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在其长期的渔猎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丰富的民族文化。他们的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及民族风情等文化精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呈蓬勃之势的经济开发浪潮中,更需要采取措施,传承和保护这些濒于灭绝的人类精神财富,让赫哲族文化遗产在三江地区开发中绽放生机,使其更具浓郁的民族性、地方性、区域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遗文化门类众多,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我国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民间音乐传承萎靡的原因,探索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路径,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如何传承和保护新疆民族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容和特征的认识,从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土族传统村落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非遗项目申报及管理、非遗传承人人力资源开发、传统村落保护、搭建服务平台、各部门协同合力和农村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媒介传承与保护方法,进一步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其传承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在多种新媒体媒介的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方法、保护功能和传承模式,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中树立以民间传统音乐教育为本的教学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着世界整体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发展。  相似文献   

7.
鄂伦春族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犹如史书一样卷帙浩繁。据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六项之多,足见国家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本文在介绍鄂伦春族非遗保护与传承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找寻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然而,粗放式城镇化的推进造成了部分传统村落和村落文明的消失。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强村落文明保护的重要性,指出了村落文明保护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水文化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我国塔吉克族世代居住在帕米尔高原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文章依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对塔吉克族生活、生产、文学和观念中的水文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试图梳理塔吉克族长期存在的水文化现象,并对塔吉克族移民搬迁后水文化的适应做了深入的访谈和调查,从中可以看出塔吉克族传统水文化的积淀与移民后水文化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状况的反映,是民族精神的记忆,是区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民歌语言朴实通俗,曲调简洁流畅,容易上口,便于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试图通过对张掖一区五县对张掖民歌的传承、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使大家认识到由于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沟通受到制约,对本地民歌的开发利用率低,以本地民歌为素材的艺术创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欠发达地区民歌的挖掘整理工作,重视对原生态民歌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保护民歌资源,弘扬"丝路"文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110-116
满族传统说部是在我国满族及其女真先民中传袭的古老的民间口承艺术,满语俗称"乌勒本"(u labun),"说部"一词在上个世纪30年代后使用,是由满语转译而来。满族世代根深蒂固的氏族祖先崇拜观念以及维系和凝聚氏族力量的精神支柱——穆昆制,是满族传统说部永葆无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满族说部得以传流至今的奥秘所在。凡讲唱本家族族源历史或家族英雄传奇类的说部,被原传袭家族视为祖传遗产,至今多由有直系血亲关系的后裔承继和保护,有清晰的传承谱系;大宗满族说部则包罗万象,涉及满族及其先世文化历史的各个方面,是满族说部艺术流传的主流,有的具有几个朝代的传承史,成为北方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满族说部早期在民间靠满语传承与保护,晚清乃至民国以来,满语渐废,渐渐转变为以汉语汉文传播传承,两种语言文字的传承形式,都需要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满族说部与东北民族历史关系的探析,阐释了满族说部的传承情况,以及满族说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生、发展渊源。满族说部因其讲唱内容迥然,在漫长的社会演进中已逐渐形成一些严格的不同传播形态,构成满族说部现实特有的传承与保护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民间传统工艺技术多为手工时代的产物,因其承载民族、地域文化与精神,浓缩百姓勤劳、智慧与追求,而富含极高的实用、历史文化与艺术审美价值。但由于民间工艺本身革新局限以及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技术传承逐步衰落。民间传统工艺技术得以传承与发展以及自身价值得以彰显,需整合政策、法律、教育、市场等多重要素。  相似文献   

14.
吴燕  冯霞 《学术探索》2013,(12):130-133
对瑶族“打猎舞”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不仅体现在挖掘打猎舞的良好健身、娱乐和教化价值方面,而且还具有提倡狩猎精神、传承优秀品质、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素材的作用;还表现在传承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就促进其发展的方式上,提出了:加强立法,加大宣传;将传承价值取向从经济建设向文化、体育建设方面扩展及完善;开发校本课程,将瑶族打猎舞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等思考。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以西南民族大学陈玉屏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承担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大委托研究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系列》的研究任务。其中,四川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已结题.现将该成果对四川少数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传承与保护现状、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建议专报于后.请参阅。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长期以来繁衍生息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创造了以“渔猎”为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文化。赫哲族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文化开发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濒于灭绝。本文采用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综合研究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传承和演变现状,分析其产生变化的原因,探讨其历史文化价值、精神文化价值、旅游文化价值及其对赫哲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现代化的理论和视角探索赫哲族传统习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史诗格萨尔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一次是1959年,另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通过半个世纪的持续抢救与保护,格萨尔口头传统得到了有效传承并走向了世界。这两次大规模的抢救工作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关键在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政府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目前这一口头传统正在走向衰弱,因此保护与抢救格萨尔口头传统,是我们继续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一次为抢救与保护史诗格萨尔口头传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政府层面与学者层面上的认识已经与国际接轨,然而真正的保护是在基层,即只有让基层从事非遗保护的干部认识到位,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才能把民族文化的保护落到实处。目前非遗保护的理论滞后于人们申遗的热情,保护的机制与措施还不够全面与完善,非遗保护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如对口头传统的保护,是将其记录成文字放入博物馆,还是在发展变化中加以保护等。  相似文献   

20.
阳江是我国南海疍民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有着自己独特的舟居文化,在婚姻习俗上有着不同于当地其他民俗的鲜明特色。通过田野调查,参与体验2016年阳江开渔节疍家婚俗表演等方法,在访谈游客、当地居民和阳江闸坡疍家婚俗省级传承人过程中,发现阳江闸坡疍民婚俗传承保护中存在着传承主体不明、有利益冲突等问题,分析了不同传承主体在这些问题中的作用,试图寻找合适阳江疍民婚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