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政变根源于武成帝生前所布置下的政治格局中隐含的权力、利益不均衡,在政变过程中,恩亻幸、宗室、勋贵人物都有参与,体现了北齐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政变不仅导致了高俨及其亲信的被杀,也为随后的北齐内部政治斗争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当前享乐主义在党内的主要表现、种种危害性进行剖析,深挖其滋生、蔓延的思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根源,阐明享乐主义是一种腐朽的人生观,它有悖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有悖于中华民族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本文进而对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对享乐主义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主张反对享乐主义,必须标本兼治,既要严肃执纪,更要加强防范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健全法制,从而铲除滋生享乐主义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恩倖是封建帝王身边宠幸的近臣,历代皆有恩倖存在,不同朝代,恩倖的特点不同。南朝恩倖表现出明显的参政意识,他们广泛而积极地参与中央决策、宫廷政变等政治活动。通过对南朝恩倖领兵权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南朝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时尚已成为现代性的标志性符号.享乐主义者之沉溺时尚而不能自拔,纵容自我、及时行乐的态度和行为,导致生活品位与生存方式畸形化,加剧了主体自身的矛盾.追随流行时尚并非新的生活理想,而是理想和信仰迷失的现代表征.时尚潮流的反复冲刷致使个体道德成为盲从的牺牲品,人格尊严和道德完整性遭遇侵蚀.深刻反思时尚生活的利弊,正视时尚价值的相对性和有限性,自觉超越时尚享乐主义,回归人性、拥有自我,这是生命形而上的基本诉求,也是创造新生活理想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赵郡李氏是中古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该家族与北齐皇室的通婚多达十例。这些婚姻关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联盟的表现形式。同时这些婚姻的结局又多是不幸的,它充分暴露了北齐皇室内部激烈的权利斗争及其在文化观念上的落后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齐政权兴衰存亡的政治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人的活动可以区分为创造活动和享受活动两种。享受活动与创造活动相联,是对自己的创造成果的享受,这是合理的;如果与创造活动相分割,不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创造出来而加以享受,这种享受就是"享乐"。在历史上,有的人主张过一种享乐的生活,并将这种享乐区分为物的享乐和精神的享乐两种。这两种享乐观,前者被称为"纵欲主义",后者则被称为"禁欲主义",都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相似文献   

7.
张金龙 《文史哲》2023,(6):97-112+164
“北齐张谟墓志”拓片于2012年由殷宪刊布。殷氏谓2006年在大同民间发现并于2007年购得,且“初步断定”其出自2008年发掘的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并以之为据确认了《魏书》所载“北新城”暨平齐郡的具体位置,著名史学家田余庆对此“赞赏有加”。对于这样一方没有明确来历的“幽灵”墓志,还须辨别真伪,在确证其可信的基础上方可对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发掘利用。然而,该墓志拓片不仅在形制和书写上存在诸多错讹疑点,而且志文所载墓主“张谟”的生平仕履更是与当时的历史和制度格格不入。种种迹象表明,该墓志拓片是一份毫无可信度的赝品,出自今人伪造当无疑义,所谓“张谟”其人与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墓主没有任何关系。以之为据来破解相关历史问题,如平齐郡、阴馆城、六修城特别是“北新城”位置之类的问题,自是无中生有,所谓“廓清”一千多年来的“迷雾”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54-160
斛律光出身于六镇勋贵,是北齐的重要大臣。斛律光家族在北齐盛极一时,其家族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北齐的存亡兴废。斛律光具有卓越的军事统领能力,其攻防并重的军事策略保障了北齐在与北周对抗中的优势地位。斛律光被杀导致斛律家族迅速陨落,成为齐、周调整战略布局的转折点。斛律光之死与齐周政权攻守转变恰好同步进行。斛律光死后在民间升格为人物神,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晋中、晋南地区形成了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9.
北齐设馆修史标志着史官制度的重大变化.它之所以出现在北齐,而非北周,更非东晋南朝,是由于北朝史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推进了国史编撰,北朝史家的良史意识催生了以专人专职修史的编纂思想,以及北齐比北周更多地继承了北魏一东魏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东魏、北齐京畿大都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龙 《文史哲》2001,(1):105-110
北魏末期 ,尔朱荣为专断朝政 ,控制京畿地区而设置京畿大都督之职 ,东魏初继承其制 ,并成立了京畿大都督府。京畿大都督统京畿兵控制以京城为中心的京畿地区 ,成为北朝后期领军系禁卫军之外的又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东魏、北齐时期 ,京畿大都督担任者几乎全是高氏人物或其亲信。北齐末年 ,京畿大都督琅邪王高俨反叛被平定后 ,京畿大都督一职废罢 ,但京畿兵一直存在到北齐灭亡之际  相似文献   

