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恩倖是封建帝王身边宠幸的近臣,历代皆有恩倖存在,不同朝代,恩倖的特点不同。南朝恩倖表现出明显的参政意识,他们广泛而积极地参与中央决策、宫廷政变等政治活动。通过对南朝恩倖领兵权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南朝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是恩德,即以施恩—报恩责任规定人际关系,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德妻贤、君明臣忠的伦理规范和社会关系。中国恩德文化的生成,是从神恩到人恩的过程。商代是神权社会,对上帝的崇拜形成了神恩文化,王族领受神恩,拥有了统治权力,而“众”成为上帝赠予王族的礼物。周代是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敬天法祖,祖先崇拜实际上重于对天的崇拜,建立了礼乐制度,形成了带有人文性的祖恩文化。在祖恩文化中,圣王的教诲传达了天意,天意保民,产生了人文精神的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开始解体,走向家国同构的后宗法社会。这个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形成,祖恩转化为家恩,报祖恩转化为报父母之恩,孝道形成;同时家恩转化为普遍的人恩,孝推广到社会、政治领域,忠孝一体,构成了恩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政变根源于武成帝生前所布置下的政治格局中隐含的权力、利益不均衡,在政变过程中,恩亻幸、宗室、勋贵人物都有参与,体现了北齐内部错综复杂的政治矛盾。政变不仅导致了高俨及其亲信的被杀,也为随后的北齐内部政治斗争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4.
论唐代契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四世纪初记载于我国历史文献中的东北重要民族之一。北魏至北齐是契丹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契丹与中原政权建立联系的开始。隋朝统一北方 ,奠定了契丹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强大统一的封建唐王朝的建立又为契丹摆脱其强邻 (突厥和高句丽 )的羁绊 ,放手发展自我创造了条件和契机。契丹与唐朝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是封建大国境内少数民族局部势力与中央王朝的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5.
永嘉年间,由于西晋中央集权统治的衰弱,胡族乘机掀起了反晋斗争.与此同时,地方豪族也发生分化,他们的势力持续膨胀,对地方社会的控制日益加深.进入十六国时期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此期间,地方豪族势力始终游离于胡族的中央集权统治之外,造成了北方政局的长期动荡.  相似文献   

6.
张银堂 《文史哲》2003,(3):149-152
门阀势力的兴起是魏晋时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 ,东汉以来的士族阶层演变为门阀势力 ,并开始对社会进行奴役。门阀势力的兴起 ,破坏了封建政治的正常运作机制 ,造成了社会空气、政治空气的严重逆转。首先向门阀统治发起冲击的是有名的竹林七贤 ,尤其是他们的领袖阮籍和嵇康。他们的反抗方式是佯狂纵酒、攻击名教、行为放荡。在貌似怪诞的思想行为背后 ,隐含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痛苦与精神焦灼。继承阮籍、嵇康的叛逆倾向 ,继续对门阀统治进行反抗的是晋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由于地位和处境不同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的道路。但归隐并不能隔绝他和现实政治的关系。所以 ,在看似悠闲的人生背后 ,同样隐含了知识分子痛苦的心理折磨与精神焦灼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大宦官高力士出身于岭南大族冯氏,其家族势力很大,最盛时曾控制岭南二十余州。其祖父、父亲长期任潘州刺史,武则天统治时期,冯氏家族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岁的高力  相似文献   

8.
策妄阿拉布坦侵扰西藏的原因赵天准噶尔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长期以来,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17世纪初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统治时期,势力逐渐强大。其后,噶尔丹夺取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权,继续向邻部扩张,成为清代西北地区强大的割据...  相似文献   

9.
胡胜源 《文史哲》2022,(1):64-76+166
《魏书》对尔朱氏所立的孝庄帝、元晔、节闵帝及高氏拥立的元朗、孝武帝有不同的书写。元晔不预《本纪》,元朗仍为帝,却被淡化存在。因高欢本属尔朱荣势力的"拥帝派",又以为君父报仇之名与高乾兄弟合作"举义",孝庄帝的历史地位便不容否定,高欢为此不得不废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孝武帝入关,高欢以"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改立新君,更令孝静帝认孝明帝为父,使"高祖有祀",强化统治正当性。《魏书》沿袭高欢基调,批孝庄帝让"高祖不祀",称节闵帝"雅道居多"、孝武帝"悖德为甚",将节闵帝等三帝之帝号、王号并举,建构北魏孝明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的君位继承,便有创造东魏北齐承袭孝文帝国统的目的,暗藏提高东魏北齐正统性的用心。由此,也能一窥《魏书》高度推崇孝文帝的原因,及孝文国统对北朝末期政治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伊达拉里亚人统治罗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罗马王政时代后三王时期,即所谓塔克文王朝统治时期的史实考证,学界争论颇多。经研究可知罗马第六王图里乌斯并非出身塔克文尼城的塔克文家族。他原为奴隶之子(或战俘之子),后与其母邦沃耳基的扩张势力相联合,以暴力推翻了塔克文家族在罗马的统治,建立了沃耳基人的政权,图里乌斯代表的正是沃耳基人在罗马的统治。不仅如此,伊达拉里亚的卡瑞城也曾与塔克文尼城争夺过罗马的统治权;克鲁西城甚至也曾占领罗马并恢复了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而公元前510年塔克文家族被驱逐出罗马,也并不意味着伊达拉里亚人在罗马统治的彻底结束。事实上,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的统治一直持续到约公元前475年。  相似文献   

