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问题和社会分层有着密切的关联,住房是透视社会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的重要视角.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住房在分层体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2010年世博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住房对阶层认同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教育、单位、职业和收入也同样影响着人们的阶层认同;在住房产权、住房面积和质量方面,主要是经济因素,即收入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单位和职业的影响都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社会,住房是影响社会分层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单位制度与住房制度产生交互作用,导致住房产权的获得既有单位因素,又有市场因素.住房产权的获得方式不但影响到家庭的经济利益,而且还会通过居住隔离、子女教育和就业分化产生系列衍生效应,导致阶层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3.
如何走出住房消费混乱失范的困境,构建一个和谐合理的住房消费新秩序?这个问题既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住房消费的困境的根源在于住房市场的产品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失衡与脱节.走出住房消费的困境关键在于衔接好住房市场的产品结构与社会阶层结构,保证每个阶层都能拥有与之相应的住房消费产品.本文提出了低收入阶层"居者安其屋"、中等收入阶层"居者有其屋"以及高收入阶层"居者优其屋"构想,试图构建一个阶层化的住房梯度消费新秩序,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成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魏万青 《江汉论坛》2014,(5):136-140
住房是透视社会结构分化状况的重要视角。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对应,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也是渐进性的。从单位住房生产体制,到房地产市场与单位住房体制双轨并行,再到新住房体制建立,城市住房领域发生了极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住房产权、土地使用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整体模式的变化,使得不同住房群体在分配体制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住房不平等也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激励程度的增加而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社会进入转型时期 ,分层和流动机制发生重要转化 ,同时以往的体制的潜功能仍然存在 ,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及流动状况就反映出这一特征。转型社会中的结构重组与社会整合问题 ,关系到新结构、新秩序的稳定性 ,公正、有序的整合需要有效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演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王旭 《东南学术》2007,13(5):48-53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由最初作为增加就业的辅助方式,到后来成为住房援助的主要方式,再到其核心地位的逐渐淡化,这些变化表明美国确实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上进行过多次尝试。纵观这些尝试,可以看出,虽然公共住房建设是弥补中低档住房短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单纯依靠公共住房建设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了解美国城市住房政策走向,探讨解决低收入住户住房问题的途径,进而为我国城市住房改革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透过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看城市社会分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作为分层社会中的一种分析路径,从影响城市居民住房的消费文化机制及住房消费文化的社会分层特征,来说明城市居民住房消费文化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住房政策与社会融合——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认识到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居住分异对社会和谐极为不利,很多国家都将促进社会融合作为住房政策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同标,并且逐步通过混合居住策略来抑制居住分异和社会隔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中国当前的住房政策尚未将促进社会融合作为目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阶层的居住分异、空间区隔和社会隔离.有鉴于此,中国应尽快借鉴并实施切合中国国情的"社区混合居住"模式,使不同阶层之间实现功能互补、互惠共生,以此提升城市社会发展的和谐度.  相似文献   

9.
住房商品化与中国城市阶层空间分布的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质聚居”是社会分异的自然结果。但是在福利分房的制度下,住房与社会阶层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地压制了。住房商品化赋予了人们择居的自由,从而引发了中国城市各阶层在空间上的聚集。城市阶层在空间上的聚集适应了城市居民空间分异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因空间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释"居民收入增长有限而房价偏高的情况下却有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具有旺盛购买力"的"反市场"现象?单位福利、先赋性资本、早期福利分房的"第一桶金"效应及个体无意识选择构成了这种现象的四维解释.这说明城市居民的住房获得也并非完全遵循市场游戏规则.住房获得的研究应充分考虑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更多关注位置能力与市场能力的相互作用、市场的制度性嵌入以及破解刚性社会结构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