11.
《河北学刊》2021,41(2):84-92
  相似文献   

12.
郭济桥 《殷都学刊》2012,33(4):38-43
邺京布局式样位于汉唐转折的关键点,聚落形态的基本社会单位是坊、村,在人口管理上,为县乡里制,治安管理上,为县尉坊(村)制.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遵循享乐主义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伦理享乐主义在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为了解决两者间的张力,我们有必要区分开伦理享乐主义包含的三个不同命题以及其受到的不同直觉挑战:同质性命题受到苏格拉底式挑战,唯一性命题受到康德式挑战,全称性命题受到罗尔斯式挑战。密尔放弃同质性命题来挽救享乐主义,但他对高级与低级快乐的区分难以得到辩护。不仅如此,诺齐克的体验机思想实验表明,任何只以快乐为唯一价值的理论在直观上都让人难以接受,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康德式挑战。挽救享乐主义比较可行的新策略是放弃唯一性命题,承认快乐之外还有其他内在价值。这一策略不仅可以接受康德式挑战,而且可以阐明同质性命题的合理性。此外,通过区分初定理由与初步理由,我们可以较好地回应针对全称性命题的罗尔斯式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东魏、北齐曾在境内侨置凉州,这个凉州不见于《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北齐地理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等古今地理志著作。文章从史籍、墓志中辑得13条东魏、北齐凉州及其所辖盘和县官员的资料,既可补史载之阙,又揭示了凉州地名的东西移动。这些凉州官员有一半源自河西或西域,其中不少是粟特等西域胡人。东魏、北齐侨置凉州的目的,是为了安置从河西凉州及灵州等地迁徙来的民众,尤其是粟特人对东魏、北齐的胡化风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西胡化风气在东魏时就已流行,此点拓展了陈寅恪提出的北齐西胡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北齐至隋唐时期的晋阳宫位于并州晋阳县,其于武定三年在原有的东魏霸府基础上建造而成,至隋炀帝时又重新营造.唐朝时晋阳宫被涵盖在并州城内.晋阳宫的官属经历了多次变化,北齐时置晋阳宫令管辖,隋初长官则为晋阳宫监.大业末年因边防战争的需要,晋阳宫留守一职出现并逐渐成为并州实际上的军政长官.晋阳宫由于其优越的地缘因素而与中古时期的政权更替密切相关.北齐时晋阳宫成为陪都内的离宫,隋炀帝时重修行宫负责防备突厥入侵,至隋末它又为太原起义军保障了物资供应.李唐开国后晋阳宫作为龙兴之地,军事功能随着唐朝建立而逐渐消减.成为唐国史书写的重要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北齐建立之初,统治者并不重视学术和文学。从高洋开始,统治者才制定各种政策对学术加以支持,皇室贵族纷纷进行文学创作。北齐皇室贵族的文学作品多为应用诗文,总体上呈现出朴拙敦厚的面貌。北齐统治者为文学创作建立的政策环境,使文人能够潜心创作,皇室贵族的文学实践成为文人写作的导向,并形成以皇室为中心的文人集团,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学者认为北齐政权胡化现象严重,但对比北齐、北周中枢决策机构中最重要的角色宰相的族属、出身、学识等,可以看出北齐政权宰相中汉人及汉化胡人的比例,要远高于北周政权。因此说北齐政权并未出现严重的胡化现象,相反,其汉化的步伐却远快于北周政权。  相似文献   

18.
李文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26-131
北齐文宣帝高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不仅是北齐政权建立者,而且在选官用人、制度建设、军事征战等方面,都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他的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敬儒兴学、关注民生、整顿吏治,制度建设、军事征战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谢振华 《西域研究》2024,(2):33-43+170
北魏分裂后,每逢东、西交战,邺下先行“黄黑蚁阵斗”以占胜负。黄蚁代表东魏,黑蚁代表西魏,双方展开阵斗,存活方预示胜利。这是源自西域的占卜术,龟兹、拔汗那等国皆盛行以元日斗戏占验当年丰歉,原理与邺下相同。西域占卜术的东传,隐含着西胡东迁的历史。5世纪末,嚈哒吞灭西域诸国,掀起了西胡内附的高潮;东魏建立后,高欢迁都邺城及招徕河陇边民,再次掀起西胡东迁的浪潮。东魏在晋阳侨置凉州抚慰新民,酋帅与魏末官僚化的商胡被吸纳进政权。多股西胡汇聚邺城,形成了内聚力强的胡人聚落,造就其文化优势,深刻影响了河北风俗。邺下占卜术与太原旧俗,既反映出底层社会的西胡化特征,又折射出北齐西胡化勃兴于东魏且有连续性,是衡量北齐西胡化程度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宗教和道德精神衰落,礼乐文化分离,艺术逐渐成为享乐的工具,儒墨道在批判享乐主义艺术的同时,建构了各自独特的艺术观.由于儒墨道对享乐主义艺术的危害性理解不同,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和途径也大相径庭.儒墨道对享乐主义艺术观批判的共同性,构筑起中国艺术彰显理性的精髓,他们之间相互批判,却又互为补充,共同缔造了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打通了艺术通往生活的道路,为中国人提供了游刃有余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活奠定了理想生存的模式.在当今过分关注肉身的享乐主义时代,儒墨道艺术观的重新发现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