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众所周知,一个汉语句子一般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但要将这样的汉语句子译为英语时,不必把每个动词都译成相应的英语动词,其中某个动词可以用英语介词来表达。笔者在批改学生的汉译英练习时,发现有些学生不会使用英语介词来代替汉语动词.例如这样两句汉语:“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这儿开会的。”学生的译文是:“Whathave you came here to do?”“I have come here to attend a meeting.”如果译文中的动词不定式用介词来代替,不但符合英语习惯,而且句子简洁有力。“What haveyou come here for?”“I have come here for a meeting.”英语介词 for 在问句中  相似文献   

2.
对James Legge译《论语》中若干译文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译英或英译汉,都务必考虑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两种语言的特殊规律。如汉语中无冠词,英语中却大量使用冠词。一个汉语句子可使用若干个动词,将其译成英语,只需一个动词,其余动词则用非谓语动词词组或介词词组表达,等等。由于两种语言的特殊规律、民族习惯、原著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语言环境等因素所产生的理解上的隔膜,致使在翻译中很难确切表达原文的真实含义,而逐字直译,有时会弄得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在此情况下,人们必须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采用意译手段。  相似文献   

3.
汉语负迁移时英语表达的缺失和重叠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学习中,受汉语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将汉语的语言结构迁移到英 语表达中来,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这种负迁移现象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汉语影响下英 语表达的缺失和重叠是两个重要的体现。缺失指的是受汉语影响英语中的标志词、主语、系动词be 及汉语隐含意义等的表达缺失,重叠指的是受汉语影响英语中话语、关联结构及其他语义词义概念 的重复表达。  相似文献   

4.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5.
汉语“打”字的英译法探索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的不同语族,但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常常会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去翻译英语。汉语中一个由“打”字组成的词组,在翻译时则需用数十个英语动词来表达,才能基本译出其含义。这就要求我们英语学习者不但要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在翻译时更要确切地理解原文,做到准确无误地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非强调的情况下,同一种句型连续出现,同一个实词重复出现,甚至几个谓语动词连续出现,都会违背英语“雅”的要求,然而,这些情况在汉语篇章中却常常十分妥帖。从消极修辞角度究其原因,发现英汉民族对“雅”的内涵理解不同,通往“雅”的途径也各异。提出英语通“雅”主要靠“求异”,而汉语通“雅”主要靠“求同”,深入辨析有助于提高英汉表达“雅”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比较,论述英语转换为汉语过程中技巧的把握。其中包括(1)英语形合、汉语意合的整体形态与意义的把握。(2)英语多用非动词,而汉语多动词表达动作。(3)英语被动多,汉语主动多。以上两点从细微处加以具体说明其规律性。(4)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对其遣词习惯的影响及差异。最后一点着重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对两种语言转换造成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从而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英汉转化技巧。  相似文献   

8.
为丰富词化研究,对英汉语中的动词词化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现代英语和古汉语的动词词化程度较高,但现代汉语的动词词化程度较低;在表达动词的使役关系时,英语和古汉语大多采用了综合型词化表达法,而现代汉语大多依赖分析型的非词化表达;在表达动词的动宾关系时,英语和古汉语动词词化程度很高,现代汉语中的此类单纯动词词化程度低,但现代汉语中的表示动宾关系的复合动词词化程度很高;在表达动词的偏正关系、动补关系时,英语的动词词化程度明显高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类型学视角看,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分别是偏重形合和意合的语言。受时间一维性原则的制约,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在某一时间位置如果有多个动词表达相关动作(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就只有一个动词(并列动词除外)具有时体等与时间信息有关的句法特征,其他动词则通过名词化或非限定形式来消除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句法特征;汉语的动词在句法上也受时间一维性的制约。研究发现英汉语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的对立在本质上相同,在句法表现上不同。此外,对比分析了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的连续统和汉语名动词的相似点,更好地揭示英语-ing分词、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的本质和汉语名动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很多,其中不少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够了解英文的表达习惯及其与汉语的差异.本文从词汇-语法体现形式差异、语序差异、语态分布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句型结构的异同,以辅助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在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及其它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从有关动物词语的字面意义出发,探讨挖掘他们的比喻意义、联想意义.寻找出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语在语义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指出英汉语言中包含动物名称的词语语义形成的基础,两种语言中运用动物词语进行语义表述的对等性特点,以及这些包含动物的词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的角度来对短语动词进行系统地认知是一种科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以短语动词中的副词或介词为主线来进行纵向的组群亦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好方法.然后在横向上辨析相关的同义的短语.以三者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复合思维来加以认知则更具特色.由away组成的短语动词可表数个意义.含"gradually"之义时,所表意义为动状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在语言的使用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短语和表达方式.它们是语言的精华,有着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与其他生词和表达方式相比,习语与文化更密不可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极具民族特色的习语,反映出极其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因此探索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只一种灵活的处理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而更好的翻译习语的新方法.它不仅能加强我们应用英语的能力还能提高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不仅有益于欣赏毛泽东诗词的磅礴气势、恢弘意象,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水平及翻译水平。以关于“天”的翻译为语料,比较分析中外多个英译版本中对“天”的翻译,总结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大部分“天”及其含有“天”的词语主要有三层含义:天空、自然、天公。“天”的含义不同,译法也应各异。通过评论这些翻译,同时提出个人观点:将“天空”之“天”翻译成sky较达意;将“自然”之“天”翻译成nature较贴切;将“天公”之“天”翻译成heaven较传神。另有少数含有“天”字的词语,需联系上下文,遵照“最大限度再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这一原则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5.
基于自建中美大学生英语演讲语料库,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使用AntConc 3.2.1和Ranger对中美大学生英语演讲词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演讲词汇难度比美国大学生低,动词使用偏口语化,分词使用不熟练;中国大学生更倾向用人称代词和情态动词表达演讲的语气,而美国大学生更善于运用丰富的意愿动词;中国大学生演讲的主题词具有显性的"主题性",而美国大学生演讲的主题词具有隐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语的特征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这些难以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就是所谓的文化词语(culture-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亦可称作习语(idioms).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都具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等.而这种文化词语的翻译和理解也正是我们进行各种跨文化阅读理解和翻译活动的难点所在.文章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揭示习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并试图用归化和异化法对习语翻译进行阐释,提出英汉习语翻译和理解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以“手”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说明自然语言中的大部分习语和普通词汇一样,其抽象语义也是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而获得的;在不同语言的习语中,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无论是在词义、结构语法方面,还是在表达方式、习惯用法、文化方面,都有很多不同.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分类对比的方法,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之间的对应规律、差异,特别是那些貌似相同,而实则不同部分,使学生自觉按照英语本身的特点掌握正确的英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讨论首字为"不、无"的双音节词的结构类型.我们认为,多数情况下,"不"后跟动素和形素,构成偏正型合成词,"无"后跟名素,构成动宾型合成词;但"不"后也可以跟名素,"无"后也可以跟动素、形素,其结构类型应具体分析;还有一些语素意义不明的双音节词不宜讨论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0.
由于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 ,英汉数词在构词能力、使用频率及其语用意义、习语的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对于“归化法”和“异化法”等翻译方法 ,无论采取哪种 ,均需对中、英两种语言与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 ,才能译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