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往今来,诗人们描写和歌颂大自然的环境美,都离不开青山绿水、花卉草木。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绿竹入幽径,青罗拂行衣”(李白),“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青山隐隐水迢迢”(杜牧),等等。有人把王安石、白居易、陆游、欧阳修四位唐宋大文学家各自的一句诗联在一起,组成了一首优美的“绿”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杨荫里白沙堤,伤心桥下春波绿,长郊草色绿无  相似文献   

2.
在艾青重返诗坛的晚年,笔者多次在公众场合见到他。鉴于他同拉丁美洲诗人,特别是与聂鲁达的友谊,凡有拉丁美洲的友好集会,几乎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有时甚至还有机会同桌攀谈。笔者因公常驻智利之后,有的智利诗人意欲在访华期间专程拜访艾老,我当然义不容辞乐于为他们牵线搭桥,于是也就有了下面许多鲜为人知的报道题材。  相似文献   

3.
张鹄 《老年人》2008,(7):27-27
诗人王巨农是位诗坛奇人,因为他仅仅只有小学文化,且从一名小商贩成长为著名诗人。近些年来,他在全国诗词比赛中屡获大奖,为此,他被人们尊称为“诗翁”。  相似文献   

4.
邵刚 《老年世界》2007,(16):38-39
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年轻时体弱多病,多次因病休学,长期住院,曾经是个视药物为救星的人;后来,他认识到药物只能医病,不能强身,终于摸素和总结出一条“思想大门洞开,情绪轻松愉快,注意锻炼、营养、药物,健康恢复快哉”的养生之道。早在大学读书期间,即开始发表诗作,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又陆续出版诗集多部。  相似文献   

5.
袁枚是清代的大诗人和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袁枚、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袁枚是长寿的文人,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消极词汇的使用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世界最杰出的大文豪。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被同时代的剧作家称为“时代的灵魂”。而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十四行诗也被称为奉献给世界的“不朽的绝唱”。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为素材,从欣赏的角度分析诗人通过大量消极词汇的使用,烘托全诗艺术效果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笑汀 《老年人》2010,(9):50-50
长沙李篁仙,名寿蓉,咸丰进士,授户部主事,曾参曾国藩幕,所作诗联多为曾国藩所激赏。论者认为,篁仙虽不及文正之博大,但清才卓越,别具风神,亦足以传世矣。所撰《天影庵联话》,在湖湘联坛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对他的诗才,郭嵩焘誉之云:“其华妙处,不减宣城”(指南朝时宣城太守谢眺,李白有句云:“一生低首谢宣城”)。  相似文献   

8.
中国向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历来看重人际真挚交往,亲朋好友贵在相知,恰如古人所云,“黄金易得,知己难求”。古代由于关山辽远,交通闭塞,信息传递方式落后,所以极为珍惜难得的逢聚良机,往往加以作诗抒怀。这些逢聚诗是人情的浓缩、世态的画图,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彼时彼地喜怒哀乐的心迹。逢聚诗约有几类:(-)初运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人“故人具鸡索,送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料。开轩面场围,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记述诗人被邀请到田家作客的过程。友人早已准备了佳肴,三、四句描绘村边绿树青山…  相似文献   

9.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1):45-45
诗人陶渊明内心的压抑更深,在他虽然也有“猛志溢四海,骞翮思远翥”之少年宏志,但到底“淹留遂无成”而不得不“终死归田里”。他所要求的只能是“复归返自然”,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什么采菊?他道:“秋菊有佳色,裹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是用菊酿酒,过着远离尘世、忘情脱俗的返璞归真生活。  相似文献   

