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环境下的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及其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色。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中国首次在唯物史观视域中阐发“阶级竞争”说、“法律”的上层建筑地位及“物心两面改造”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文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研究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本,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起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带有的传播、创新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3,(1):245-246
本刊讯12月16-17日,"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主办。会议就世界政党格局的发展趋势、政党制度比较与借鉴、政党体制转轨与政治转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朱成甲 《河北学刊》2004,24(5):195-200
郭沫若与李大钊在探索救国之路过程中,曾有一段心神相通、旗鼓相应的密切联系.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1913年冬赴日留学后,李大钊以论文《青春》、郭沫若以新诗《女神》又为再造中华和重铸国魂而发出共同的爱国主义心声.《女神》是李大钊青春思想的诗化;《青春》是郭沫若理想国家的象征女神的理性化身.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来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代表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创新契机,为其发展设置了新的目标,即构建"学习型"政党文化.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结合起来,以井冈山精神催生"学习型"政党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仍然能够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继承与发展.在吸取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国化,并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提高党员的理论修养、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与时俱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等纳入党的建设中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行动逻辑,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国家构建与执政党建设的互动关系及其演变规律。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现代国家构建从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和民生—国家三个维度展开。而执政党建设与现代国家构建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即保持执政党先进性是民族—国家构建的重要前提,增强执政党合法性是民主—国家构建的核心内容,提升执政党有效性是民生—国家构建的根本保障。因此,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最重要的是加强执政党建设,推动中国共产党实现从整合型政党向代表型政党、从任务型政党向法理型政党、从全能型政党向服务型政党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同志是“五四”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和思想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遗著不仅是“革命史上的丰碑”,而且,在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李大钊同志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前驱和奠基人。李大钊同志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李大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指出李大钊不仅竭尽毕生精力研究中国革命,讲授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批共产主义者,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付诸实践,积极地投入具体的建党工作。  相似文献   

10.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的先驱者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不仅如此 ,他作为一位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还在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上写下万古不朽的篇章。一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传播的拓荒者。辛亥革命爆发后 ,李大钊运用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中所学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慷慨思投笔” ,撰写了《隐忧篇》、《大哀篇》 (《言治》 1913年第 3期 ) ,针对当时“农失其田 ,工失其业 ,商失其源”的社会经济状况 ,提出了“振农、通商、惠工”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王孝勇 《理论界》2008,(12):36-38
在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巩固阶段,现代政党与政党制度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由民主的本质与政党以及政党制度的特点决定的,这一点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就是: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周忠瑜先生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付诸实践以及在新时期的发展,都与他们三人是紧密相联的。首先,李大钊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中国传播了较完整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研究李大钊的思想、搜集李大钊的著作的专家不少,也编辑出版了许多有关李大钊著作的《年表》、《目录》、《文集》和《选集》。在国内,有刘弄潮的《李大钊著述目录试论》、文操和蔡尚思的《守常同志遗著目录》、张次溪的《李大钊先生传》附《著作年表》、张静如的《李大钊同志革命思想的发展》附《著作年表》、文操的(试编李大钊(守常)遗著系年目录》《补正》《再补》、人民出版社的《李大钊选集》和《李大钊传》编写组的《李大钊传》附《著作目录》;在国外,有日本丸山松幸和斋藤道彦的《李大钊译著文献目录》。这些《目录》、《年表》和《选集》为研究李大钊同志的思想提供了方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个案,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双重文化使命的发轫动因。依托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产生共鸣,构成了他们思想转变的起点;实践观引发变革,使五四知识分子中分化出一批信奉科学民主、秉持公正评判、注重实践激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天然拥有富饶而强大的文化基因,必然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5.
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国的实际运行中,先后经历了确立多党合作格局、成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三个大的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思想和方针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和体制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基本形成,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制度建设的意见》的制定,则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得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党转型与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落到政党身上时,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同时面临着双重现代化的任务,一是引领社会的现代化,二是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政党现代化是现代政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在引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适应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和执政环境的变化,党的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政党现代化是一项宏大和系统的工程,其中理论创新是基础,功能转换是关键,完善制度是根本,博采兼容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党制度权威的建构与重塑作为对政党制度的一种完善和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是完善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契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系统建构与重塑,应从多层面推进。首先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入手,构筑起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培育与现代民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转变传统政治观念;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作为中国政党制度权威的主导,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效遏制腐败,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地位;在客观认识与正确定位各民主党派的作用及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究其本质来说,建构与重塑我国政党制度权威就是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无疑,强化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是建构与重塑我国政党制度权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政党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杨松 《学术界》2001,(4):19-29
政党权威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党权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政党权威形成的过程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重点探讨了政党权威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并对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权威转型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政党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政党外交工作,将其作为党的事业关键战线.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兴起包含了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背景,而其在长期的发展中起到了国家关系的推进器、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展示党和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以及多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等重要作用.未来在基于"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背景下,为使政党外交更好地服务于总体外交,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将呈现有重点和阶段性开展外交工作、进一步淡化和超越意识形态以及外交主体拓展与客体延伸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王艳萍教授多年从事李大钊研究,曾参加过《李大钊人格风范》、《李大钊史事钩沉》等书的编撰,近年来更是日益精进,不断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李大钊与唐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40万字)就是她从事李大钊研究的代表作。该书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李权兴为学术顾问,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永山、著名学者张静如分别作序。综览全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称道:一、河北学者撰写的有关李大钊研究的首部个人专著。回顾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如果不计李大钊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