拐李路过,闻声恻隐,动心施救。然他身上除却酒葫芦一具之外,再无长物。在另一仙人何仙姑的激励之下,铁拐李霍然将葫芦掷于东江河畔,只见葫芦骤成小丘,浮于洪水之上,陷于绝境中之灾民由是脱险得救。  相似文献   

13.
“松乔”,或曰“乔松”,原来是指树木长寿之事,但在中国文学中,它又专指“赤松子”和“王子乔”两位仙人。本文引证多方面的记载,对“赤松子”和“王子乔”的传说作了详尽细致的考释,并以此为例,对我国文学中的仙人形象之产生、变化及其发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秦汉至魏晋,社会上流行的"仙人"形象都是有羽毛有翅膀的人的形象.这种观念来自先秦阴阳家的学说,是燕齐地区的区域宗教文化特征,其起源当与东夷人的鸟图腾崇拜有关.由于秦始皇、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大力提倡,使这一区域宗教文化特征推广成为秦汉时期的主流宗教文化特征.随着修仙理论为早期道教所吸收、改造,至东晋以后,这种"仙人"观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5.
从宗教史的角度看,道家学说中对"至人"等的描述已具有后来得到长足发展的神仙的特征,乃是源远流长的神仙观念和神仙信仰的源头之一。在神仙传说基础上,形成今传两部重要仙传著作———署名刘向的《列仙传》和署名葛洪的《神仙传》。《列仙传》特别强调仙人长生的特性,特别突出服饵的作用,特别突出仙人治病的特异能力。比起《列仙传》里的粗略描写来,《神仙传》则极力夸张仙人的神秘能力和神通变化,描写了许多学仙成功的人物。从小说史发展角度讲,《列仙传》和《神仙传》的编撰正值古代小说体裁形成的时期。乃是后来源远流长的这一类作品的滥觞,正是在这一方面凸显出其在小说史上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苗超变变变     
苗超以高超的演技,在魔术这个天地里纵横驰骋,无论是巨型魔术“高空遁人”,还是小型魔术“仙人摘豆”,无不扣动着观众的心弦。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楚辞丰富的内容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以深远的影响,从神话传说、仙人、鬼魂到采摘花草果实等方面,后者对前者都有着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连续几届CCTV电视歌手大赛都担任文化类评委的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尤其是散文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怎么样解读先生的文章也提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先生毕竟是个大名人,读的方式不时未免有亵渎先生之嫌。本人前思后想,都未有所获。恍惚间突然有仙人指点,认为如此这般方才可以。因为有太多的玄妙,本人又太愚钝,不能彻解,于是泄露天机,求教于方家。仙人认为读先生的文章如果没有特别的读法,对不起先生。经过仙界的群体讨论,共同归纳出如下几种典型读法: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有幸见到了朋友收藏的一套东汉时期的"仙人骑白象"玉器组合件。该器物为片状,由9块上好的和田白玉拼对组合而成,造型是一位面带笑容的贵  相似文献   

20.
道家理想人的模型———"真人",是顺应自然、超凡脱俗、逍遥自在和初具神性之人,他通过损欲损知得以成就,并为后来道教理想人的模型———"仙人"奠定了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