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屈原作品中,其“美政”理想是一条贯通始终的红线。以“美”为政与以“美”为荣欲至“美”,从“善”如流和从“善”而居欲至“善”,“美”“善”之合流欲成“政”境之可达之途。诗人的知、情、言、行都紧紧围绕“美政”理想而展开,在诸多作品中屈原心中的“美政”大道成为了彰显个性、发抒情感,诉求旨归的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2.
屈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光照千古的伟大人物,而且也是全世界人民所共同纪念的文化名人。千百年来,人们将屈原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失败原因多归结于楚王亲小人而疏贤良以及屈原遭人离间之故。文章在陈述这两点之外,着重指出屈原"美政"的失败是"左徒"官职虚尊而无实权以及屈原的品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篇体制宏伟、意蕴丰厚而深刻的政治抒情长诗。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屈原的美政理想∶推崇往古的尧、舜、禹、汤、文、武之治,主张"有德在位",建立"以民为本"的"德政";改革贵族特权制度,主张"举贤授能";主张变法革新,实行"法治"。屈原主张的德政与法治,二者并非矛盾,恰恰表现出他作为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4.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出身贵族、博闻强记、明于治乱,为振兴自己的国邦,怀着一颗赤诚、赤忠之心,推行"美政"。本文着重从屈原"美政"的思想渊源、内容和"美政"理想失败三个部分来分析,从而感知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和以死殉国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美政"虽是兼融先秦诸子多家思想而成,其核心内容则是圣君贤臣"两美相合"的圣贤政治论,它是中国古代士人普遍追求的政治文化模式.这一模式及其理论基点的学术渊源,均在"管子学派"中的"前期齐法家"思想中.学界在探寻屈原思想的学术渊源时,由于对"管子学派"的发展阶段不甚了然,因而产生了许多错位和附会.  相似文献   

6.
7.
夏丏尊的语文教育本体思考中,求用、求美、求在思想浑然相融。"求用"其表,"求美"其里,"求在"其魂。纵观其一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由实向虚、由外向内、由物向人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辨。谋求语文的应用性,却极度反感唯实唯利;强调语文的科学性,却不忘美的浸润与提升;关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亦不忘追求人的坚韧而美好的存在。这在那个"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的时代,实乃空谷足音。没有洞观肆应的冷静与睿智,没有抗拒流俗的胆气与毅力,没有对语文教育深入研索的责任与深情,根本发不出这样的金石之声。?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离骚》中的屈原与《浮士德》中的浮士德 ,是两个极其相似又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 ,他们的上下求索与自强不息 ,都是新旧社会制度交替时期时代精神的强烈反映 ,对各自的民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较这两个艺术形象 ,我们不仅能了解中西方民族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而且也可了解中西异质文化的内涵、精神和特质  相似文献   

9.
金洁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77-78,111
以英语习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作为人的审美选择结果的英语习语如何按照结构求美、音韵求美来构造语言的形式美特征,以及在形式美特征隐退的情况下,通过偏离和以“象”追“意”的求美策略给说话人(听话人)带来审美心理的满足,产生无尽的审美情趣。形式求美和内容求美这两种求美策略的运用,使得大多数的英语习语不仅具备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寓意,而且还拥有朗朗上口的音韵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使习语成为英语语言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屈原善于运用色彩、物象、空间构图来塑造意象和意境。他注重意象本身的色彩美,选择最适合意象特点的色彩;他善于抓住意象形态特点,并且善于将系列意象组合成有感染力的场面;他利用空间衬托人物形象,对众多意象进行合理布局和安排。对色彩、形象、构图的重视,使他的文学语言更容易在读者头脑中转化成直观的美丽画面。这种高超的审美能力,缘于他的审美观和孕育他的楚地文化。  相似文献   

11.
屈原是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他在忠君爱国的公认道德前提下 ,保存了独立思考、忠于自身认识的权利。作为理想的殉难者 ,后人从他身上受到了巨大的感召 ;他立身处世的方式 ,也被后世的正直文人引为仿效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四型屈原论     
屈原研究中出现的诸多凿枘之处 ,概由于历史上客观存在着四种型态的屈原 ,即历史真实的屈原 ,政治斗争中的屈原 ,民间信仰中的屈原以及文化精神中的屈原。对四型屈原的分析与评价是解答屈原研究中“千古之谜”的钥匙。屈原学研究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与深入“彼在”的精神 ,借鉴与倡扬应该切合实际 ,为我所用 ,这才能体现屈原的真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孙益民 《社区》2002,(15):23-23
威海市积极组织实施“星光计划”。目前,全市已完成项目45个,投入资金6174万元,建筑面积44292平方米。威海市实施“星光计划”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市政府将实施“星光计划”列入为市民办好18件实事之中,每月督导检查。各市、区党委、政府每月都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专门听  相似文献   

14.
胡山林 《南都学坛》2009,29(6):66-70
屈原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第一座巍巍丰碑,屈原之所以为屈原,就在于其作品中奇特、强悍的精神力量。支撑屈原精神世界的支柱主要有:美政———执著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美———高洁纯粹的美好情操;神灵———超验世界的精神主宰。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信仰、道义、真理、责任,这一切都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他生命的坚强支撑,是他的精神家园。屈原形象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把精神信仰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屈原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屈原引领了中华民族及至人类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美学思想体现出兼收并蓄、承前启后的特征。殷商“神人以和”、春秋战国追求自然美、现实美的审美倾向都有所表现。追求自由美、悲剧美,构成了屈原美学思想鲜明的个性,极富现实感和历史感。  相似文献   

16.
屈原“发愤抒情”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愤以抒情”是屈原提出的进步的诗论主张,也是其诗歌创作的自觉追求。本文从其狂放之诗作入手,论述了其“怨刺怼言”产生的深刻社会历史背景以及以爱国思想为基础的激情创作对先秦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17日,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在宜昌武汉大学三峡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文对此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发言的观点和提交论文的内容作一综述,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本次论坛盛况,进一步弘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屈作楚辞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深切的爱国精神,感染国人,影响世界。建议端午节应增加祭拜屈原的仪式;增强端午赛诗的内容;升华原生有形文化赛龙舟等;在屈原乡里建立"国际端午节研究中心",以加强组织,规范其节俗活动。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7,(4):53-56
在河南南阳,至今流传着很多关于屈原的故事传说,反映了屈原文化对该地区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南阳屈原故事传说主要塑造了屈原忧国忧君、忠言直谏、同奸佞作坚决斗争的忠臣形象、爱民如子的官员形象、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民众的保护神形象和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有些形象是历史上的屈原应该有和可能有的,有些形象则是民间理想化的形象,是民间根据自己的理想演绎出来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为楚人后裔和楚文化发祥地的南阳民间对屈原的敬仰与爱戴。  相似文献   

20.
屈原应该名原字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载"屈原者,名平"。此后,不少《楚辞》大家都将它与"正则"、"灵均"的解释相对应,致使屈原名平字原的说法相沿已久。笔者从十条主要材料的梳理入手,疑"屈原者,名平"中的"名"为"字"之误,屈原就叫屈原,平应该是他的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