10.
《金色年华》2014,(2):76-77
在旧书铺里买回来维尼的《诗人日记》,信手翻开,就看见有趣的一条。他说,在法语里,喜乐一个名词是“好”和“钟点”两字拼成。可见好事多磨,只是个把钟头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1.
马克广 《老人世界》2010,(11):29-29
我国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才华横溢,行为乖张,常常是一个“日光族”。有一次苏曼殊在挨饿数日后,得友人资助100块大洋,他饱食之后,竟然购自行车一辆,复又挨饿。友问:“君未习乘坐法,购车奚为?”苏曼殊答道:“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宫     
《老年人》2002,(11)
名诗佳句为别号以名诗为别号的:唐末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记述唐末战乱,堪称叙事诗的一座丰碑,他因此被称作“秦妇吟秀才”。北宋诗人刘一止,因一首《晓行》词盛传京师,被时人号为“刘晓行”。宋末元初的词人张炎曾赋《孤雁》词,以孤雁失群自喻其亡国后沦落不偶的遭际,被称为“张孤雁”。以佳句为别号的:宋人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为世传诵,号为“张三影”。同代的宋祁,当过工部尚书,其“红杏枝头春意闹”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赢得“红杏尚书”的美名。明代崔华因“黄叶声多酒不辞”之…  相似文献   

13.
《中外书摘》2006,(12):8-11
傅聪,享誉国际音乐界的钢琴诗人,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哲嗣。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我国杰出的钢琴家。多年来。他一直旅居海外,却心系祖国,多次回国教学。就在他再次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开设大师班的间隙,我们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谈话。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是一位谦谦长者,更是一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为母校的百年华诞,他专门写了7000字的美文祝贺,校庆时他携夫人从台湾赶来,把母校当成了这次探亲的家。采访他时,余光中激动地说:“我在南京出生,从1928年到1937年一直住在南京,在这里我读了小学、中学、大学。可以说南京是我生命的起点,是一切回忆的源头。”诗人多情,是因为生活有诗。且不说余光中事业辉煌,只要问问他的家庭生活,就可以感受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是怎样一种心灵自由。关于婚姻,余光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家是讲…  相似文献   

15.
猜成语     
张瑞祥 《老年人》2008,(10):44-44
我国著名山水诗人孔孚创作的一首《峨眉·古德林漫步》诗在台湾的《创世纪》杂志刊出后,诗人接到样刊时不禁大喜,原来他作的诗的最后一句“字间杂有鸟语”改成了“字间染有鸟语”。改“杂”成“染”让他觉得诗味更足,诗意更浓,遂致信询问改“染”字者为谁。岂料,原来是出版单位排版之误。得知原委,孔孚不禁笑曰:“天下竞有错得比原作更好者,奇!”  相似文献   

16.
首都北京。中南海新华门的门内影壁上,毛泽东手书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同门前飘扬的国旗、高悬的国徽相互辉映。据考证,除了在会议报告或讲话中多次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外,毛泽东还经常用“为人民服务”作题词,这是他一生中题词用语最多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请他画过像,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用重金收藏他的作品,听说他的“人性与美”环球巡回展移师台北,90岁高龄的张学良将军坐着轮椅也要来观看……他就是,旅美中国画家李自健。他的灵感源于何处?他的成功源于何处?李自健说,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灵感女神”,他的诗人妻子王丹慧──  相似文献   

18.
快乐每一天     
面对“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栃”“踏遍青山人未老”者有之,泰然自若、快乐度过每一天者有之,悲悲切切、哀叹“只是近黄昏”者亦有之。细析其故,心态异也。德国诗人塞缪尔·厄尔曼在其不朽名篇《青春》中说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人的心灵应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相似文献   

19.
钟爱胡子     
十七八岁时,怪得出奇,总觉得长着浓密胡须的男孩特浪漫、特艺术家、特有品位。认识丈夫,自然是缘于他的胡子。那时,我俩同校,他的胡子是校园一景。一进校,我便发现了这个景点,不断驻足“游览”。很快又得知他是“诗人”,立刻觉得他根根胡须不仅仅是胡须了,那简直...  相似文献   

20.
嘘!严肃点     
忧伤有一位第一次获得稿酬的年轻诗人,在公园里漫步走着,脸上露出忧心忡忡的神情。他的一位朋友遇见了他,问道:“你怎么啦?”年轻诗人忧伤地叹了口气,说:‘’莎士比亚死了,雪莱和拜伦也死了,落在我肩上的责任实在太空了。”让每个笨蛋都能憧导演对剧本的作者说:“剧本嘛,倒是不错的,但是—…·你囊好还是修改一下,让每个笨蛋都能任,那就太好了!”‘’你究竞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剧本的作者问道。回音一位牙病病人找到医生,医生检查他的口腔时惊叫道:“哎呀!作的牙洞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最大的!”病人气愤地说道:’‘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