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汉政治黑暗 ,国力积弱 ,匈奴、乌桓或迁离蒙古高原 ,或附汉入边 ,漠北地空 ,为鲜卑占有匈奴故地 ,建立部落联盟提供了良好契机 ;鲜卑社会处在向上发展阶段 ,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增强了鲜卑的实力 ,军事掠夺也使鲜卑获取了大量财物和人力。进入鲜卑的汉人把中原文化和手工业制作技术带入鲜卑 ,带动了鲜卑社会进一步发展 ;鲜卑社会处在需要强有力的首领也必然产生强有力首领的时代。勇敢而富谋略的檀石槐、轲比能的出现 ,适应了鲜卑社会的需要 ;蒙古高原的各游牧部落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组织力量发展生产、抢掠财富 ,与中原政权抗衡。就当时大漠南北的局势和各游牧部落的实力来说 ,鲜卑具备了取代匈奴而成为蒙古草原新霸主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唐代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来考察,是与史传文学,汉魏六朝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这在前人文学史论著中多有涉及。本文则着重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科举制度等原因.来论证唐传奇小说得以在唐代繁荣兴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拟话本的兴盛不仅受政治、经济的影响,还受时代文化精神的激荡、审美心理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本文则从文学艺术方面来探讨,以期寻绎出拟话本迅速兴盛的文学原因来。 相似文献
4.
丁合林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6):64-66
分别从元代统治者对杂剧的干预、元代社会娱乐好尚、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元杂剧作家地位出路才情等社会的角度,观众对历史题材的欣赏偏爱的观众接受角度,以及历史题材本身的特点、历史与戏剧内在的相似性等文本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元杂剧历史剧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韩秀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0):22-24
晋商在国内商界兴盛达五个多世纪 ,它的辉煌有着多种主客观因素 ,其中正确的道德理念和经营价值观做指导 ;健全有效的管理措施 ;信用约束硬性化是其长生不衰的三大法宝 相似文献
6.
7.
陈兴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2):74-76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小说已经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它对急剧转型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政治伦理变迁作了生动真实的反映,并且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深刻性受到媒体和读者的青睐,但其反映社会生活的纵深度仍不够,不少作品失之简单化、表面化,作家创作观念滞后,艺术表现手法单一,人文主义匮乏,创作模式化。为此,本文结合转型期官场小说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官场小说的存在问题及其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古代教育的兴盛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江流域地处西南偏僻,为土家族、苗族等居聚之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族地区的古代教育形成了兴盛的局面:一是封建官学长盛不衰;二是开明书院兴废起伏;三是民间私学面广量大;四是历代人才万马如龙。这种兴盛局面有深刻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推动进步;二是时政干预左右发展;三是文教科举促成繁荣;四是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桂林教育事业的短暂兴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群贤荟萃,人才济济;二是社团众多,活动频繁;三是教育期刊激增,琳琅满目;四是学校教育蓬勃发展。短暂兴旺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用行政力量直接推动教育,形成大办教育的群众运动;从实际出发,大刀阔斧地改革旧教育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实施爱国教育与生产教育;重视教育研究、试验和总结推广。短暂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从地理环境来说,战时的桂林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桂系首领们出于政治需要,对进步文化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有一批通晓中外教育改革家执掌教育行政要职,推行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慈善事业滞后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慈善事业滞后的主要原因有: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现与现代慈善事业的要求不适应;以行政手段管理慈善组织不利于它们的成长、成熟和独立开展工作;目前我国法律在激励个人捐赠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尊重和保护个人财富的氛围,使部分人不敢从事慈善活动. 相似文献
11.
白玉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5):30-33
城市社区建设是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在我国探索实践的十余年中,既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又使社区建设自身不断发展。但社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探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保证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在整个蒙元历史舞台上 ,哈撒儿家族始终是一支异常活跃的政治力量 ,不仅在左翼诸王中占据主要位置 ,就全国范围来说 ,也是最大的势力集团之一。其家族的兴盛首先得益于政治上的成功 ,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带动了家族经济的繁荣 ;而日益增长的经济势力又为其政治地位的巩固提供了保障。另外 ,家族首领的个人因素也不容忽视 ,没有他们的努力与出色引导 ,家族的繁荣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相似文献
13.
旅游活动的兴起和发展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安定的政治局面、繁盛的封建经济、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先进的旅游观念,推动了唐朝旅游活动的蓬勃发展.唐朝的旅游文化对后世发展旅游业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非传统安全问题兴起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现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是诸多因素相互推进与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冷战的结束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的时代背景;全球性问题的日趋严重和经济因素作用的上升是非传统安全凸显的现实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形成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的物质基础;“9·11”事件的发生则是非传统安全凸显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人口流动不断增多 ,少数民族城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 ,一方面 ,使得我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得到加强 ;但另一方面 ,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城市中的民族问题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增多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战后初期日本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初期(1945-1950年)日本人口增长迅速,这在日本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究其原因,既有国民经济状况改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等普遍原因,又有历史、国家政策、婚育观念等特殊原因。战后日本人口政策的制定正是以此为依据才成效显著,因而探讨这一时期日本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国内学术界对战后日本人口问题的探讨多集中于少子化、老龄化以及战后日本在节制生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而对战后日本人口这一显著变化的原因探讨较少或不够全面。本文希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能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三、当代灾疫频发的政治-经济成因人口问题、污染问题、掏空大地,此三者构成因果关系链条:人口是导致污染和掏空大地的根本之因,掏空大地却是污染的直接之因。所以,掏空大地和污染全球化的根本之因是人口增长。但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归因,因为人口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掏空地球和全球污染。导致大地掏空和全球污染的直接社会原因,是人类对自身生存进行有目的、有价值定位的政治-经济设计。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和阐释"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规模不经济(包括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探讨了克服规模不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和阐释“三农”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规模不经济(包括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探讨了克服规模不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探寻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原因,指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所在,并给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认为,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原因,是基于对思想观念与实践层面弊端相互交织现状的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范围的有机统一;有效路径,在于目标设计与制度机制建构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