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集笺注>中所收的陶氏诗文中,重叠式的使用非常频繁.出现于陶氏诗文中的重叠式主要有五种不同的类型.一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重叠式出现的频率不同,另一方面,它们大多在近代汉语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总起来说,中古时期重叠式大量出现有来自语言外的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自身的原因两种.前者不可忽视,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者,即受到了先秦诗歌、楚汉辞赋音节节律和构词法的影响以及语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异苑》是南朝宋刘敬叔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书中记述奇闻怪事且所陈多是民间传说。其词旨简淡,语言通俗易懂,该书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六朝时期的语言概貌。文章对《异苑》双音词进行穷尽调查统计与分析,指出:南北朝时期双音词的各种结构方式都渐趋完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偏正式双音构词赶上甚至超过了联合式双音构词,初步显示出其构词的能产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汉语词汇的发展中,有一种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而形成的词义引申现象,这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词在引申过程中相互影响,沿着相似的路线发生伴随性的演变,语言学界称之为同步引申。这种现象在中古汉语中有相当典型、突出的反映,往往形成引人瞩目的同步引申词群,不少语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无论对词义或构词法的发展都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很值得注意。本文拟分类引例作一些分析探究。汉语史的分期学术界看法未尽一致,但以魏晋南北朝为中古汉语的主干时期,一般没有分歧。隋唐五代当是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重叠阶段,本文引例中也…  相似文献   

4.
各种语言的构词法都有合成、转换和派生三种结构类型,但这三种类型的比重在各种语言中是不同的。尽管各种语言有不同的构词特点,但由于语言是发展和相互渗透的,所以在表达方式与语义功能方面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从形态构词法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派生构词法进行比较,说明其异同。  相似文献   

5.
中古诗歌语言源流演变述略王云路我们称汉魏两晋南北朝隋时期的文献语言为中古汉语.与之相应的这一时期诗歌也就称为中古诗歌。中古诗歌上承《诗经》、《楚辞》、下启唐诗、宋词,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语言也是上接古代汉语.下启近代汉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语元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了鄂尔浑-叶尼塞碑铭语言时期、中古维吾尔语时期、近代维吾尔语时期而发展成为现代维吾尔语元音模式,维吾尔语元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残留的历史遗迹,成为我们研究维吾尔语元音历史渊源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色彩意义演变发展的语言诱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兰 《文史哲》2003,(5):109-113
色彩意义是包含了诸多色彩类聚的词义内容 ,致使其演变发展的语言内部原因也因此呈现复杂化、多元性特点。语言系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词义系统的发展、不同色彩意义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造词法、构词法、构形法的逐渐丰富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语言要素都程度不同地构成色彩意义历史发展的致变因素。  相似文献   

8.
《诗经》复合词构词方式浅析佟涤非摘要现代汉语复合词和《诗经》复合词之间,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诗经》中的构词方式,被现代汉语全部继承下来。《诗经》中能产的构词方式,如联合式、偏正式,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能产的。《诗经》中非能产的构词方式,如动宾式,在现...  相似文献   

9.
丝路曾是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陆上交通要道,也是推动东西方文明融汇交流的商贸通道.丝路开通后,中古时期伊朗的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先后成为丝路上最大的丝绸市场之一.在欧洲与远东商贸交往中,安息人和波斯人相继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中间商.他们不仅充分利用伊朗高原的地缘优势,而且长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使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大放异彩,波斯语则成了丝路上的国际通用语言.中古时期伊朗与中国的丝路商贸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和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汉越语构词法简介从构词法方而看,词是由词素构成的,而词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构词单位。(一)汉语构词法根据内部结构形式不同,汉语的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有:单音节的(如:头、书、日、月、  相似文献   

11.
比较句从先秦到中古(本文所指的中古是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的发展表明:语义对语法的结构和功能有制约作用,而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推动一种句型的发展。本文在前人语料的基础上,探讨比较句型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占勇 《兰州学刊》2006,1(9):86-90
构词法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对百年来汉语的构词法研究进行了简单回顾,将它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展开了扼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英君 《阴山学刊》2011,(5):82-85
语言变异是语言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语音演变是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变化原因的探讨是语言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影响语音变异的因素有语言系统的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是语言结构、发音生理;外因有语言接触、语言态度等等。  相似文献   

14.
比较句从先秦到中古(本文所指的中古是指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发展表明语义对语法的结构和功能有制约作用,而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推动一种句型的发展.本文在前人语料的基础上,探讨比较句型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西朝”是中古时期一个比较常见的专用名词,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查,考证它在中古时期的所指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会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文章还进一步说明了研究“西朝”的所指意义有助于汉语辞书的编纂,有利于解决古文献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门阀士族的衰落与衰亡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志新  朱绍华 《河北学刊》2002,22(5):126-130
中古时期的门阀士族经历了一个由不断衰落直至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特权的丧失,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优势的丧失。大兴科举,发展学校教育,是导致门阀士族文化优势丧失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海媚 《殷都学刊》2008,29(2):125-128
《朱子语类》一书中“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有三种用法:表死亡性的结果,这是中古时期已有的用法;表非死亡性的结果,不早于宋代;表极甚的程度,不晚于唐代。由“杀”作补语的几种用法,可以看出其副词用法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并非假借。造成这种虚化的原因,主要是词义引中、句法位置改变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英国能够率先进入工业社会,而拥有灿烂中古文明的中国却不能,一直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也是国外史学界所探讨的重大问题。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天津师大历史系教授侯建新先生从农民个人力量增长的角度来论述中古晚期英国社会变革的动力,认为中古以来中英两国农民私有产权与劳动生产率发展变化的巨大差异是两国近代历史发展大分岔的基本原因,给人以不少启发。侯先生在考察中古晚期英国农民个人力量增长的表现中,着重考察了英国农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它是农民个人力量增长的重要指标与…  相似文献   

19.
陈会兵 《学术论坛》2005,(6):155-159
戴侗的<六书故>是宋末元初一部承前启后的语言文字学著作,其中包含着先进而精到的语言文字学思想,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为明清"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批判地继承<六书故>的语言文字思想和研究实践,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陈鸿儒 《学术研究》2008,(5):156-157
<从<唐五代语言词典>)看附加式构词法在中近古汉语中的地位>(作者王云路,载<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2期)一文中说:"'自'作为词缀的例证在六朝时期已经十分普遍,其特点是多与单音节副词结合,构成双音节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