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包容性发展是指从社会政策及社会支持角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均等机会,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发展成果的利益共享。农民工随迁子女是伴随着社会转型期大量农民工进城的新生群体,其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包容性发展的过程。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对武汉市农民工的调查,对随迁子女教育制度和教育社会融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以包容性发展为理念和目的,通过完善随迁子女“学前-义务-升学”一整套的教育制度和构建社会全方位的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06-211
当前,我国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子女碰到的教育困难,是非甸社会转型时期付出的一种社会成本,但这种社会成本不能也不应该由农民工家庭完全承担。由于教育是社会公共产品,融合教育的发展不能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需要政府履行自身责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以解决当前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失衡问题。政府作为促进教育融合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建立家庭、学校以及社区联动机制,重视农民工家庭作为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育救助是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生活中的主要社会救助需求.基于发展型社会救助理念,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包括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的需求.由于政策的缺失和传统教育救助理念的弊端,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政策的完善和教育救助理念的更新都呼唤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的介入需在其与教育救助之间的价值契合性基础上,找准介入的关键内容及适切的层面,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发挥社会工作者的功能角色,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救助过程实施介入,以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多层次教育救助需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抗逆力视角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少,探讨抗逆力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认知情绪调节机制,比较积极重新关注和灾难化思维的中介作用.对江西省7所学校四到九年级的304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和501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抗逆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农民工随迁子女抗逆力、积极重新...  相似文献   

5.
贾娜娜 《南方论刊》2012,(8):24-25,15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外溢性,但目前公办学校收取高额择校费、赞助费,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水平低等现象突出,随迁子女入城就学难问题日益严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从公共财政视角看,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体制存在诸多障碍,文章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体的经费共担体系,以保障公民义务教育的普遍实现。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犯罪,基本上都经历了:"在家缺少关爱、 教育——在校学习成绩差,厌学、 逃学、 辍学——流落社会——沉溺网络——交友被诱——走向犯罪"这一"心路历程".针对这一"病根",提出"家长、老师、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的过程实质是对城市文化适应的过程,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接触城市文化最直接的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显性差异表现在符号系统、教学行为、规范意识、课堂文化上;隐性差异表现在价值倾向、文化排斥、心理层面上。为帮助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文化,适应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应以建设学校文化为契机,构建融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为一体的融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中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大幅增加。近年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生存状况、心理健康日益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媒体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报道,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重庆媒体中对农民工子女的新闻报道进行定量和内容分析,概括了当前报纸对农民工子女生存现状报道的不足,并对农民工子女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跟随父母入城,面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社会工作有必要以其独特的个案、小组、社区和行政工作的介入模式,帮其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教育过程中的社会融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学校之后的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困难成为当前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有着深刻的体制、政策、文化和个人等多层面的原因.为此,应从城市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完善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多元文化整合、促进农民工子女对城市教育的主动融入、设立学校社会工作者岗位等多个层面入手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过程中的融入问题,促进其在城市教育中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政策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要接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家庭的高度流动性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使得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后面临新环境和学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会融合理论,研究农民工子女文化融合教育问题,分析当前农民工子女入校后的教育现状,建议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心态由"救济"转变为"服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文化融入,在具体实施中进行教师培训,建立流动性成长记录袋,成立相关咨询机构,促进其教育融合,更好地规划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已发展到应对融入者能力本身进行关注的阶段.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为透视当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力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聚焦于“可行能力”视角的意义就在于对主动融入的强调和对融入目标性的关注.为了更加明晰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需求及其融入方向,制定一份尽量全面体现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需要的可行能力清单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统一,构建了包括健康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参与能力在内的可行能力清单.并从自身、社会支持、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可行能力匮乏的原因及其可行能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大规模流动,同父母一起流动的子女队伍日趋庞大,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通过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对产生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应取消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门槛,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给予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不是简单取缔;改变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岳武  高珊 《中文信息》2013,(6):72-7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农民工”。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希望在城市里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然而,诸多原因使他们无法享受到跟城市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主要有:国家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双轨制的制约,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重过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我国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政策不够明晰和完整配套。  相似文献   

15.
郭健美  刘同芗 《理论界》2007,(7):115-116
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教育救助特别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救助还很缺乏。接受教育难、教育质量不高,甚至失学、辍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社会协调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明先 《理论界》2007,(8):125-12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城市边缘群体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成为城市安全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通过政策倾斜和制度安排来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7.
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进城农民工等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弱势群体的主体部分。新疆弱势群体的子女在义务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均存在着受教育机会均等严重失衡的现象,这主要是由弱势群体的经济贫困、文化素质低以及社会政策等原因造成的。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空壳化与城镇学校大班额化并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流失严重。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基础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难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面临两难选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逆向流动趋势明显。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完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教育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慎重对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完善城镇教师援助农村学校制度,健全农村教师到城镇跟岗培训机制,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沈艳 《理论界》2013,(7):193-195
在流动人口规模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教育户籍制度使得随迁子女的教育、升学成为一大难题。异地高考政策对解决这个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一些地区对异地高考的高准入门槛不仅反映了高考"洼地"的存在以及现今高考录取制度下不同户籍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将考生家长拥有的社会资本作为准入门槛更将非优势阶层的子女排斥在享受异地高考之外,形成了一种制度性歧视。从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机制,理应有促进社会合理流动的功能,异地高考政策对家长经济、文化等资本的过高要求显然让非优势阶层陷于不利之地。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下,城乡之间基础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基础教育水平长期落后于城市。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其子女在城市就近入学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倾斜。同时,消除城市居民及学校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增加教育投入,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潜力,加大对民办及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扶持,保证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平等的享受城市基础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