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的同窗石评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识评梅 我祖籍山西平定,家住城里三道后街,距评梅家不远,且家父与评梅父石铭先生时有过从,加之,两家还有些许亲戚关系,我与评梅结识较早。 那是清朝末年,石家自赵城回来,为评梅之兄汝璜完婚。新娘是我二婶的亲侄女,乳名宝珠,二婶带我一起前去石家。  相似文献   

2.
石评梅作品的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1年,沈雁冰说:“现在青年的烦闷,已到了极点。”烦闷根源于对人生、人性、心灵的理性探索与感性感受陷入困境,无法打破障壁,实现突破。现代人的困窘与痛苦使飘泊、骚动的灵魂四处寻觅精神家园。故乡与母亲往往是这种精神家园。许多人在这里获得了心态平衡,得到了休憩。故乡——游子的归宿,甚至浪迹异邦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王独清,在他们阴冷的内心世界中,这也是美的一角,也是痛苦的逋逃薮。象征诗人写都市的忧郁,以丑人诗,而故乡的意象却相当美丽、明朗。故乡也是石评梅魂牵梦绕之所在。散文《归来》以轻松的笔致写骑驴归来见到父母、亲人,颇为喜悦,但故乡经过战争洗劫:“依稀在草香中”“嗅着了血腥,在新冢里看见了战骨”,望着故乡天空的流云,感到自己的世界是“狭的笼”。回到故乡,心境可以平静了么?“追逐着,追逐着,我不能如愿满足的希望。来到  相似文献   

3.
论石评梅散文的抒情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石评梅散文的抒情特色李兵石评梅这个名字,也许现在的青年人感到陌生,但她在我国二十年代却是继冰心、冯流君等之后又一位活跃的女作家。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她写诗,写小说,写剧本,写散文……从开始创作到1928年不幸病逝,短短六年左右的时...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女作家石评梅的思想和创作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这种影响是在近代社会、白话译经和西方文学等多重背景下发生的。石评梅不是从内心深处虔诚皈依基督的教徒,而是对基督教文化充满礼赞,折服于基督教文化的忏悔意识、超越追求和拯救精神,将之视为拯救社会和个人精神寄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石评梅文本中关键词的细读,指出其"死亡"意识生成的原因--既有直接死亡体验的影响,又有悖论的人生观的作用,同时也受"缺陷之美"的文学观念的浸润.  相似文献   

6.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洗练的文笔和饱满的热情,多角度评析了本世纪初女作家石评梅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8.
在石评梅的诗文中,梅花和红叶皆具有很丰富的隐喻内涵,它们均为石评梅情爱经历的延伸和缩影。梅花、红叶分别代表守节、失节的文化心理,梅花象征高风亮节的"素心";红叶所影射的是与素心相抗衡的"七情六欲"、"凡心"。贯穿石评梅创作的"守节"-"失节"情愫作为非常规状态的主线,表现了抑红叶、扬梅花的心理取向。这实际上显示出石评梅对传统礼教的回归和承续,也复现了以守节为美德的妇道传统。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诞辰 10 5周年。高君宇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 ,192 2年毕业 ,共在北京大学度过了 6年大学生涯。在这 6年里 ,他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启迪 ,五四运动的洗礼 ,迅速地由一个进步青年成长为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文章考察了高君宇在北大生活、学习、工作、斗争的史实 ,追踪他思想发展的轨迹 ,探究他成长的道路 ,以期对今天大学生们的成长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10.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张爱玲的悲哀则来源于人性的丑恶和世纪末情调.石评梅的散文属于抑郁美,萧红的散文属于悲壮美,张爱玲的散文属于苍凉美.  相似文献   

11.
庐隐、石评梅、白薇等女作家在作品中经常表现出以否定家庭的合理性为核心的反家庭叙述,否定家庭中的"男权统治",摧毁"父亲"的形象;反映家庭对女性的压抑、歧视和囚禁;表现新式家庭对女性的束缚,等等,主张打破家庭的藩篱,走上社会去追求女性解放.虽不免偏激,但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了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以后,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思想界曾发生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本文试图对高君宇在问题主义论争中的态度作一个初步探讨,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他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高君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革命家,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早期党的领导人之一。他从一九二○年协助李大钊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开始,便始终不渝地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南北奔驰,积劳成疾,不幸于一九二五年病逝,终年二十九岁。高君宇遵循列宁的伟大教导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钢领,对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妇女协会创办的《女权》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刊载的白话新诗《失丢了的心》,经考证,为石评梅的佚诗。在石评梅创作与发表该诗的过程中,有两个"延迟"现象值得关注。其一,《失丢了的心》在创作完成后近九个月才得以发表,依据史料可以断定"延迟"的主要原因在于刊物自身;其二,《失丢了的心》是距本事发生近一个月才完成,这种"延迟"书写与艺术沉潜,使其在向诗语转化的过程中超越了个人经验,呈现出较强的生命意识,表征了部分现代主义的诗歌特质。该佚诗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究石评梅的生平以及创作艺术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茅盾与梅德林克孙中田1比利时作家梅德林克和他的作品,被中国读者所熟知,大抵在20世纪初叶。这正是中国新文学的倡导和萌发期.在中外文化的融通中,梅德林克作品的译介和传播,几乎造成一个热占。其中.茅盾便是一个热情的传播者.1919年的10月,茅盾在《解放...  相似文献   

16.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由5人组成,其中就有蔡和森、高君宇。他们5人与张太雷等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是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工作的始点。《向导》周报创刊标志着我党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宣传工作的开始。蔡和森、高君宇分任《向导》周报主编、编辑,并以《向导》为阵地,推动国民党改组。从国民党"一大"到高君宇去世、蔡和森赴苏,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独立批评和对国民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访梅     
怜寒寻香去蓬莱,桃未芳菲杏未开。离尘只影红雪去,阁院沾苔紫云来。  相似文献   

18.
说梅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这三个法宝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得来的。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高君宇就是  相似文献   

20.
石塔梅景     
梅花是花中君子。她独步早春,傲霜斗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为人们所钟爱,古今中外有不少文人墨客作诗赋文写梅咏梅,对梅花超尘脱俗的花品和暗香浮动的花韵大加赞赏。我深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着陆河东坑石塔的那一片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