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06,(7):15-15
一位知名的成功人士,其人生座右铭是:“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这个座右铭,对大多数老同志很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享下等福.存上等心”更是老同志生存状态的朴素写真,也是老年夕阳人生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一信 《老人世界》2008,(11):29-2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东坡的两句名诗,我儿时就会背诵。但如同在青少年时代我偶尔挑食时,妈妈责怪我“生在福中不知福”一样,真正理解其本意是经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打磨之后——人生的滋味,就像牛的反刍,慢慢地倒嚼,才能品出真味。  相似文献   

3.
岁月如流,春节如约而至。每逢新春佳节,父老乡亲们张灯结彩贴春联,总突出一个“福”字。还有一些人家爱将“福”字倒贴,以期望过路行人恭贺一声“福到了”(取“福倒了”的谐音)。由此可见,人们向往和追求“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  相似文献   

4.
说“安”道“福”赖康宁人要健康长寿不容易,即便做得到也是各有各的经验和秘诀。在我看来,安定、安静、安心,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的主要保证。安定,是就大环境而言的。国泰民安,唯有社会安定,国家安宁,老年人才能乐享晚年。安静指的是人生。人一辈子都要老老实实做事...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北方,跃然大红纸上的那个“福”字,是烘托春节喜气洋洋气氛的一道风景线。去年春节,我们楼下搬来了一家新邻,主人是个离休干部,大家称他老陈。他的书画在远近有些名气,结交了不少文朋墨友。所以,尽管是卸任在家,门前仍是车水马龙。乔迁新居是人生大喜事。为了抒发自己的好心境,也为了欢迎来客,老陈就在家门上贴了一个自己写的大“福”字。正是这“福”字,留驻了不少来访者或过路人的脚步,赢来了声声赞叹。有说字写得浑厚、庄重、雄健,有说字点画间孕育的流贯之气脉、飞动之神韵,显现着生命的节奏和力的旋律,更有人说,…  相似文献   

6.
翠翠 《当代老年》2007,(12):34-34
中国结从古流传至今演变成上千种编法,“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下面是我收集的关于一些中国结的含义 蝴蝶结:福在眼前,富运迭至;  相似文献   

7.
因学习成绩好而找不到工作,这却是一件怪事。然而,确有这样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大学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其优异学习成绩却成了应聘工作的障碍。福兮祸兮,因“福”得“祸”。后又因“祸”得“福”。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学家张岱所著《快国道古》,内有一段“福”的议论:金溪胡九韶学《剔洁修,每日哺,焚香顿首,谢天赐一日清福。妻笑道:一日三餐菜粥,何名“清福”?九韶日,:“吾生无兵祸,家无饥寒,榻无病人,门无讼事,非清福而何?”胡九韶对享福的解释是具体而又实在的。按他的享福标准,我们当今的衣、食、住、行不知要超过古人多少倍,早该焚香顿首,谢天谢地了。那么,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浪潮,老年人何为真正的“享福”呢?在我看来—奉献是福。人生不是索取的漏斗,而是奉献的喷泉。生命的意义在于正当的追求之中,在于有益的贡献之中…  相似文献   

9.
逸夫 《女性大世界》2006,(5):128-131
品尝了人生最浪漫爱恋,步入婚姻殿堂的你,“性”福吗?性生活和婚烟质量是息息相关的,现代都市女性大胆,热情、独立,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求,她们想要“爱”,想要“被爱”,敢于倾听自己身体的需求。有关专家曾公布每4个城市女性中,就有一个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自己的性生活质量。那么,一起来看看自己的性福质量如何,给自己的性生活打打分吧。  相似文献   

10.
曲黎敏 《中外书摘》2008,(10):87-88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人的生命周期的一些说法,并且具体阐述了人在人生的某个特定阶段,血气和行为的某种关联性。比如,“人生十岁,五藏始定”。少年时期,人体的脏器刚刚稳定下来,这个时候人的“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此时人的气血都在根部,因此小孩子喜欢跑,而且是跳着跑。  相似文献   

11.
春节快来临的时候,也是生活中“福”字出现最多的时候,人们写“福”字,买“福”字,或接受亲朋好友送“福”字,张贴悬挂与“福”字有关的彩图和饰品。这个习俗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福”字的字义和传达的感觉特别美好,是人们一生追求的东西,谁不想自己有福气?谁不想享受幸福的一生呢?  相似文献   

12.
王谦 《中外书摘》2011,(3):75-77
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一生著作颇多,如《鲁滨孙飘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斯》、《英格兰、威尔士游记》等小说,此外还有大量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论文小册子。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笛福在情报工作方面的成绩丝毫不逊于文学方面,他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间谍,他自己也承认受雇于女王,从事若干项光荣而秘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已经形成一种“低生育文化”。“低生育文化”包括了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文化”和草根自觉的“儿女双全文化”。理性的生育求的是“好”与“福”。儿女双全是为“好”,衣食无忧是为“福”。但过去那种“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基本上没有了市场,很多调查可以支持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14.
我收藏了一个“中华福瓶”,瓷质黄釉,瓶身是一个行书体的“福”字造型。以汉字的造型作酒瓶,是极为鲜见的。在我的“幽瓶屋”里仅此一个。瓶高16.5厘米,它是一个塑形精致的字体,有一种厚重的立体感。它不仅彰显出方块字独特造型艺术魅力,而且又是一个能装一斤白酒的器皿。它的外表完全是按汉字运笔规范来造型的,其中横竖、圆点、粗细适当,有着和谐匀称的美感。而笔画内部的各部位又完全镂空,笔画间衔接自然,那“福”字关键的一点又是活动的,即瓶盖。这不仅构建了“福”字的整体性,也突出了瓶的实用性,可谓是画龙点睛,实在是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5.
人说“妻好一半福”,我常说的是“老伴,让我幸福了一辈子。”  相似文献   

16.
高校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的未来,入队、入团、入党,是高校青年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在把握“人生三部曲”的基础上,应完善机制,做好高校青年学生“人生三部曲”的有机衔接,同时强化价值追求,增强高校青年学生“人生三部曲”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7.
重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再次感受到了米兰·昆德拉敏锐的洞察力,和蓬勃在其精神世界中那强健的生命力,尤其他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值得我反复的细细的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1999,(4)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和南京市老年病医院开展了“南京市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7%的老人在“对当前生活的总体满意(幸福)程度”一项中选择了“很满意”,53%的老人选择“基本满意”。在回答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时,55%的老人认为自己“经常有自卑感”,55%的有“孤独感”,5%的有“抑郁感”,多达20%的老人认为自己“情绪不稳”。老人对健康和生活的观念颇为更新,如赞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不足2%,而赞成“身心俱健才是福”这一观念的高达58%,另有40%的老人认为“无病就是福”。对…  相似文献   

19.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两字。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与老作家冰心,曾有过一次关于婚姻的经典对话。那是1991年5月的一天,铁凝冒雨去看冰心。 “你有男朋友了吗?”冰心问铁凝。 “还没找呢!”铁凝回答。 “你不要找,你要等。”90岁的冰心老人说了这句充满禅机的话,也许是老人近一个世纪对婚姻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