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是泉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在泉州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沿海城市,建设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重要途径是引进循环经济思想,将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入世”预示了市场基础性配置作用下的区域经济更大范围的调整和互动。以“大北京”“大上海”区域经济的视角审视并找准秦皇岛的位置,关系到秦皇岛这一港口城市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实现区域经济新的繁荣的战略需要。一、与“京、沪”的渊源看秦皇岛的历史位置追溯秦皇岛发展的历史,与京沪渊源久远。秦岛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北京的需要而兴盛起来的。甲午战争后,中国沿海大小港口多沦为殖民地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秦港被批奏为全国自开口岸,成为惟一拥有主权的自治港。开埠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京师的安全和开辟商务出海口…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人类历史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其恢宏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抉择,使中国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深入研究邓小平全球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抉择,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港口城市发展的功能作用与天津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中,港口及港口城市在资源配置和物资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津应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挖掘港口城市功能优势,统筹协调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的发展关系,发挥天津对内对外两个市场、两个辐射面的空间结点的功能,积极争当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发挥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 ,其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历史和现实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和呼唤 ,不仅决定了人的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而且决定了人的现代化的逐步实现是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1知识经济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各级决策部门就十分关注知识经济对本地区、本部门未来发展的影响,其理论的应用问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我国各地区纷纷开展了对知识经济与区域发展的研究。北京市决策研究机构提出了首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目标和对策建议,提出了与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相协  相似文献   

7.
世界现代化大致起步于18世纪,扩散于19世纪,流行于20和21世纪。从18世纪到21世纪,世界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现代化是一个多义词,它既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种国家目标。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现代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的行为和过程。作为一种文明进步,现代化是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巨大转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作为一种国家目标,发达国家是要保持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发展中国家则是要追赶和达到人类发展的世界前沿水平。在18至21世纪末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综合现代化是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在21世纪,世界现代化有三条路径,即第一次现代化路径、第二次现代化路径和综合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世纪末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战略目标,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作保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是实现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这个道理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为大量的经验事实所证实。列宁说:“社会主义政党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基本完成了夺取政权和镇压剥削者的事业,紧接着就要解决管理这个任务”。要制定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振兴甘肃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就不能不对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瓶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准确把握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破现代化瓶颈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举措的提出是执政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文化抉择,是以对20世纪的文明判断为理论前提的。为此,我们在对五四以来的文化反思与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应以世界文明为起点,以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主线,以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为方法,以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学术探索、文化交流为旨归,来完成世纪抉择的学术、文化转型。东方新人文已是世界文明起点上的发展与整合,五四以来的东方文化派、玄学派及新儒学派,与高级现代化的科学、人文、自然之道融合起来,打通“后现代”,终结“新儒学”,进入“后儒时代”。邓小平理论则在改革、开放理论与“一国两制”中打开中西两种制度与文化更高一层的历史对话,它以开放人文构筑发展大道的文明抉择,也是东方走向西方,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圆合之道。  相似文献   

11.
南京基础教育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抉择方永兴,章祥瑞教育是超前的、未来的事业,二十一世纪将是人才、智力竞争的世纪。参加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人才有赖于今天教育的培养。基干这一认识,国际上的有识之士都十分关注教育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把它视为瞄准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举...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展示了今后15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前景,是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长治久安,胜利跨入21世纪的宏伟纲领。根据《建议》精神,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重大科研课题之一。本文就青海今后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谈些粗浅认识。 战略思想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确定战略目标的基础。“九五”和21世纪前10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告别20世纪,迎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我们担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使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再一次腾飞。这应是未来15年的战略任务。 为了实现这三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9条重要方针,从青海省情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坚持?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始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20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进入富裕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因此,“三农”问题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世纪里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21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本文力图从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 ;国情决定发展战略 ;客观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科学的战略决策指导伟大的实践等方面论证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道理 ,以期引起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反思和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这句话用在人口问题身上也是合适的。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我们在工作层面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某个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加速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无疑是顺应和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要求的,并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因此,湖南亦应将城市化作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人口问题需要放远眼光有人说.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这句话用在人口问题身上也是合适的.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我们在工作层面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某个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开宗明义:这次大会的历史使命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博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热烈的拥护。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使命,有许多复杂的工作、繁重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去努力完成。其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推向前进。报告中一系列有关经济战略的思想,正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提出的。十二大的经济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说“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亿元增加到二○○○年的二万八千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抉择。 一、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势在必行 1、辽西走廊具备了建设外向型经济带的条件。 一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改革开放15年的实践,认识不断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深化。这是建设辽西走廊外向型经济带的基本前提;二是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锦州港已成为我国北方大港,疏港公路、机场、通讯设施均已建成,辽西走廊更加畅通。 2、工业有相当基础。 辽西工业门类齐全,石油、机械、电子、建材、轻  相似文献   

20.
刘金祥 《学术探索》2003,(12):31-33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一理论作用于实践层面体现为空间集聚化战略。空间集聚化战略具有整合战略资源、开发潜在市场、形成后发优势的特点。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