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到底有无客观必然性?这个在理论和实践上本来早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竞成了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甚至成了我们一些同志在认识上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上升到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来认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提供了一些认识的原则和方法,而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总的来说,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得也有失的;邓小平同志则在总结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否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定论。在新形势下,重新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澄清一些人的模糊思想和认识,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与法制关系陆武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一命题前些年已有人提出,不过,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却没有形成定论,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分析论述,与法律界和经济界的同行们共同讨论。一、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5.
当前,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特别坚持提出并讨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问题。这个讨论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主旨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现存的政治体制没有充分体现真正的人民政权,没有在应有的程度上确保自己国家的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革命的改革所带来的民主改造的不可逆转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为了保证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现今的政治体制应该从根本上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6.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关系崔良桐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很多,但他们都没有直接论述过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也没有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科学概括,而在他们的著作中却描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经历了一个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人们由否定到部分肯定以至目前的全面肯定,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认识的深化。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是根据耕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所作的进一步的基本总结,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它的特征、以及目前在发展商品经济中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于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潮.回顾社会主义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标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它的榜样作用,势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上的讲话中指出“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错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①。这两个“归根到底”,说明了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候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非常重要。但我认为,讨论有很大的片面性。从讨论情况和发表的文章看,基本调子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理论上已经清楚了,问题只在于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和有些企业没有深刻认识这一目的,没有按照业已阐明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办事,似乎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中而不是在理论上。我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能说在理论上已完全解决或基本解决了,而应该说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弄清楚的问题。本文准备就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从论理上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个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过去谈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人们往往讲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人民政权的建立等。这些当然都是对的,但还不够。所以报告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着重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纵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尤其是一些令人深思的反面教训,更使人们深刻地体会到,这确实是一条带有规律性的原理。  相似文献   

12.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观点,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全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长期没有搞清楚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对进一步探索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一代革命家所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没有(也下可能有)明确指示,更没有历史先例可以借鉴,列宁只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进行艰苦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实践——再认识,终于找到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对此,许多专家学者已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意见,但对列宁思想的演变,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人愿就这些问题略述管见,希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国家经济职能,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理论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许多探讨,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看法。我们党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如何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15.
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它打着“民主、自由、人道”的旗帜,在一些国家风行一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我们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时,发现它和19世纪40年代曾在德国“象瘟疫一样流行”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把民主社会主义同“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一些比较研究,是很有意思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弄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渊源和实质。“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流派。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一方面尚处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统治之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在这种情势下,小生产者日益破产,陷入了贫困的境地。“真正的社会主义”正是破产的小生产者那种  相似文献   

16.
要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许多规律中,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规律,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因此,这个规律应该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长期来对于这个规律,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解决。这里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三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这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特点,指明了我们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划分阶级的标准与消灭阶级的标准消灭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是否一样?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阶级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论上本来是清楚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按照财产状况划分阶级”.列宁更对“阶级”下过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又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优越性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究竟应不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有正确方向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人们作出科学的回答。本文打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一、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衡量标准和根源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之所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公有制之所以取代各种形式的私有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公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孕育完善发展市场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各类市场。于此同时,市场管理统计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大量的市场统计信息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统计学,有关市场管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也比较薄弱,所以,亟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统计学。现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管理统计学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构想,旨在引起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理论界在讨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中,比较多的同志都认为,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基本上完成生产资料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社会发展有一个不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关于这个阶段的特点,大家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了好些条,如:生产力水平低,有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还有阶级斗争和“政治国家”等等。但是,本质的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正确地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不发达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不发达。这个不发达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二是公有化程度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完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前者决定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