11.
明代哈密地方的哈刺灰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初,随着察合台汗国的覆亡,我国新疆地区分裂为一些各自割据、不相统属的势力,仍旧由察合台汗的后裔的蒙古贵族所统治。新疆东部开始形成瓦刺四部,瓦刺的西边是别失八里,游牧于这一地区的哈萨克人和柯尔克孜人也都处在蒙古贵族统治之下。在天山以南地区,西部是喀  相似文献   

12.
道、成、同时期是各殖民势力对中国属国进行染指的重要时期.随着暹罗、苏禄、缅甸、琉球等属国日渐被各殖民势力所染指,清朝旧有的属国体系渐渐丧失.几乎与此同时,清朝本土也开始遭受着各殖民势力的侵犯.这一危机不仅导致了"天朝"独尊的法理基础在西方、日本面前基本丧失,而且也导致了中国传统宗藩体制开始瓦解.此后,晚清时期清延借近代条约体制对中越、中朝等宗藩关系的强化,则只能说是在有限的属国范围内对这一传统体制的一种补救和改造.  相似文献   

13.
支持和利用藏传佛教统治蒙藏民族,既是清朝一项重要的国策,也是清朝治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出于统治甘青藏区的需要,一方面对藏传佛教进行大力扶持和尊崇;另一方面,当其危害到清朝的统治时,又毫不留情地给予打击和限制。所以说,清朝对甘青藏区藏传佛教的政策是恩威并施,以恩为主、威为辅;恩是长期的,威是暂时的、相对的。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操纵、控制着中国政局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割据称雄、混战不休 ,中国的政治制度十分混乱。中央政权更迭频繁 ,政令难行。地方政权各自为政 ,称霸一方。掌握中央政权的各派军阀为强化中央政权 ,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均试图改组地方行政制度 ,以控制地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对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组 ,裁撤府、厅、州中间行政组织 ,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时期 ,再废道制 ,推行省、县二级行政管理体制。地方军阀在形式上遵从中央政府整齐划一的号令 ,裁府废道 ,实际上以谋…  相似文献   

15.
自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深入 ,固若金汤的中国封建社会在运行了两千多年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社会步入近代化的历史时期。青海作为一块民族杂居地区 ,地处中央府县制统治体系的边缘地带。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历史背景下 ,其传统社会也面临着新的社会因素的挑战。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进行阐述、分析 ,以明了青海社会近代化的历史步履。自 1 840年以来 ,中国社会开始步入变革的历史时期。由于传统社会的各种构成异常的完备 ,社会近代化的步履非常艰难。在近代社会因素进入以后 ,传统社会的缓慢运行与新的…  相似文献   

16.
1368年,朱明王朝定鼎金陵,明将徐达、常遇春率师北伐,元朝末代皇帝妥欢帖睦尔放弃大都,出奔上都、应昌,从此,开始了蒙古族又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回蒙古草原后,以往君临中国的皇帝现在成为僻处一隅的大汗,面南称孤的威风一落千丈。统治天地的急剧缩小,导致了大汗与诸贵族,世臣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有势力的贵族,世臣专横跋扈,不可一世,对此,大汗只能听之任之,一筹莫展。汗权日益衰落下去。1370年,元顺帝死去。此后,纷纭登台的蒙古大汗逐渐沦为有势力的封建领主们用以争权夺利的工具。过去随驾北迁的达官贵人,一部分迷恋于都市生活而先后投奔明朝了;一部分热心于扩充势力而与昔日的草原贵族勾结在一起,为着争夺权势展开了长期角逐。蒙古草原上呈现出一派动乱局面。  相似文献   

17.
查理大帝"法令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理大帝时期是欧洲中世纪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还是文化方面都进入了一个从冲突到融合的阶段。法令集是查理大帝改造旧有法律、制定新法律规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成果。法令是查理大帝维持皇权至上、确立基督教和庄园经济模式的重要一环,对维护查理大帝的统治、保持加洛林帝国的稳定以及整合不同文化和势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当时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富国强兵,努力改革旧的奴隶制的选官制度,推行符合新兴封建国家统治要求的新的选官制度,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在思想领域也引起了热烈的争论。这实质上是新与旧的两种势力的斗争。最后,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国家统治需要的任人唯贤,因功授禄的选官制度,取代了腐朽没落的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化程度之大,影响之深远,为战国古代历史上所仅见。今天,我们对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总结其规律和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约"的形成是双方势力对比的结果,而一旦势力对比发生变化,"约"的废除和重新订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汉对周边民族统治不断加强的表现,反映着西汉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北魏末年,爆发了六镇起义,在镇压起义的战争中而兴起的怀朔镇高欢和武川镇宇文泰两股势力,把北魏一分为二,形成东魏和西魏。以后又由东魏演变为北齐,西魏演变为北周。西魏北周经过一系列改革,转弱为强,最后终于灭掉北齐。统一北方。西魏北周为宇文氏执政。宇文氏主要以武川镇军人起家,其势力主要由贺拔岳军团、侯莫陈悦军团及随孝武帝元修入关者三类组成。孝文帝元宏迁洛之后,六镇鲜卑没有受到洛阳政府汉化的影响,鲜卑文化完全保留下来。住在六镇地区的各族人几乎都鲜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