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当时,向西方学习,引进和消化西方近代文化已成燃眉之急,因而,作为学习西方的一条重要途径——向西方各国派遣留学生大受重视,很多有志青年被选送国外深造。 然而,“我们如果把注意力仅仅局限于明治时期,那就不可能理解明治时期日本近代化的秘密。……明治时期日本的发展只有立足于过去日本的遗产之上才有可能”。实际上,在幕末时期就已随处可见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萌芽,向西方学习已成为幕末志士的共同要求,到外国去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近代化的过程中,吸取西方文化,借鉴和学习欧关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以及政治、法律、军事等制  相似文献   

3.
日本教习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日益迫切地向日本寻求近代化经验思潮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也是对明治维新后日本人为学习西方而聘任西方国家教师经验的直接借鉴。尽管在当时日本政府甚或某些教习个人的指导思想上不无问题,但总的说来,日本教习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在近代中日文化交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崔世广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性格规定着日本近代史的性格。那么,明治维新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本文试从思想史的角度做一粗略的考察。一、对西...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传统文化曾同西方文化发生过激烈冲突,也产生了变形。但是它的一些主要特征不但延续和继承下来,而且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西方也提出了在文化方面要“请教东方”的口号。这一事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非西方国家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继  相似文献   

6.
与一些论者习惯于从经济动因、政治条件、社会结构、国际环境和变革主体等视角出发,探寻日本近代化的前提有所不同,本文瞩目于西方文化中最早在日本传播并被接受的科学文化及其思想意义,即通过审谛科学文化的演进及与社会观念的互动,试图就日本近代化的科学根据梳理出若干看法。当然,就论题的涵盖而言,本文所涉的时间跨度当远不止江户时代,但限于篇幅,只能集力于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以前这一时期,其余容另文续论。  相似文献   

7.
赵晓靓 《日本研究》2013,(2):124-128
夏目漱石不仅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其关于明治近代化的批判也在日本思想史竖起了一座丰碑。留学英国期间,他通过对英国社会及文明的内在观察,树立了“自我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并据此对明治国家的近代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进而揭示出非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思想启蒙,作为具有高度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近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其普遍性和共同性。但是,各个国家的思想启蒙,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又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那么,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产生于东方落后的国家——日本,它具有什么特点呢?搞清这个问题,对较科学地把握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和理解日本近代思想的特质,无疑是会有所帮助的。下面,试通过与西方的法国和东方的中国的比较,来简要阐述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引言日本近代化(或称现代化)问题,不仅在日本史上,就是在世界史上也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整个东方国家到了近代,绝大多数已失去在古代那样光辉地位,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唯独日本一国绕过暗礁,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险,一跃而实现了近代化,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在东方一直保持工业强国的地位。为什么同样的国际环境,甚至更差的岛国自然条件,却能保持国家的独立;相反那些强大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等),却成了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对这个“谜”,近百年来人们就在探讨,期望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宋洪兵 《求是学刊》2005,32(5):107-112
就观念形态的主调而言,日本的近代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脱儒"的过程.日本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所做的近代转换工作,则可视为这一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徂徕学派对儒法"人情论"取长补短、融为一炉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优位、公私分治、政教分离的思想,为日本的早期近代化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