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诠释学”包含理解、解释和应用三大要素,从诠释学视角去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也就是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去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准确而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合理而恰当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问题;在实践和应用中实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即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文本视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具体实际视域的双向视域融合;解释马克思主义是使对象走向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最终要走向实践和应用,在实践和应用中真正实现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韩振峰 《兰州学刊》2011,(1):20-22,2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马克恩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雍涛 《河北学刊》2008,28(3):20-22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有机统一又与时俱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等貌似相同的命题区分开来,明确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并由此弄清和把握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就是先进理论掌握群众,通过先进理论掌握群众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改造群众的主观世界,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抽象到具体、由精英到大众、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群众化和实践化工作。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真正广泛深入地教育、武装和掌握群众,还要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的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大基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其哲学基础;事物普遍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必然结合是其逻辑基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的统一是其政治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催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促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由此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和理论与实践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实践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和自然结果,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发生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到自觉转化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制度选择的示范和提示,更是中国社会自觉接受客观规律并运用于改造社会的境界,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哲学统一。  相似文献   

10.
1949-196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建构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新型国家建构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新型国家建构提供思想基础。同时,农民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党以农民教育的形式,用马克思主义规训和改造农民,实现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去推动化大众,才能将其改造成为新型国家建设的依靠力量,实现了新型国家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农民教育相统一。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农民的独特性,不仅在理论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在实践层面开展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结合农民实际和乡土文化,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话语表达等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它们究竟统一在哪个哲学范畴?目前学界正是困于没找到开启“三化”整体研究的总钥匙,而使他们对“三化”各自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出现较大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并统一于这个哲学范畴当中.若从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而时代化是对中国化、大众化的动态补充;正确理解它们的各自的定位及其相互关系,不仅可以澄清一些理论的误区,而且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关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侧重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问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主要观点有"前提论"和"目的论"、"互为前提论"和"互为目的论"、"同一过程中不同侧重论"等.  相似文献   

13.
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实践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过程。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实践旨归决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离开日常生活世界.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刻转型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必须消解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现实张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日常生活转向.  相似文献   

15.
陈德祥 《学术论坛》2012,35(4):35-40
自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三化"究竟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判断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的前提与基础是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澄清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真相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狭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并列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着眼于马克思哲学的应用 ,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优良的传统哲学、通俗的群众语言融合起来 ,使之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巨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的结果,这都已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启蒙与革命的辩证统一。然而,各种原因导致了人们对启蒙、革命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始终有其片面和偏颇之处,进而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层面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必须将启蒙与革命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语境中,重新理解、审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具体而深入分析、批判导致两者关系误判的各种原因,唯有如此,才能还原启蒙与革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内在统一和双向互动的本真关系样态,从而为现实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除认识和观念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徐平 《理论界》2010,(7):18-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根本前提是必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进行准确的理论定位,并从总体上理清实现大众化之大众主体的层次内容,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途径的方法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走入群众、深入人心并具体指导人民的生活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