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利主义因以功利最大化为道德评判的标准,被指责可能会为了追求功利的最大化而导致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密尔通过把人类关键性利益设定为个人的基础权利、把功利原则设定为价值论原则两种方法,使功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容纳了个人权利,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该如何设定权利的说明,也为我们分析特定情形中的权利的权限范围提供了基础。但是,密尔的方法仍然面临着"幸福"概念无法达成共识所导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李梅 《兰州学刊》2012,(5):11-15
在密尔看来,功利主义幸福不涉及某些具体的个人快乐和实质性的道德品性,它探求的是一种对待个人与多数人利益(幸福)的态度和衡量决断的标准。密尔功利主义幸福观强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相较于个人利益(幸福)而言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幸福),惟有如此社会才会是和谐良善的,公民才能拥有良善幸福的生活。功利主义幸福观所提供的以整体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以往古希腊以来关于幸福践行的问题上所存在的困扰和担忧可谓是做出了恰当的回答,在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俊丽 《兰州学刊》2008,(3):158-160
文章概述了古典功利主义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进行比较,主要从密尔对边沁功利主义的修正,即快乐主义向幸福主义的转换、功利原则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道德制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简述了密尔在自由和正义两方面对于边沁功利主义的补充,试图通过整个分析比较的方法,更深入了解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4.
功利主义是用快乐和痛苦的心理体验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思想理论,也是一门极其精致的道德学说。作为功利主义的奠基人,边沁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诸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等一系列思想主张,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明确的原则性界定和崭新的价值标准。密尔则将功利主义发挥到极致,在修正与超越边沁功利主义原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继而提出了快乐有质的不同、幸福即快乐的最大化、公共幸福与自我牺牲的一致性等批判性主张,功利主义也由此步入了其发展历程的巅峰阶段。  相似文献   

5.
庄晓平  郝文君 《学术研究》2012,(12):27-31,159
自主原则之所以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四大原则之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为了保护和促进患者或受试者的最佳利益。而密尔的伦理思想成为了该观点的辩护理由。密尔认为个人是自己最佳利益的最高主权者。这种强调效果的观点,丰富着生命伦理学中自主理论的理解,符合了人类医疗实践中的经验。但正如任何理论落实到现实都可能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难一样,密尔的伦理思想因太过于强调后果以及难以解决功利与正义之间的道德冲突,而导致了以此为基础的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在实践中面临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密尔对时代提出的许多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他主张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修正了边沁功利主义思想中的缺陷和不足,试图通过厘定"群己权界"、界分公私权力、倡导互助合作、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等,创造一个积极有序的社会,形成一种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密尔的理论主张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对其身后的英国乃至欧洲和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童中平 《兰州学刊》2005,(6):84-87,69
密尔的自由主义受早期功利主义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伦理基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最终的价值目标.他详尽地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与限度,划分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界限,突出了个性发展对社会福祉的重要性.代议制政府是自由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邵风 《天府新论》2021,(1):72-82
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功利主义通常被认为在正义这一领域内遭遇了困境。随着关于约翰·密尔修正解释的兴起,密尔的正义理论被认为可以走出这一困境。在密尔那里,功利原理并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原理,而是作为整体生活技艺的第一原理。与生活技艺相对应,密尔提出了生活技艺得以实现之基础的性格学。性格学主要关心如何培育人的自主性,自主性成为密尔规定功利这一概念的核心要义。同时,密尔将权利视为正义区别于其他道德技艺的关键要素。权利被密尔重新定义为对人而言最为重要的功利,而自主性就是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性功利。结合密尔对功利原理和正义的讨论,自主性成了搭建功利与权利之间的概念桥梁,一种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约翰·密尔以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 ,在对启蒙时期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重构了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理论。这种批判和重构不仅使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主题发生了位移 ,即由启蒙时期关注的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转变为公共权力的合理性问题 ,也带来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提供的思想为人的主体性确立提供了世俗化和合理化的自我确立的前提和基础,从对神圣性的批判到对自然性的赞扬和推崇,标志着近代法律哲学的世俗化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因素成为功利主义的构成部分,快乐主义和人类幸福成为其理论核心,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公式成为评判一切社会、政治以及法律制度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11.
程家明 《江汉论坛》2008,1(2):60-65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已达科学真理的层次:但是,还需要对其作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这种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采取可能性的视野.在可能性的视野里,人的本质包括遗传素质、心理结构、社会需要和能动努力.而这种人的本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劳动、交往和选择等三个层面的统一.从可能性的视野研究人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在对人的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使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更具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赋予了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以及说明了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和能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已达科学真理的层次。但是,还需要对其作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这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采取可能性的视野。在可能性的视野里,人的本质包括遗传素质、心理结构、社会需要和能动努力。而这种人的本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即劳动、交往和选择等三个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江宏春 《阴山学刊》2012,(3):112-117
归纳法是科学哲学探讨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议至今未休,惠威尔和密尔这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的争论是其中的重要一页。他们对归纳的定义、归纳的功能、归纳的机制、假说与归纳关系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影响着后来归纳法的发展。了解二人的争论,有助于加深对归纳法及其发展路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对道德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和中国伦理学史上,都存在着超功利主义的道德学说和功利主义的道德学说。超功利主义学说因为片面强调道德行为的义务性而缺乏现实的普遍意义;而功利主义由于过分强调道德的功利性,也存在着道德行为的彻底性问题。在我国当代的社会转型时期,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的道德建设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秋梅 《学术论坛》2005,12(12):9-11
密尔不仅明确地提出了关于自由的原则,而且将自由主义的原则和功利主义的原则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他一方面极力维护自由主义的一般放任原则,主张社会事务最好由私人自愿去做;另一方面又提出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伟大的善”,应对经济事务和个人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密尔在新旧自由主义之间采取了调和折中的方式,提出了政府有限干预的理论,这使他的自由主义思想蒙上了浓厚的折中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马凌 《北方论丛》2003,(3):123-127
19世纪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的《论思想和论辩的自由》,被誉为"英语世界里最经典的关于新闻自由的辩护词"。他的思想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法的法理依据。然而,密尔的新闻思想有着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双重理论基础。所谓的"思想市场"只体现了他的消极自由观念,我们还应注意到其"社会责任"这一积极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7.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谨虎 《河北学刊》2003,23(1):16-19
本文全面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含义,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可能性,论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由德里克·艾伦和乔治·布伦克特发起的争论产生了一个当今西方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是否是一种功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澄清和回答关系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伦理观。从马克思的原初思想来看,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一种功利主义。这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后果论的;另一方面表现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不是普遍主义的。马克思的伦理观并非与其他规范理论的伦理观相并列的一种观点,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其他规范理论的价值原则、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功利主义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依次经历了先秦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和近代功利主义。德性功利主义近代转型的显著特征是构建新道德体系的尝试。然而,功利主义并未由此成为可普遍化的伦理原则。因此,德性功利主义的转型或功利主义学说的构建仍是我们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