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码选择与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本文对语码砖换的特点、作用和类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通常影响语码转换的主要因素有:语言团体、语境、话题、参与交际者的身份、个性等。文章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在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方面所进行的调查分析,推导出语言团体和社会准则是制约语码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语境关系顺应与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境.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者、交际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四个方面;语言语境包括语篇衔接、互文性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对语言作出选择的过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就是在难以进行直接的语码转换和文化传递的情境下,根据翻译目的,超脱语言的制约,突破历史文化差异的隔阂,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规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是当前众多学者研讨的热点话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具有各种社会交际意义,究其原因,各有不同。笔者在与三岁女儿沟通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她也频繁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文中拟从三岁小孩的语码转换现象浅谈其发生语码转换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现象是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语言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之一。恰当使用课堂语码转换对语言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文章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功能性语码转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包括顺应语言现实、顺应教师心理、顺应学生实际)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一般来说,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主观选择不同语码的有意识行为,一个人在交际中所进行的语码转换是种种社会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人际行为、协商行为、语境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其社会心理分析模式将语码转换现象定义为在客观语境中对话双方协调视角,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一种言语选择过程。同时,语码转换也会反作用于人际关系,并构建新的会话语境,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转换。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同日常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相似,但也有其独特性。解析歌词中语码转换这一现象,对了解流行文化、掌握歌曲语言的表达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和有效的交际策略,它不仅仅发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也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语码转换有其产生的社会、心理动因,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观照分析网络语篇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可以发现英语语码起着填补词汇空缺,澄清观点,强调,委婉语等作用,而这种转换主要是基于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  相似文献   

8.
运用顺应理论分析了南昌地区主要报刊中体育新闻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对语码转换类型、语码转换特点以及语码转换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英汉码转换的使用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着语言的接触和融合,加快文化的交流和趋同,体现了语言交际简约性时尚意识和策略。通过个案分析及理论论证,认为体育新闻中的语码转换是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交世界、顺应结构客体及语体交际风格所致。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者为满足表达需要对语言变体进行选择的结果。而微博,特别是名人微博中语码转换现象日渐增多。从顺应论角度来分析名人微博语篇的语码转换切实可行,此外,名人微博中的语码转换在顺应心理动机和语言现实方面的表现相对突出,而在顺应社会规约方面的表现则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永州地处湘南,经济不发达,外来人口不多,居民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当地城乡中小学生的语码选择和语言态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城市学生日常语码选择以普通话为主,农村学生则以方言为主;虽然城乡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中语码选择变化趋势类似,但农村学生选择普通话交际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但他们对普通话的各方面评价都高于方言。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城乡学生的家庭语言环境、学校语言环境以及平时的生活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1.
当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商谈伦理学,认为交往行动实际上是主体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商谈关系,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调整.共同道德规范的认同和维护是通过商谈形成的。这一理论对建构现代家庭伦理关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汉语和越语都有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汉越家庭成员在面称时都表现出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但夫妻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以7xx,弟姐妹之间的面称还存在着很多差异,如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不同,亲疏之别的程度不同,男女有别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英俄语言主从词组关系模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语系之间的两种语言关系十分密切 ,它们具有诸多的可对比性。英语和俄语都是欧洲语言 ,同属印欧语系 ,在词、词组模式、句法结构等方面互有吸收和模仿。英俄语言主从词组模式不但具有许多共性 ,也有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语码转换过程中,译文与原文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客观现实。这是由翻译所基于的翻译参考资料中词语意义的不确定性、两种语言范式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和译者主观能动性导致的,我们把由上述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信息不完全重合、对等的客观规律称之为语码转换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此理论来终结关于语言"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争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航海莫尔斯电报实际机上通信的话语样本,并将分析的结论推广到普通自然语言,验证语言学中最小单元理论的局限性,指出语言的传输速度和语义本身存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中,称谓语的使用有极大的不同。在亲属称谓方面,汉语比西语更加细化,不但讲究礼数,区分谦辞和敬辞,还区分直旁系远近亲等。在社会称谓方面,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中西不同的历史、观念和宗教信仰。只有掌握其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从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和湖南10所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情况,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推行了“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语码转换的意思就是创造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的外界环境,并以此促进外语习得者交换使用两种语言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它很灵活,学习者可以以单词、短语、从句、整句或句群的形式表达意思,从而可以作为人民实现交际活动的一种语言策略。“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两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即课堂实现语汇、语句、语篇的适时适量转换,并创造外语习得的外界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英语思维的沐浴环境中提升其双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绝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除了普通所谓的“语境“之外,还包含了文化、地域、时代等众多的信息或密码。至于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个人的气质、修养、趣味和经验都可以对原文本进行携有一定个人化性质的“义疏…‘诂释”,从而在目标文本中体现出程度不同的偏移、变形,甚或矫正,由此造成原文本诸元素不同程度的萎缩或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