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2.
勇骁剽悍的骑兵,一直是古代战争中的劲旅,军马在古代军事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官马的孳生和牧养向来非常重视,明清封建统治者亦莫不如此。清朝是从马上得天下的,故入关后尤重马政。笔者在拙作《明代马政制度述论》一文问世后,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清代笔记等资料,对清代马政制度试作述论。  相似文献   

3.
萌芽于唐虞,草创于夏商,定型于西周的乡制,至清朝时发展成熟,同时向近代转型。学界对清代的乡是行政区划还是地理概念,长期争论不休。以南部县为实例的研究证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乡成为介于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地域单位。清末新政时,成为正式的一级行政区划与机构。因此,片面地说清代的乡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或者称之为地理或方位概念都是对清代乡制的简单化理解,甚至是误解。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经历了由里甲制到保甲制的演变。首先实行的是里甲制,以满足控制民户和征收赋税的需要;接着实行保甲制,以加强对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清朝对新疆州县地区统治的加强和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相似文献   

5.
利用清代的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八旗察哈尔相关的舆图、地方档案馆保存的清末贻谷督办蒙旗垦务档案等,探讨清代口外王公牧厂的幅员、设置来源和开垦过程等诸多历史问题,并从两个层面去阐释清代王公牧厂制存续的历史意义:在政治层面上,王公牧厂的组建是清朝分封制和军功贵族制的组成部分;在政区沿革上,王公牧厂的后续演变和改制成为清末蒙地开垦和边疆行政转变的重要起因。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我国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制瓷业在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蓬勃发展。其内因是政治上的稳固带来的社会发展,促进了国力增强,带来了经济、文化繁荣兴盛。而从表象上看,主要是皇帝的喜好,督陶官的尽心操办,以及制瓷技术在景德镇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可以承接高难度的官样御用瓷——官窑瓷的烧制。而画珐琅彩瓷堪称清朝盛世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官窑杰作。  相似文献   

7.
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朝联合青海和硕特部进军西藏,成功驱逐在藏准噶尔军队,西藏纳入清朝版图。事后清朝谨慎探索治藏政策,西藏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清朝深知西藏达赖喇嘛对蒙古部落的重大影响,因西藏长期置于青海和硕特部控制而无法直接管制,驱准保藏的成功则给予清朝难得的机会。为使西藏免于准噶尔的再次侵扰,清朝先是巧妙安排废除汗王制,打破达赖喇嘛与青海和硕特部汗王协同管理西藏的结构,代之以噶伦管理藏务直接对清负责,之后扶持康济鼐代清主政西藏。  相似文献   

8.
唐代的马政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它具有完备的马政管理机构和政策、优越的相马术和卓越的马匹杂交改良举措.唐代马政较之宋代更为优越,牧监范围更为辽阔,马政制度更为稳定,马匹数量更多.从外在论观点剖析唐代马政制度可以发现,唐代的马政制度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对外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9.
满蒙联姻是清朝统治者怀柔蒙古、巩固自身统治的重要边疆民族政策之一,其目的在于以联姻促进满蒙联盟,用“姻好”巩固“盟好”,使蒙古王公成为为清朝直接服务的力量,这对清朝统一全国、巩固政权及治理边疆都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赤峰的喀喇沁旗在清代既是关内通向关外的交通要道之一,又是满蒙交界的军政要地,故清朝对之非常重视。清代满蒙...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50-60年代,为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和适应冷热兵器并用时代攻防相兼战争方式的要求,胡林翼主张改良清朝军事制度,实行以召募制代替世袭制的军政一体化的军政制度,加强军队管理训练;同时主张采用以主制客的战略战术,实行以上制下的战略和围城打援、合围配战相结合的战术.胡林翼军事思想有糟粕有精华,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宋朝建立,战略对手在于北方,而对"种类殊异"的南方民族地区的防范则比较忽略。再加上基于"南方非用马之地"的认识,除少数有马厢军外,北宋前期禁军未在南方驻防骑军。宋仁宗时期广南两路发生侬智高事变,岭南骚动。宋朝臣间在是否"用骑"的问题上发生争论,狄青率西北骑兵南下,"终以马胜"。此后宋朝开始在南方驻防新建的"有马雄略"军,有马厢军也有增多,骑兵在南方的运用也开始多了起来。受到感染,一些少数民族也要求学习马战。在某种程度上,侬智高事变的平定成为宋朝在南方"用骑"上的一个"转机"。  相似文献   

