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近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重点分析了面向顾客动态需求的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出现和绿色制造模式的出现 ,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了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必然性 ;通过对新的制造系统中人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手段变化分析 ,阐明了在新的制造业水平下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依然适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已有的先进制造模式的基础上,从制造哲理的角度总结出一种新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集成制造模式--E制造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此集成制造模式的战略、组织形式、构成和发展方向等内容,最后就各集成部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制造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指明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网络技术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阐述了我国制造业中网络技术应用的现状,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制造业的实际现状,深入研究和探讨了在我国制造业实施网络化制造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模式,指出实施网络化制造,是改造我国传统的制造模式,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以全新的制造概念、技术和哲理引导制造业发展。敏捷制造作为一种崭新的制造模式和管理思想,充分吸收和体现了其他先进制造方式的优点 。在介绍敏捷制造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敏捷制造的特卢、与内涵,进而提出了制造业发展战略,对于促进21世纪我国制造业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服务型制造管理研究团队提出了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掀起了服务型制造研究与实践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投身于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实践,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重构生产组织方式,塑造新商业模式,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服务型制造,成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的九大战略和重点任务之一。然而,如何发展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之路是什么,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以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模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基于“互联网+”实施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跨界融合,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是越来越多领先企业实施服务型制造的选择。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于“互联网+”发展服务型制造的重大任务。结合“互联网+”技术及其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简要阐述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模式和途径,并提出了企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振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正在发展的几项先进制造技术及其所包含的新的制造哲理,进一步分析了实施发展战略中必须十分注意的几个问题,并阐述了其中内在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未来科技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由传统的机器生产产品将转化为3D 打印产品,发展模式上由资源消耗型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化为资源集约型低碳发展模式。今后我国装备制造业需要发展数字化制造,培育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发展绿色低碳制造技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适应未来科技创新与我国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个别模式,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浙江制造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制造工程的概念、特征、运行模式和推行绿色制造工程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的战略思想、目标与重点———突出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深入开展绿色营销和全面推广绿色教育,以推动制造业“企业—环保—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工业化形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服务”的新型服务型制造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场变化环境下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转化,构建融合生产性服务与服务型生产的价值共创模式的服务型制造系统,并结合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提出装备制造业构建这一系统可以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旨在对装备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与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面向21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及先进的制造模式,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急需新的对策解决制造业不强服务业滞后的两大产业协调发展问题.首先引入服务型制造及服务型制造业内涵,论述发展服务型制造对制造业提升与服务业壮大的作用.其次,在剖析山东省制造业不强服务业滞后的根源的基础上,指出服务型制造战略是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相互促进升级的新途径.最后从服务在产品服务系统中的比重和组织结构两个方面,提出制造企业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为服务型制造商的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省制造业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已进入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以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安徽省现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现状,揭示了安徽省在建设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安徽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可行性措施,从而推动安徽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徽省由传统的制造大省向现代化制造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产业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应用已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其谋求新发展。随着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装备制造企业在自主创新、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装备制造业希望通过大数据新兴产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装备制造业与大数据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分析不同类型大数据产业特征,从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分析需求角度,探讨大数据服务产业、大数据整合产业、大数据挖掘产业与设计研发型、产品制造型、批发零售型及一体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数据融合发展关系,提出大数据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为装备制造业借助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各国推进工业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量。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制造技术被赋予新的内涵和特征,与其它学科交互融合发展,对传统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只有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并不断创新,我国制造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洞悉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确定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浙江制造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制造工程的概念、特征、运行模式和推行绿色制造工程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中的意义;并重点论述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的战略思想、目标与重点--突出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深入开展绿色营销和全面推广绿色教育,以推动制造业"企业-环保-社会"的最终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制造业革命性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不仅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规格、质量提出了新诉求。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调,培养模式与制造业发展实践脱节,培养体系缺乏开放性等,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存在不适应之处。因此,职业教育要不断变革人才培养策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构建“制造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开放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承担起建设制造业强国赋予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关键期,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是产业转型的基础和支撑。文章通过比较研究法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工业强国存在的差距,并重点阐述了装备制造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国家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态势和企业现状的分析,得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应走转型之路的结论。最后,文章论述了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机理,指出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适合企业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制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需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能力。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提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应当实施集群制造战略,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施集群制造战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