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尚书·禹贡>"彭螽既猪,阳鸟攸居"中的"阳鸟"一词,汉代以来的历代注家,或以为"随阳之鸟,即鸿雁之属",或以为是"如虎牢、犬邱之类的地名",或以为"即扬州附海岸各岛,大者则台湾、海南是也."其分歧之说甚多.本文认为"阳鸟"即"阳岛",并且"阳岛"是指"彭螽"(鄱阳湖)附近一带大大小小的内湖岛屿.  相似文献   

2.
课本韩愈<师说>文后"君子不齿"句中的"不齿"注释,有值得商榷之处,依作者写作的本意当以"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解释为妥.  相似文献   

3.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老子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越发使人感到对老子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深化研究的基本前提.而出土的最新资料,又使人们毋庸怀疑,"无为"、"无以为"、"无不为"都是<老子>本身的概念,它们构成一个自然链."无为"是起点,它揭示了<老子>哲学的真谛;"无以为"是中间环节,说明了选择"无为"的缘由;"无不为"是终点,是前两个链接自然运作的客观效应.本文认为,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管锥编>诠释古代典籍是为了认识到过去东西里的现实意义,"古事时事相影射复相映发",所以它对古代典籍的诠释虽然是以历史为对象,但又视过去、现在与将来为一个整体,既"鉴古明今",又"察今识古",古今融合,循环诠释.  相似文献   

6.
现代有关<琵琶记>意义的诠释,包括当前主要的"伦理矛盾说"和"性格缺陷说",皆未出"五四"以来现代话语结构中对传统儒家思想及国民性批判否定的层面.而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重要悲剧思想,无不强调悲剧的形而上特质,其中包括终极性认识和终极性超越两个方面.作为经典悲剧作品,<琵琶记>具有较之以往理解更为普遍的深层诠释空间,其间所表现的父子之间"孝"与"孝",君臣之间"孝"与"忠"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展示了理想价值体系在具体时空当中的分割、对立和冲突,体现了有限中的人对完美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个更深层次的诠释,不仅丰富了<琵琶记>的意义,而且能够加深对悲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早深刻论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高瞻远瞩地为共产党指明航向;苏联共产党的亡党又从另一视角警示我们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8.
"道"的观念由来久远,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哲人们用以指称宇宙本体及其运动规律的重要概念,自产生后,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有三篇<原道>的文章,都是和文学有关的,一篇是齐、梁时代的刘勰所写,一篇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所写,另一篇是清代的章学诚所写.这三篇<原道>,把"道"的观念深深的渗入了传统文化之中,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伟大诗篇<离骚>命题的含义,历来诠释不一.文章试图对各家之论进行一些探讨.文章既不赞同班固的"遭忧说",也不赞同王逸的"别愁说";既不同意游国恩先生的"乐曲名称说",也不同意龙海清、龙文玉中先生的"苗族语言说".文章认为,"离骚"就是"离忧",也就是"无限忧伤"或"痛忧"的意思.<国语*楚语>云"德义不行,迩者骚离."骚离"就是"离骚".屈原用此楚语命其诗篇名,也正含有"亲者痛、爱国情"之意.  相似文献   

10.
古典经济学把人都假定为是自利的经济人.但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斯密在<国富论>中强调人性是利己的,而在<道德情操论>中又强调人性是利他的,这就是"斯密问题".对"斯密问题"的诠释推动了人性理论的发展.而持自利经济人观点的经济学家不断退让,说明人性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自利经济人不过是"物的依赖性社会"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人性的表现而已.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