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井奎 《东岳论丛》2019,40(2):53-62
本文对亚当·斯密及其先辈对法律制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思想史的追溯,从而得到如下的启示:古典经济学家理解法律以及司法制度的演化和作用,是着眼于商业社会的性质与发展来落笔的。在这种演化的过程中,商业社会的法律以及司法制度是由对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之维护而逐渐被需要出来的,然后通过在城乡之间的劳动分工,而逐渐由城市扩及到农村地区,实现普遍的良好的政府治理秩序。反观当代法律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从科学的立场、乃至实证的角度,寻找最优的法律体系建立,或者检验既有法律的效率高低。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科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但是,却也使得法律经济学在思考的深度以及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之穿透力上尚且有所欠缺。因此,当代法律经济学亟需从启蒙运动以来的诸位先哲中汲取更多思想的力量,为一个更为深远的基于生产的制度框架下的法律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市场机制问题实际上主要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动力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商品经济中 ,利己心是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 ,经济主体根据利己原则决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决策 ;而在社会经济过程中产生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问题是通过“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并最终得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古典经济学的一代宗师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是对市场机制、市场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非经济行为的形象表述。这一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的背后看到了左右这些现象的本质即客观经济规律,证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使经济学不再是一种纯现象的描述,从而进入了它的科学发展阶段。“看不见的手”理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之一。考察分析这一理论,对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具有促进人们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看不见的手”并非纯粹的经济分析工具,而是斯密道德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除去经济学、神学等意义外,“看不见的手”原理具有深刻的发展观意蕴。它不仅揭示了国民财富自然增长的内在机制,而且阐发了社会发展的自发秩序思想,强调社会发展本质上不是理性预先整体设计的结果,而是每个个体在“看不见的手”牵引下相互作用的自然结局。上述思想对于后发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金忠 《学术月刊》2012,(10):72-81
西方主流经济学者一般视亚当亚当·斯密斯密为其思想源头,并奉之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然而,他们却是根据其主流理论自身需要而对斯密思想采取选择性的解读。这主要表现在:(1)熊彼特将斯密的经济思想视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某种前期思想铺垫,开了选择性解读之先河;(2)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解读为自由竞争市场制度下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原理;(3)斯密关于人性的理解,则被解读为以自利为行为之唯一动机的经济人概念。这些选择性解读曲解了斯密的思想:(1)将斯密关于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关系的论述解读为均衡理论的雏形是牵强附会的;(2)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并无特殊理论含义,它与主流经济理论所谓市场机制原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3)所谓经济人概念则是对斯密的人性观的片面歪曲。这些选择性解读塑造出一个虚构的亚当.斯密,严重误导了人们对斯密思想的认识,因此,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经斯密———门格尔———哈耶克而发展的自发秩序传统是一股非常重要的思想源流。这一传统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人类理性具有重大的局限性,因此,它并不能为我们设计有效的社会制度和良好的经济秩序。相反,在恰当的法律规则约束下,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分散的、自发的经济活动,便可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促成社会制度、经济秩序的生成。他们对于人类理性局限性的认识、社会制度与经济秩序生成机制的理论以及有关政府职能的观点,在今天仍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同时也为我们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和推知其未来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将正义作为“唯一明确和准确的道德准则”,斯密的这一正义观的真理价值在于:与“放弃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正义观相比,“放弃属于他人的东西”作为正义的最核心道德要求,并不需要自我牺牲,只要“没有给旁人任何实际伤害就是正义的”.这一对正义的规定,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推进价值,对于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价值.其谬误之处在于,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外部性,坚持这种正义观不仅不能保障社会弱者的利益,更有可能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奉为人类社会的正义法则.这一谬误,在诺齐克的权利正义(或程序正义)论中被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一般所理解的自爱,斯密笔下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具有自欺性质、与人寻求优越性这一根本倾向存在密切联系的高级的自爱心理。斯密对自我评价心理的解剖是斯密分析和诊断商业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危机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斯密思想受到卢梭的问题意识所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之相应,斯密将重建恰当的自我评价看成是应对寻求优越性这一根本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和心理危机的重要回应,看成是在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经济等诸方面重建个体与自身、以及个体与他人关系的阿基米德点。通过对不同阶层和典型个体的自我评价心理的道德解剖,斯密教导不同类型的个体以不同方式超越自身对优越性的带有自欺色彩的渴望,从而恢复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正确感觉,建立与自己、与他人的适当关系。而这些分析构成了斯密关于人的自爱的教育中最后也是最难的一课,也构成了斯密支撑商业社会的道德计划中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问题"是否存在的论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源于斯密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折射出人类在道德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探讨、深思"亚当.斯密问题"的困境,在今天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以“看不见的手”来比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此后,钱德勒在1977年出版了《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并以“看得见的手”来比喻企业内部的管理。奥尔森在1999年出版的《权力与繁荣》一书中把长期垄断权力、成为坐寇而减少掠夺这样的一种“机制”称为“看不见的左手”.并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定义为“看不见的右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各样问题的产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归结到人类的自利心理上。如何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解决现实中的“斯密问题”已成为我们面l陆的重大课题。对于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斯密问题”,中外经济学家都曾给出过答案,但都不尽如人意。针对中国国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思想、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的伦理道德思想、建立一个降低利他成本的制度环境等,应是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斯密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同志要求处理好经济运行中“活力”和“有序”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化探索的重大课题.“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一个突破,如按更“自觉化”要求还应加上科学技术这个“决定”元素.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正在把科技因素引入资源配置,我们应当在其雏形阶段中及时“弯道”超越,善于运用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建立“政府主导(方向),市场主配(微观层次),科技主引(领)”的三元机制系统(简称“两手一脑”),实现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科学化、现代化,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克服短期行为造成的诸多弊端.在理论上突破“两只手”的思维定势,探研“三元机制”的机理,在实践中实现制度化,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优势.  相似文献   

14.
15.
哲学的本性体现着人的本性,哲学就其理论旨趣而言是通过自为的方式体现人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哲学境界在历史的发展中体现为对“真实”的不同诠释,从对哲学境界的历史命运的内在逻辑把握可以理解哲学境界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申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两个概念,“经济人”与“道德人”反映了人的不同方面的需求,两者并不是统一的,更不是和谐的,而是对立的和谐。“经济人”是利己主义,“道德人”是利他主义,而我们强调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两者的冲突的基础上,“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依赖于一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这种和谐思想对市场经济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需要不断强调人作为“道德人”的一面,否则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建立,同时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结合,达到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和谐,进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德性     
人的德性是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三位一体的理想状态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通过论述“人的德性是什么”、“人的德性养成”、“人的德性具有生命力”三个问题,说明德性伦理依然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何为"斯密问题"以及"斯密问题"何以产生原因的分析,可以认为市场主体既不是"经济人",也不是"道德人",而是平等自由的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9.
本论文旨在针对船山哲学的几个核心性问题提出反思,对比于劳思光于中国哲学史中的理解与诠释,指出其可疑处与可商榷处,借此以彰明船山学的要义,并进而探索中国哲学诠释上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借此对“格义”提出批评,并指出其超克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GDP数据很辉煌,政府也超有钱,但社会贫富差别越来越大,国进民退,国富民穷已是不争的事实,老百姓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不满意情绪越来越大.分配的伦理原则表现为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公正和正义,但由于“看得见的手”伸得太长,出现市场暴力、强征暴敛、垄断和腐败等严重破坏分配秩序的现象,致使一次、二次和三次分配均出现严重的伦理失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