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虽然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但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才能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根源,上层建筑是派生物。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杜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还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贯穿于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的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有其核心内容,这就是价值观念。由此看来,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在经济上,全球化的趋势是经济的一体化.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的全球化是否要推进文化的全球化?经济的一体化是否也要为文化多样化的消解而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审美意识形态论”受哲学误区影响,错误地将意识形态与观念上层建筑相等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设施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方面的序列,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性质方面的序列,两者不可相混。意识形态是对特定社会性质的反映,不是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分类。哲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都归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身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一旦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社会意识、上层建筑的变化.其变化往往最初表现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必将折射为人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而对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内的传统观念的沉思和探索正是哲学对时代精神精华把握之已任.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佩里·安德森认为要理论结构和历史材料并拳,形成自上而下地审视历史与“自下向上看的历史”的完美结合,在抽象与丰富的具体之间,达成平衡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文艺形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艺术,与党的宗旨一致,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但是,如何服务?其內涵、外延都将随党的中心工作转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法律意识及其内容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意识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社会法律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具有个体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征,其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其他因素都对其生产影响和制约作用。其内容结构可以从认识角度、心理结构角度、主体范围角度、主体角色角度、客体内容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篇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著作。其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这些思想,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决定和制约国家;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过程是国家权力向社会方面转换的过程,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国家自行消亡的过程。从“为民做主”到“人民当家做主”,是国家与社会权力的转换,其有效途径是“村民自治”,但这只是社会重新收回国家权力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不仅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应当包括经济基础和政治的法律的上层建筑,并有一定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的形式。可见,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律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是构成一个社会复杂的结构和层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不同的结构和层次的改造,分别属于物质文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以社会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社会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我们考察社会经济结构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就需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入手。 众所周知,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返过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生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作为均属于我国上层建筑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法制对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调控作用,而且两者在调控社会的功能方面有着各自的作用,即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4.
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问题贾文昭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又区分为两种,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  相似文献   

15.
<正> 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不仅明确地把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为两对,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且指明了两对基本矛盾的不同地位及其辩证关系;同时,对社会基本矛盾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作了科学的阐发,不仅指出了一般情况下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而且进一步指明了在特定条件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作用”,从而坚持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种矛盾组成的有机体。正如自然界物质结构具有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多种层次一样,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也是有层次的。我们认为,其主要层次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层次是,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但概括起来不外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它们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外面的一个矛盾层次。第二层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一  相似文献   

17.
张有恒 《天府新论》2004,1(5):36-39
政府角色转变的实质是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属于上层建筑 ,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变 ,我国政府角色必然发生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动形态。社会基本矛盾贯串于人类社会的各个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马克思创立的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概括。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原理,关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要求的原理,关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的原理等等,适用于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主义本质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作了规定.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及其矛盾.也决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论.  相似文献   

20.
要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特别要明确社会主义有哪些本质规定.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本质规定.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它自己的本质属性和本质特征,即质的规定.这种质的规定,是一种社会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部分,其质的规定性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上层建筑方面的质的规定表现更为活跃且外在化,往往容易被人们首先注意.但经济基础方面的质的规定,对社会制度具有更深层的决定意义.这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矛盾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