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效率的实质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二者的关系是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各区域经济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来探讨我国由传统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一、体制转换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由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存,在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双重效应:一方面,由…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体制型失业与再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制型失业的界定失业是由于在新的体制完全取代旧体系之前就打破原有体系而引起的。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有制经济部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经济...  相似文献   

3.
一、市场经济对政治参与的一般要求 市场经济对民众参政的要求将完全不同于计划体制,一般而言,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独立的个人。 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承认个人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在市场运作中,个人以独立的身分进行经济活动,自己享有经济收益,自己承担经济风险。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是市场体制下“经济人”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体制是一种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树结构。随着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轨,以树结构为基础的文化管理模式从组织结构到功能构架都不能适应国家文化发展形势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文化管理模式要实现从设计理念到组织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体制是一种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树结构.随着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轨,以树结构为基础的文化管理模式从组织结构到功能构架都不能适应国家文化发展形势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文化管理模式要实现从设计理念到组织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观念形态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有两项内容至关重要:一是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二是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相应地,人学发展也应着力关注以下两大主题:工业化进程中人...  相似文献   

7.
培育社会主义市场农业主体意识王海传,李士国,宁志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必须把世世代代束缚在小块土地上从事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生产的农民纳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使他们真正成为驾驭市场农业的主体。这里,体制的转轨固然重...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全球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特点是许多后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在转轨过程中,后社会主义国家既有的制度框架、组织体系、价值系统与社会结构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原有集权型的国家结构模式,由于无法应对后社会主义国家整体性变革的需要,而逐渐在制度层面被社会变革势力所改造或解构。然而,无论是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体制的构建,还是民主化进程的推进,都需要一个成熟稳定的国家权威结构作为主体性的支撑力量。因此,"重构国家"成为大多数后社会主义国家在转轨时期的重要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正确的价值导向胡钧(中国人民大学)价值观的根源要从经济方面去寻找。我国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旧体制严重压抑地方、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弊端,利用市场机...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其运行有哪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2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中国区域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计划调控和市场体系是不同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物质和能量流通的基本手段。在转轨时期,市场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政府行政的干预,同时由于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等原因,导致区域经济运行中面临着种种矛盾。1.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矛盾。政府行为在实践中要实现两大目标:管理社会和调节经济。就政府的社会性职能而言,各级政府的社会功能没有质的区别,而政府在履…  相似文献   

11.
一、毕业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制初见成效 随着经济体制和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毕业生供需矛盾的激化,在毕业生分配上实现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已是大势所趋。 这几年来毕业生分配改革成效是显著的。尤其是当前试行的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制度规范,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要从计划体制转变为市场体制,个人、企业与政府在制度变迁的路径中发生角色与功能的重新定位,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在不断冲突与协调中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权力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既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对市场化的改革起着消极的影响,可以说是"诺斯悖论"在我国的另一表述.这一悖论的实质,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博弈,政治与经济的冲突与协调,是政府对市场的侵犯与保护.从政府权力悖论这一角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体制转轨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完全排斥市场作用的行政性收入分配体制,即不仅工资级别及数量完全由国家行政机构决定,而且就连每个人的工资升级调整也几乎都是由国家行政机构确定,市场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而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几乎是完全脱节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盛行,严重阻碍了经济的高效益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性计划体制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整个经济体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性收入分配体制也将随着发生深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新旧经济体制更替,必须加快经济立法,这是当务之急。 1.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及其行为规范,急需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人和直接  相似文献   

16.
过渡经济学:我们知道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何为“过渡经济学”? 近十年来,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过渡经济学”正在迅速发展。过渡经济学的“过渡”一词在这里特指原有的计划经济国家在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先后开始的“经济改革”运动。这场经济改革运动的宗旨是将经济的运行体制从原来的以政府官员和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的计划体制向以自由交易和竞争为特征的市场体制转变,简称“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过渡经济学就是以研究计划经济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或转变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问。在现有的文献中,经济学家经常使用的概念,如过渡、转型、转轨、经济改革、市场化等等,基本上皆指同一个含义。  相似文献   

17.
略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活动可以分解为人类主体、自然客体和中介系统三个方面,只有这三个方面均有发展的可持续性,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此前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聚焦于资源、环境等客体性因素和技术、劳动等中介性因素上,主体条件是一大盲点。对中国这样一个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国家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条件的创造是首要的工作。主体条件的基本含义是:必须使民众成为生产经济与文化物品的权责统一的主体,而政府则成为生产社会秩序的主体,两大主体问构成相互制衡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理论命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计划向市场的体制转轨探索是一个原理一般性与实践特殊性相结合的过程 ,在没有现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 ,实践成果对于认识深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为考察对象 ,在对既有研究成果和改革绩效进行比较、探讨、归纳后认为 ,中国案例在转轨经济的研究对象、运行特征、动因与路径、演进进程等基础性课题方面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由于中国实践在这些方面的意义主要是对流行认识的证伪 ,可以说是其独特价值所在 ,本文尝试着进行了命题式的归纳。这些命题基本形成了转轨经济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 ,是进行比较体制研究的基础。本文的探讨表明 ,以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为对象创新转轨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正在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岗女工已成为下岗职工的主体。这主要是由于劳动资源总量过剩、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等宏观因素造成的。就微观原因来看,有生理因素、个人文化素质因素,更有再就业观念方面的因素。此外,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为解决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1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2 .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产业;4 .加强女性劳动力资本投入;5 .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所谓的信用文化,是指与信用相关的道德风俗、意识形态、价值观等非正式约束。信用文化不同于法律、条例等正式约束。建设信用文化是社会主义信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在工业化、知识化和全球化异常复杂的背景下,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