12.
在辽代,由契丹骑士与战马、弓箭、甲胄等组合而成的“特殊”兵种———契丹骑兵,其军事行动之所以需要某种特殊的气候环境,与常年生活在较高纬度干冷气候环境下的草原契丹人喜凉惧热之特殊体质以及战马、弓箭、甲胄等骑兵特殊装备的适干冷、怕湿热之特性有直接关系。并且,也正是由于契丹骑兵军事活动中所需的特殊气候环境,还催生了其“主动”南进中原出征作战时必有“季节性选择”的特殊战略则规。事实上,在契丹骑兵的诸多次南进中原作战过程中,气候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对战事的结局产生过或利或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茶马贸易的追本溯源 ,不能只着眼于官方贸易 ,民间的贸易因缺乏史料而不得其详。茶马贸易在宋、明、清各代都采取官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唐代的汉藏官营茶马贸易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一是民族统治政策 ,二是重视马政 ,三是藏族饮茶尚未成风。  相似文献   

14.
骑兵,一般在古代战争中作为步兵的辅助力量存在,而在帕提亚帝国骑兵却是军队的主要力量。由于帕提亚帝国发源于游牧民族传统,帝国幅员辽阔,内部多元和分散,东联中亚草原,西接两河流域,上承古波斯帝国军事优势,造就他们的骑兵称霸西亚。其骑兵的冲击力和机动性构成伊朗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上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帕提亚的骑兵分为重装骑兵和轻装弓骑兵,他们装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铠甲和武器,并配备了当时后勤保障最有力的骆驼队,双方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战争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双方的相互配合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往能产生震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学、实学与心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关学指从宋代张载到清末刘古愚的关中理学 ,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关学由张载奠基 ,李二曲将其发展到理学与实学想结合的新阶段 ,刘古愚在实学精神的指导下 ,将近代科学技术及相关思想引入关中 ,传统意义上的关学即告终结。清代关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实学与心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清代史学处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终结时期,深入研究、把握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史学,对于认知和建构整个中国古代史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学术界在清代史学史领域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绩斐然,成果突出。具体表现在对清代史家个案研究全面化、对清代史学历程的总体和分期研究、对清代史学流派研究的深入、清代民族史学研究的初步开展四方面。  相似文献   

17.
明清对湟水流域土司的管理方略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明清政府对湟水流域土官土司的改革方略,对了解明清两代统治西北地区的军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湟水流域土司制度始于元代,明代臻于完善,清代虽然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实施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但并未根本动摇湟水流域土司制度的根基,可是清代对土司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使河湟地区的土司制度逐渐衰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后金(清)崛起的重要战役,萨尔浒之战被清朝历代皇帝所追述,而对于其战争场景的文学表述却各有侧重。《萨尔浒山之战书事》(下简称《书事》)是一篇乾隆帝为记述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萨尔浒一战以少胜多的追忆文章。文章以乾隆帝《书事》为中心,通过比较萨尔浒之战亲生经历者的追忆(《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和清帝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皇帝康熙的追述(《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从文体选择、文章结构和文本内容三个方面,可以窥探乾隆帝在《书事》中看似平常的战争描写背后关于维护正统地位、理顺君臣关系、警示子孙及八旗将士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9.
清代谥法制度是继承历史上确立并在历史各个朝代发展中不断变化的谥法制度,文章探讨了谥法制度是如何产生和发展,如何被清代继承和改变,其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怎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