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8,(7)
1896年。李鸿章一行访问到费城。当局格外巴结。说中国的贵人喜欢坐轿.于是。在李参观工厂或名胜时。就不用马车了。专门搞了一顶豪华轿子让李鸿章坐。不巧的是抬轿的四个人全是爱尔兰人。他们听李鸿章 相似文献
2.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参与了晚清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活动,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主持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因此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具有卓越的才能,在戊戌洋务时期就有很明显的体现。事实上李鸿章的很多行为都是代表国家的,近两年史学界也在为他翻案和平反,因为李鸿章已经在尽最大的可能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应该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白仔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8,(5)
他们之间的恋情,注定是开在伤口上的一朵玫瑰,爱虽真,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了曾经的一场爱,她选择了等待,当青春不在,韶华将逝之时,她终于守到了云开见月明。她系出名门,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侄女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才女张爱玲,自幼骨子里就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她出过国,留过洋,集容貌、才情于一身,拥有万贯家财,然而她的爱情,却如寒露打湿的蝴蝶羽翼,质实沉重,轻盈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唐延枢(1832—1892)号景星,是著名的洋行买办,也是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为中国近代化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去世时,13个国家商务官员的轮船为他下半旗志衷。 相似文献
5.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曾国藩病死,李鸿章曾作联挽他,说:师亨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相似文献
6.
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5)
1884年,对晚清而言,注定是风起云涌的一年。这一年,于外正在进行中法战争;于内发生了甲申易枢。甲申易枢使恭亲王奕退出军机处,从此失去了与慈禧太后抗衡的能力。表面上看起来,甲申易枢对李鸿章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对李鸿章的间接影响却是巨大的,其对李鸿章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1884年以后的晚清政局的改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9.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相似文献
10.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8):30-32
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世人多尊称其为李中堂,或以其籍贯称李合肥。杂碎——动物的内脏,有时特指煮熟切碎的牛羊猪等家畜的内脏。怎么?这道菜是用李鸿章的内脏做成的吗?不是的,没有那么邪乎怪哉,这就是道菜肴,一道以人传名的大烩菜。一据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派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然后出使美国。李鸿章的到访,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最有争议的人物。在大清国摇摇欲坠之际,李鸿章如同一个裱糊匠,竭尽全力东补西糊,虽一时弄个里烂而外光,但是一旦遇上暴风骤雨,也是束手无策。后人,也恰恰从这个角度,或认为李鸿章是个大卖国贼,每逢中国与外国战败,都是由他主持和局,赔款割地道歉; 相似文献
14.
古代职场有异于现代职场,但古今往往惊人的相似,历史和现实其实是一个迂回的大循环,并且古人智慧常常令今人黯然失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职道栏目从本期开始推出"史说职场"系列,《职业》编辑将选取一些生动的历史小故事,供读者品味,望能给现代职场以点滴启示和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4)
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进行了许多外交活动来阻止战争的爆发,都未能如愿。高升号事件给了他以夷制夷的好机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李鸿章并没能阻止战争的爆发,其外交政策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6.
张文木 《社会观察(上海)》2011,(4):85-87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李鸿章接受俄罗斯贿赂问题一直引人瞩目。几乎所有研究近代中俄关系的历史著作,甚至包括时任俄罗斯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在日记中都提到俄国为其远东战略目的向在俄国访问的李鸿章行贿一事,并说俄政府还为此单设了"李鸿章基金";另一方面,也有任俄国财政大臣的维特在回忆录中说"其实没有这回事"。鉴于各种回忆录多有矛盾、相关记载莫衷一是,就此笔者拟作一澄清。 相似文献
17.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左眼脸颊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何文涛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4):16-19
勿庸置疑,曾国藩的确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二人关系清末五十年的大局。两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正值太平天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确切地说,两人都是靠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他们是晚清那段历史的一个写照,有人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李鸿章,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就没有晚清。此言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1)
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是李鸿章的外交思想其主导思想是争取和局。就外交实践而言,他彻底败了,但就思想本身来说,李鸿章的和局思想是他的洋务自强思想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不应随着外交实践的失败而一同抛弃。因为政治外交相为表里,李鸿章外交失败首先是中国内政不修,而后才是他个人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金满楼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11):56-57
袁世凯另找靠山甲午战争爆发前,袁世凯在朝鲜做知事无可为,随后便托辞返回国内。回津之后,李鸿章以袁世凯人才可用,委派他办理前敌营务,但袁世凯并不想从事后勤工作,因而在工作之余又背着李鸿章在京中托人找关系,另谋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